自中世纪以来,伦敦城的空气就一直饱受煤烟污染。《大雾霾:中世纪以来的伦敦空气污染史》便讨论了中世纪以来伦敦的空气污染历史、公众对污染认识的变化以及污染治理的艰难历程。在17世纪初,伦敦便有了“雾都”的声誉。到了19世纪,雾甚至成了造访伦敦的游客们必看的“特色”景观。在1952年著名的大雾霾爆发之前,英国人已经认识到了烟雾对人的健康影响。而对污染的治理,却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甚至直到现在,空气污染,严重的雾霾天气,仍然是现代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
书中不仅有对伦敦空气污染、煤烟对环境影响的专业分析,还考察了雾霾对建筑、家居、艺术创作和时尚生活等的影响。作者彼得•布林布尔科姆是国际权威的能源与环境专家、大气化学教授,对伦敦空气污染有多年研究,他认为污染的治理不仅是化学问题,更涉及到政治和法律监管。同时,他还是侦探小说的爱好者,这让《大雾霾》这本书兼具学术性和和趣味性,读来如惊悚小说般酣畅淋漓。
彼得•布林布尔科姆(Peter Brimblecombe)
澳大利亚著名大气化学家,国际著名大气环境期刊Atmospheric Environment的主编,东安格利亚大学环境科学学院大气化学教授。
雾都伦敦乃是历史之镜 ■ 东渔 骆家辉来中国之前大家还不知PM2.5,就在他驻华大使的任期内对北京环境坚持不懈的检测发布,促使政府不得不面对环境污染这个命题。再者,联想到伦敦历史上最惨痛的毒雾事件,伤亡严重,交通瘫痪,数百万人受到直接影响。中国真正对雾霾的重视也...
评分穹顶之下,伦敦如何冲出“霾伏” “霾”锁伦敦,行人掉入了“泰晤士河” ——读彼得·布林布尔科姆《大雾霾》的启示 “历史就是垃圾!可以通过一个社会的下水道、垃圾堆、厕所、坟场或者烟囱看出这个社会的特征”,“最早的空气污染是通过何种方式发生的,这一点我们不难想象…...
评分雾霾以其悄无声息却来势汹汹的姿态来到我们身边的时候,总会让人类感觉措手不及。但是这样的观感其实并不准确,彼得•布林布尔科姆在《大雾霾》中就为我们展示了,即使在远古,也存在着严重的室内污染。作者为我们展现了雾霾,本就是人类为了生存带给世界的一份与生俱来的“...
评分雾都伦敦常常和工业化联系在一起,云吞雾绕的烟囱一度被视为健康经济的代名词,甚至在人们意识到烟雾污染可能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后,还对它抱有特殊感情。散文家查尔斯·兰姆称之为“受人挚爱的烟气",大文豪查尔斯·狄更斯以“伦教常春藤”作比,画家梵高所绘的烟雾弥漫辅以明...
评分雾都伦敦常常和工业化联系在一起,云吞雾绕的烟囱一度被视为健康经济的代名词,甚至在人们意识到烟雾污染可能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后,还对它抱有特殊感情。散文家查尔斯·兰姆称之为“受人挚爱的烟气",大文豪查尔斯·狄更斯以“伦教常春藤”作比,画家梵高所绘的烟雾弥漫辅以明...
历史总是惊人相似sigh
评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治霾才刚起步
评分微博抽奖中的……薄薄一本里囊括了自维多利亚时代起(?)科学技术、政策法规、市民思潮、文学艺术、农学园艺等等各种奇特视角对空气污染的一些客观反应,议论不咋多,比较朴素。(实现了看书、手剥莲子、肝手机游戏的multi tasking……
评分很严谨的论述 不论结论怎样 喜欢这样的态度
评分科普作品,而不是环境史,相比而言不如隔壁那本发明污染。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