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标签: 环境史 英国 社会史 雾霾 伦敦 环境 环保 历史
发表于2025-05-22
大雾霾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自中世纪以来,伦敦城的空气就一直饱受煤烟污染。《大雾霾:中世纪以来的伦敦空气污染史》便讨论了中世纪以来伦敦的空气污染历史、公众对污染认识的变化以及污染治理的艰难历程。在17世纪初,伦敦便有了“雾都”的声誉。到了19世纪,雾甚至成了造访伦敦的游客们必看的“特色”景观。在1952年著名的大雾霾爆发之前,英国人已经认识到了烟雾对人的健康影响。而对污染的治理,却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甚至直到现在,空气污染,严重的雾霾天气,仍然是现代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
书中不仅有对伦敦空气污染、煤烟对环境影响的专业分析,还考察了雾霾对建筑、家居、艺术创作和时尚生活等的影响。作者彼得•布林布尔科姆是国际权威的能源与环境专家、大气化学教授,对伦敦空气污染有多年研究,他认为污染的治理不仅是化学问题,更涉及到政治和法律监管。同时,他还是侦探小说的爱好者,这让《大雾霾》这本书兼具学术性和和趣味性,读来如惊悚小说般酣畅淋漓。
彼得•布林布尔科姆(Peter Brimblecombe)
澳大利亚著名大气化学家,国际著名大气环境期刊Atmospheric Environment的主编,东安格利亚大学环境科学学院大气化学教授。
历史总是惊人相似sigh
评分1987年出版。长销不衰。作者为大气化学家,专业。但叙事线索感不如《发明污染》。
评分英国的空气污染治理的过程就是几百年的艰难爬行和几十年的高速发展,这样的转变所付出的代价就是1952年杀死一万多人的大雾霾。在我看来,这数百年的治污过程就是公众意识被唤醒的过程。即使书中大篇幅的描写卓越的科学家,社会活动家如何竭尽全力推动治污进程,但他们都是社会上的极少数。最艰难的过程不是让公众知道污染有多么可怕,而是推动公众从口头付诸实践。我不禁试想,如果没有1952年的灾难,英国的污染治理又会拖到什么时候?是不是人类的改变必须要以惨痛的代价为前提?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疑惑不是对公共政策如何实现,反而是对人的本性。其次,在数百年的治污过程中,英国政府究竟扮演了一个什么样的角色。书中笔墨甚少,可想而知,政府绝大多数时间都在袖手旁观。英国政府的行为是否能为现在中国政府的治污提供前车之鉴?
评分除去空气成分的实验、燃料选择、立法等严肃部分,还包括市民生活、服装时尚、艺术创作这些活泼的内容。算是有趣的科普读物,比想象中好读很多。大臭雾。
评分描述伦敦成为“雾都”的始末,从各种证据和事实中引出论述。不仅数表罗列,而且文学和艺术角度也有感性的呈现。以及空气污染对经济、生活方式的改变,英国对雾霾的认识和治理同样是一个渐近的过程,但这条路当引以为鉴。必须一提:本书资料翔实,每章参考目录很细致,插图也注明了出处。
19世纪后半叶的印象派画家常被誉为“光的诗人”,因为光源是他们画作的灵感之源。为了创作《泰晤士河》,法国人克劳德•莫奈有意选择在冬天前往伦敦,以便观察雾气氤氲、水光潋滟的实景。这桩轶事,除了说明莫奈的艺术追求,其中还隐现了当年“雾都”伦敦的尴尬处境。...
评分警钟长鸣,但愿污染史不再重演——评《大雾霾》 文/于杪杪 我住在北京。作为首都的北京,前几年有一个流行的称号叫“首堵”,而近两年有了一个更为流行的称呼,叫“霾都”。 这似乎和千里之外伦敦的“雾都”是一个意味。它们都是历史久远又充满生机的国际化...
评分偶尔写写短评,第一次以这种方式写书评,摆弄文字向来不是工科生的擅长。 说这是一本书,不如说是一本面向大众的学术论文,开篇十多页庞杂且详细插图出处就让人感受到作者的严谨,每一章的注释更像是论文的参考文献。才打开这本书会给人一种压迫感,一方面是由于学术感太浓;另...
评分在互联网时代,一个词语突然出现并且产生爆炸效应是一件说难不难,说容易不容易的事情。在人人都是媒体,人人都在散布信息的时代,对话题的参与感让人们更容接近社会的一些事物的真相,同时也更加能够参与到社会的公共事物处理中来。然而,往往在这样的情况下,有些情况是朝着...
评分警钟长鸣,但愿污染史不再重演——评《大雾霾》 文/于杪杪 我住在北京。作为首都的北京,前几年有一个流行的称号叫“首堵”,而近两年有了一个更为流行的称呼,叫“霾都”。 这似乎和千里之外伦敦的“雾都”是一个意味。它们都是历史久远又充满生机的国际化...
大雾霾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