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标签: 环境史 英国 社会史 雾霾 伦敦 环境 环保 历史
发表于2025-02-07
大雾霾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自中世纪以来,伦敦城的空气就一直饱受煤烟污染。《大雾霾:中世纪以来的伦敦空气污染史》便讨论了中世纪以来伦敦的空气污染历史、公众对污染认识的变化以及污染治理的艰难历程。在17世纪初,伦敦便有了“雾都”的声誉。到了19世纪,雾甚至成了造访伦敦的游客们必看的“特色”景观。在1952年著名的大雾霾爆发之前,英国人已经认识到了烟雾对人的健康影响。而对污染的治理,却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甚至直到现在,空气污染,严重的雾霾天气,仍然是现代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
书中不仅有对伦敦空气污染、煤烟对环境影响的专业分析,还考察了雾霾对建筑、家居、艺术创作和时尚生活等的影响。作者彼得•布林布尔科姆是国际权威的能源与环境专家、大气化学教授,对伦敦空气污染有多年研究,他认为污染的治理不仅是化学问题,更涉及到政治和法律监管。同时,他还是侦探小说的爱好者,这让《大雾霾》这本书兼具学术性和和趣味性,读来如惊悚小说般酣畅淋漓。
彼得•布林布尔科姆(Peter Brimblecombe)
澳大利亚著名大气化学家,国际著名大气环境期刊Atmospheric Environment的主编,东安格利亚大学环境科学学院大气化学教授。
借鑑霧都倫敦
评分英国的空气污染治理的过程就是几百年的艰难爬行和几十年的高速发展,这样的转变所付出的代价就是1952年杀死一万多人的大雾霾。在我看来,这数百年的治污过程就是公众意识被唤醒的过程。即使书中大篇幅的描写卓越的科学家,社会活动家如何竭尽全力推动治污进程,但他们都是社会上的极少数。最艰难的过程不是让公众知道污染有多么可怕,而是推动公众从口头付诸实践。我不禁试想,如果没有1952年的灾难,英国的污染治理又会拖到什么时候?是不是人类的改变必须要以惨痛的代价为前提?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疑惑不是对公共政策如何实现,反而是对人的本性。其次,在数百年的治污过程中,英国政府究竟扮演了一个什么样的角色。书中笔墨甚少,可想而知,政府绝大多数时间都在袖手旁观。英国政府的行为是否能为现在中国政府的治污提供前车之鉴?
评分有关于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伦敦“雾都”之称的由来,以及英国如何治理工业造成的空气污染的相关趣闻,一部另类的环境史。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看来只要是发展市场经济,总是逃避不了先污染在治理的老路,无论是英国人、美国人、日本人,还是我朝都是如此。 再说这个译名,英文原名明明是【The Big Smoke】,译作“大烟雾”才对,翻译成“大雾霾”是为了更好的接地气吗?
评分借鑑霧都倫敦
评分内容翔实,系统的介绍,值得一读
雾都伦敦常常和工业化联系在一起,云吞雾绕的烟囱一度被视为健康经济的代名词,甚至在人们意识到烟雾污染可能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后,还对它抱有特殊感情。散文家查尔斯·兰姆称之为“受人挚爱的烟气",大文豪查尔斯·狄更斯以“伦教常春藤”作比,画家梵高所绘的烟雾弥漫辅以明...
评分警钟长鸣,但愿污染史不再重演——评《大雾霾》 文/于杪杪 我住在北京。作为首都的北京,前几年有一个流行的称号叫“首堵”,而近两年有了一个更为流行的称呼,叫“霾都”。 这似乎和千里之外伦敦的“雾都”是一个意味。它们都是历史久远又充满生机的国际化...
评分《大雾霾》:污染背后的密码解读 《大雾霾》出版在近三十年前,作者彼得•布林布尔科姆,查了一下资料,发现他在2014年还在香港城市大学工作过。这是一名澳大利亚人,但他的研究对象,却是远离他的本土的英国的雾霾情况,我想这样的选择是因为英国是工业革命的发源地,与工...
评分穹顶之下,伦敦如何冲出“霾伏” “霾”锁伦敦,行人掉入了“泰晤士河” ——读彼得·布林布尔科姆《大雾霾》的启示 “历史就是垃圾!可以通过一个社会的下水道、垃圾堆、厕所、坟场或者烟囱看出这个社会的特征”,“最早的空气污染是通过何种方式发生的,这一点我们不难想象…...
大雾霾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