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的七张面孔

大明王朝的七张面孔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广东人民出版社
作者:张宏杰
出品人:读行者
页数:376
译者:
出版时间:2016-1
价格:CNY 45.00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218106083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历史
  • 明朝
  • 张宏杰
  • 明史
  • 中国历史
  • 趣味历史读物
  • 传记
  • 白话历史
  • 大明王朝
  • 历史人物
  • 明代史
  • 政治制度
  • 社会风貌
  • 权力斗争
  • 帝王传记
  • 文化发展
  • 官僚体系
  • 历史反思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书选取了七个能够全面反映大明王朝运作规则的人物:一个皇帝:朱元璋;一个篡位者:朱棣;一个清官:海瑞;一个太监:魏忠贤;一个造反者:张献忠;一个叛徒:吴三桂;一个忠臣:郑成功。

以文学化的笔法描述七个人物在历史场景与文化中的境况,剖析其生命历程背后难为人知的艰辛、焦灼和不得已,展现出大明王朝既强大又虚弱、既意志决绝又精神涣散的全貌。

作者简介

张宏杰,蒙古族,1972年生于辽宁。东北财经大学经济学学士,复旦大学历史学博士,清华大学博士后,就职于中国人民大学清史所。著有《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坐天下》《中国国民性演变历程》《给曾国藩算算账》等。曾在《百家讲坛》主讲《成败论乾隆》,大型纪录片《孔子》《楚国八百年》《戊戌变法》总撰稿。

信箱:zhj1368@163.com

微博:http://weibo.com/zhjwb

已出版作品目录:

《千年悖论》

《坐天下》(第一版名为《坐天下很累》)

《中国人的性格历程》

《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

《饥饿的盛世》(第一版名为《乾隆皇帝的十张面孔》)

《中国国民性演变历程》

《给曾国藩算算账》(京官时期)

《给曾国藩算算账》(湘军及总督时期)

《张宏杰讲乾隆成败》

目录信息

目 录
章诒和序(原版序言)—— 001
丁东序(原版序言)—— 001
历史的惯性:朱元璋 —— 001
龙爪上的泥土/ 002
初生鳞甲 / 010
练就帝王心 / 019
龙椅上的农民 / 040
一、均平天下 / 040
二、构建乌托邦 / 054
三、结网的蜘蛛 / 061
四、思维格式化 / 081
甲、禁止奇装异服 / 081
乙、化民成俗 / 085
丙、学《大诰》运动 / 093
权力的奥秘:朱棣 —— 113
偏执症患者:海瑞 —— 141
一个开得过分的玩笑:魏忠贤 —— 181
在劫难逃:张献忠 —— 213
无处收留:吴三桂 —— 285
血液里的海水:郑成功 —— 329
历史比小说更好看(原版后记)—— 362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尽管似乎张宏杰的《大明王朝的七张面孔》似乎才是他的成名作品,但最早看的还是他写的《坐天下很累》。感觉他的作品风格和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有些相像。把历史的事实和人物的分析都做的十分到位,感觉又从不同的角度感受了一次他所叙述的年代。还是记录一下他是怎样叙述这...  

评分

评分

为什么张宏杰写的历史好看? ——莫言(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张宏杰的笔总是能如此轻松地割开时间帏幕,让那些本来离我们极其遥远的历史人物的气息甚至体温扑面而来:“吴三桂真正过人之处在于他的处事能力。他情商...  

评分

所谓明规则,就是白纸黑字,可以说,但是不一定要做的条条框框;所谓潜规则,就是默默念在心间,不能说,但是一定不能不做的处世妙方。 比如一条妇孺皆知的明规则,“红灯停,绿灯行”,但凡你去问一个上过学,识得字的两脚直立行走的哺乳动物,无不是点头回答知道二字。然则...  

评分

上周到位于这座城市西部的某媒介中心开会。会后要见一个朋友,约在一楼大堂边的喷泉边。等人是最无聊的时候,旁边有一个开架图书超市,顺便进去翻翻,竟然碰到了它。 我一向觉得读书如交友,需要慧眼,见识和机缘。有缘见到,自己没有水准,依然会擦肩而过;有见地和期待,但...  

用户评价

评分

黄仁宇的断面“大历史”写法,真是影响了后来几十年的历史写法,《大明王朝的七张面孔》也可以看成是这种类型的延伸,用七个大明朝的关键人物作为断面,来勾勒一个王朝的历史,概念很好,但…… 可以说,张宏杰的文笔很好,书写流畅、情绪汹涌。但作为一本历史类作品,《大明王朝的七张面孔》,坏就坏在情绪太汹涌了,以至于很多时候,这本明明应该是非虚构类的作品,更像是一部小说集。 而且对于人物的切入,不仅主观视角过于浓烈,而且在观点的陈述上,往往还是那些既有的历史结论,比如吴三桂的“冲冠一怒为红颜”,比如朱棣的“篡位”,还有袁崇焕的“反间”,因为既定的历史观,再加上浓烈的情绪,使得人物的“塑造”越来越鲜明,离历史也就越来越远。已豆列。

评分

不是议论,甚至不是叙述,而是“创作”,是打着史料幌子的“抒情”,是到处夹带私货的“泄愤”。篇目间没有体系关联,不少立论基础沿袭固陋成说,比如袁崇焕死于反间,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之类…诸如多血质啊,胆汁质啊,人格障碍等等的比附或拉郎配,一边拿所谓现代心理学概念给自己贴金,一边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不如《万历十五年》远甚——要不这么说吧,读到这本书想到黄仁宇,都是对人家的大不敬。

评分

上学的时候,老师常常和我们说:历史是面镜子。那时候我还不懂,长大以后,才明白,世界和历史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我们只是宇宙中的一颗尘埃啊。。

评分

根本不是严肃的历史读物,比地摊文学强点。大半篇幅是带私货,大发感慨,又没有多少事实支撑。仅有的历史材料有引用的也不多。作者喜欢耍小聪明,各种借古讽今,就没他看的上眼的人和事。也不知道数千年来中华文明绵延至今,拥有众多的人口和土地是怎么实现的?最搞笑的是作者引用黑格尔和亚当斯密的话来证明底层民众的悲惨生活。这两位生活的时代已经是工业革命开始一个半世纪之后了。西欧的生产力早就大发展了。你用前现代社会和古代社会做比较,拉偏架也确实明显了点。

评分

看的是中信的版本。内容跟《明朝那些事儿》《万历十五年》有一些重复,也有一些自己的分析很不错的。总体上写得挺好。张献忠篇引起极度不适,人类的历史是一部屠杀史啊。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