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化的展望》論列瞭中國近百年來的社會文化對西方文化衝擊的反應,並以此為基礎,試行導齣中國社會文化今後可走的途徑。作者把中國文化的問題、中西文化的衝突問題放到一個世界的架構裏去思考,將視野擴及到全世界。書中所展露的銳見與洞識力是作者的學力與艱苦的思考的結晶,是一個專業的思想者,以他相當深厚的知識訓練為基底,而完成的一項具有獨立的創建性價值的著作。它的確說齣瞭些什麼,也解答瞭些什麼。全書見解精闢,分析徹底,行文雄辯。書後刊載許倬雲、金耀基的長評,以及殷海光答許倬雲的文章。另附英漢對照錶,記錄書中所涉人名、學術名詞,頗便閱讀。
殷海光(1919年—1969年),原名殷福生,湖北黃岡人,著名邏輯學傢、哲學傢。師從哲學傢金嶽霖先生。西南聯大畢業後,進入清華大學哲學研究所。抗戰爆發後,投筆從軍。抗戰勝利後,在金陵大學(南京大學前身之一)任教,並擔任《中央日報》主筆。他撰寫的社論《趕快收拾人心》,猛烈抨擊國民黨和利益集團,引起巨大反響。1949年8月在颱灣大學哲學係任教,參與創辦《自由中國》並任主筆。他受羅素、哈耶剋的影響,倡導科學民主精神,強調個人權利與自由,是颱灣自由主義的代錶人物。殷海光著述豐厚,《中國文化的展望》是其代錶作。
殷海光先生(1919—1969)是本世纪中国不可多得的自由主义斗士,风骨嶙峋的知识分子,一位充满着道德热情和道德勇气的理想主义者。他不畏强权,不避横逆,为弘扬五四精神和在中国实现自由、民主奋斗了一生,终因六十年代台湾国民党政府的政治迫害,抑郁患癌,过早谢世。 殷先...
評分1965年,晚年殷海光先生无疑有着对中国文化独特思考,更有着对自我存在的深刻反思,他的思考代表着知识分子在上个世纪对文化的兼容和自由主义的理解和追求。如果我们不写点什么来祭奠来怀念,岂不是辜负了殷海光先生当年“拓荒”的愿意和殷切的希望。 1。中国文化到底行不行?...
評分13章存目,15章刪節麵目全非,其他地方還有改動,不閤時宜的話太多,2印紙張不錯,有個彆排版錯誤,有的繁簡轉換沒有轉換過來,中華書局的微博不承認
评分殷海光能以如此客觀的態度看待中國文化,實為可貴,其主張尤為贊同。
评分看瞭一半,也算讀過瞭吧。 雖說殷海光先生是搞邏輯學的,但此書邏輯上有不少不嚴謹的地方。 像是預設瞭一套概念,並利用中國文化比附之,以把它們演繹齣來,而非針對中國文化本身的批判。 說好的價值無涉,卻多嘲諷或鼓吹,實際上還是立場先行。 所以雖然我也不認同本書批判的各種主義,但讀過總有一種想要給本書論敵辯護的衝動。 可能是受時代限製的原因吧。另外中國文化批判本身就是一個大題目,能選擇一個角度立住批判已經是很令人敬佩瞭。
评分勞的文化二重結構觀似有調和當代新儒傢的保守主義與殷海光等自由派之間的傾嚮
评分情懷可敬,但放在今天看論述不免流俗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