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标签: 人类学 社会学 文化研究 垃圾 环境 垃圾场 社会 港版
发表于2025-02-23
廢品生活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本書一系列田野考察呈現和講述在經濟迅速發展之下、北京城鄉廢品從業者的生活世界,並將垃圾視作參與社會政治關係的物質,審視它如何有機地參與在中國的轉型社會過程:階層斷裂、政策壁壘、城鄉經濟文化差異、農民工流動性和城鄉隔閡,糾纏在一起。
此書另闢蹊徑,帶你進入「垃圾」的世界;作為人文關懷和學術思考的結合,是對現代的、消費的大城市生活的絕佳反思,深刻而富有趣味。
——陳冠中,作家
「收廢品的人」是都市生活中的「隱形人」。人們天天看見他們,但又似乎從來看不見他們。《廢品生活》引領我們去端詳凝視這些人──不僅僅是去發掘他們的卑微與掙扎,更是去發現他們如何在卑微與掙扎構建自尊和「意義」,以此捍衛人之為人的完整。富有同情但不煽情,好看但不失學理,是一部理解當代中國的人類學力作。
——劉瑜,清華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政治學系副教授
買買買,也是丢丢丢。嘉明與劼穎的《廢品生活》是一部描繪廢品與人的民族誌,也是一幅「人類世」(anthropocene)的山水畫,揭示垃圾並非中國經濟奇跡的廢渣或副產品,反而是現代生產方式的核心,所謂垃圾圍城,垃圾就是當代生活的隱喻。作者以人類學家的眼光,以物觀我,以微知著,從廢品出發,觀照中國的盛世背後,社會的建構重組,空間的流轉變幻,百姓的得失尋覓。
——盧思騁,世界自然基金會中國總幹事
在香港做垃圾研究,對象除了消費者、賣力的清潔工,還有經常被遺忘的拾荒者。拾荒大軍有多浩蕩?說不準三萬、四萬都有人說過;他們究竟是誰,過問的人不多,只留下僂背彎腰的長者和弱勢者的綜合印象。拾荒者把半隻腳踏進堆填墳場的可回收物拯救出來,是名副其實的環保先鋒,他們往往成就了功勳卻無人記起。感謝作者為這些減廢朋友填補一筆空白。
——朱漢強,綠惜地球環境倡議總監
胡嘉明,香港中文大學文化與宗教研究系助理教授,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文化人類學系博士畢業。研究興趣為當代中國的國家、社會、文化、資本的交叉博弈關係。研究專著為Reinventing Chinese Tradition: Cultural Politics of Late Socialism(2015),論文刊登於主要期刊Modern China、The China Journal、Ethnology等。
張劼穎,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所助理研究員,香港中文大學人類學系博士,研究領域為環境人類學、廢棄物、社會運動和科學技術社會研究(STS)。碩士畢業於北京大學社會學系。曾發表出版物包括《搖滾節》、《垃圾從業者的工作、生活和主體性》、《中國高速城市化和消費社會背景下的垃圾問題》;譯作《如何做質性研究》。
很详细的研究,文笔也特别好。但是行动者网络理论在其中的体现似乎并不明确? 小时候家里会收集啤酒瓶和废报纸,听到“破烂收来卖”的声音就会喊一声“收破烂的”,能换几块几毛钱,在这种情境下不过是一种交易,我们也会把收破烂的看成生意人,但是在冷水村里的群体,他们更可能被居民们看成“捡破烂的”。
评分非常好的视角,可惜看完只是人的活动,希望能看到垃圾最终的命运。
评分个人感觉:垃圾、废品、旧物几个词之间的界定有些不甚清晰。但是确实是提供了一种视角。
评分说实话,这类“民族志”变得越来越多,也越来越鸡肋:选个边缘的题,戴个理论的大帽子(没觉得有真的用好ANT理论),收集讲述一些田野故事。某种程度来说,深度和可读性可能都尚不及某些非虚构写作。学术写作的独特性正在消逝。
评分其實開始讀這書前讀了陳冠中的新書《是荒誕又如何》, 不過牆內好像容不下這書吧。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廢品生活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