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祠

顾祠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复旦大学出版社
作者:段志强
出品人:
页数:320
译者:
出版时间:2015-8-1
价格:CNY 38.00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309116571
丛书系列:亚洲艺术、宗教与历史研究丛书
图书标签:
  • 思想史
  • 明清史
  • 顧炎武
  • 历史
  • 段志強
  • 知识分子
  • 清史
  • 晚清/近代
  • 顾祠
  • 历史
  • 祠堂
  • 文化
  • 传统
  • 地方志
  • 中国
  • 建筑
  • 祭祀
  • 遗产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张穆、何绍基等人在北京创建祭祀明末大儒顾炎武的祠堂,每年定期举行会祭,很快吸引了大批士大夫参与,成为大规模的士大夫集会活动。当时随着著作的刊行、年谱的编纂,顾炎武的个人形象逐渐突破官方塑造出的考据学大师模式,而被视作通晓社会事务的经世学者,顾祠的繁荣是这种重新诠释的结果,同时也跟鸦片战争时期的士大夫政治有着密切的关联。

作者简介

段志强,1980年生,河南滑县人。武汉大学管理学学士,清华大学历史学硕士,复旦大学历史学博士,现任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近世思想文化史。

目录信息

绪论
一、“世运之关键”
二、研究史
三、清代前期文化政策及其影响
四、顾炎武的身后
第一章 纸上祠堂
第一节 张穆之前的顾炎武年谱
第二节 车持谦与顾炎武入祀乡贤
一、车持谦与顾炎武
二、顾炎武入祀乡贤
第三节 从纸上祠堂到地上祠堂
一、张穆本顾炎武年谱的编纂
二、历史记忆的复活
三、“时忌”的模糊
四、顾谱与顾祠
小结
第二章 从鸦片战争到太平天国:道咸政局中的顾祠会祭
第一节 鸦片战争前的文人雅集和士林领袖
一、清代中期的文人雅集活动
二、1830年代北京城的士林领袖
第二节 鸦片战争与顾祠的创建
一、“台湾之狱”
二、顾祠的发起
三、顾祠创始人传(一):张穆
四、顾祠创始人传(二):何绍基
第三节 顾祠同人的政治抱负及其挫折
一、“谏垣三直”:顾祠会祭中的言官
二、“下僚经世”:汤鹏的例子
三、士论同声惜此行:陈庆镛出都事件
第四节 太平天国战乱中的顾祠会祭
一、咸丰初年顾祠的惨淡与复兴
二、参与平乱的顾祠同人
三、道咸时代士大夫的生命历程:徐鼒
小结
第三章 超越汉宋:顾祠中的学术纠葛
第一节 亦汉亦宋顾炎武
一、“经济”的胜出
二、“反宋”还是“宗朱”
第二节 学术偶像与考据学的蜕变及延续
一、《水经注》案与学术偶像的消长
二、顾、阎并祀与考据学风气的延续
第三节 顾祠会祭中的宋学与宋学家
一、《宋元学案》的刊刻
二、早期顾祠会祭中的宋学家
第四节 汉宋调和的背后
一、汉宋之争与士大夫的政治角色:朴珪寿的看法
二、 “学行合一”取代“汉宋融合”
小结第四章 京师顾祠与西北边疆
第一节 作为边疆史地学术中心的京师
一、京师对经世学者的意义
二、从江南到京师:沈垚学术生命的场域转移
第二节 顾祠群体与西北史地研究的私学化
一、作为私家学者的顾炎武
二、“成一家之私书”:祁韵士的学者生涯
三、寿阳祁氏家族与顾祠会祭
第三节 考据学对西北史地研究的“接管”
一、初期顾祠会祭的考据学色彩
二、“原本经术、长于地理”:徐松
三、“一家言”的经世意:张穆
四、顾祠学人群体的共同后学:何秋涛
第四节 西北知识的流传及其意义
一、顾祠同人的刻书事业
二、西北史地成为话题
三、顾祠与《肇域志》的流传
四、顾祠交友圈中的魏源
小结
第五章 纪念的流变:顾祠的重生与结束
第一节 重心转移:同光时代的顾祠及其周边
一、“相从饮酒,修饰故事”
二、冯桂芬与思想地理重心的转移
三、“京朝官”的蜕变:对比同治十年龙树寺雅集
第二节 顾祠与孔庙
一、顾炎武从祀孔庙
二、顾祠与顾炎武从祀的思想渊源
三、胡玉缙与亭林公祭
第三节 从顾炎武到戴震:通儒理想的变迁
一、顾炎武移祀苏太谊园
二、顾祠的终结
三、戴学的勃兴
小结
结论




附录一 顾祠年表
附录二 顾祠建筑
附录三 顾祠文献
附录四 顾祠礼制
附录五 北京之外的顾祠
参考文献
人名索引
后记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真是天生的好题目。瞿兑之见“顾祠”便慨叹其间可见“此世运之关键,君子所以俯仰百年而有深忧者”,确乎如此。故作者只要中规中矩的操作,便可成一篇不错的博士论文;不过也正如此前的一些评论所说,更宏远的问题意识阙如。【回京后争取去转转】

评分

本书集中关注道咸以降顾祠会祭的消长与顾祠中人学术旨趣的变迁,将顾祠与顾炎武形象放在晚清乃至民初学术史、思想史发展大势之中,由道光间顾祠的初创与士人政治意识的觉醒,顾祠士人开展西北史地研究,到咸丰年间顾祠士人参与平乱,再到同光以后顾祠沦为纯粹的文人歌诗会友的场所,其间贯穿着不同时代士人对顾炎武形象的塑造,构成了一幅独特的晚清政治、社会、思想的图景。唯视线过分集中于顾祠士人之上,故从格局上远不如王汎森之文。

评分

大赞,以顾祠为场域中心,探讨晚清“世运之关键”,可以说得近年学术史研究之“预流”。内容涉及顾炎武的形象塑造与集体记忆、经世致用之学、汉宋之争、边疆地理等等,完全可以当做一本微缩晚清学术史。另,中图分类法把此书当做“祠堂研究”,丢在角落里,简直瞎扯!

评分

世运之关键

评分

世运之关键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