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的展望》论列了中国近百年来的社会文化对西方文化冲击的反应,并以此为基础,试行导出中国社会文化今后可走的途径。作者把中国文化的问题、中西文化的冲突问题放到一个世界的架构里去思考,将视野扩及到全世界。书中所展露的锐见与洞识力是作者的学力与艰苦的思考的结晶,是一个专业的思想者,以他相当深厚的知识训练为基底,而完成的一项具有独立的创建性价值的著作。它的确说出了些什么,也解答了些什么。全书见解精辟,分析彻底,行文雄辩。书后刊载许倬云、金耀基的长评,以及殷海光答许倬云的文章。另附英汉对照表,记录书中所涉人名、学术名词,颇便阅读。
殷海光(1919年—1969年),原名殷福生,湖北黄冈人,著名逻辑学家、哲学家。师从哲学家金岳霖先生。西南联大毕业后,进入清华大学哲学研究所。抗战爆发后,投笔从军。抗战胜利后,在金陵大学(南京大学前身之一)任教,并担任《中央日报》主笔。他撰写的社论《赶快收拾人心》,猛烈抨击国民党和利益集团,引起巨大反响。1949年8月在台湾大学哲学系任教,参与创办《自由中国》并任主笔。他受罗素、哈耶克的影响,倡导科学民主精神,强调个人权利与自由,是台湾自由主义的代表人物。殷海光著述丰厚,《中国文化的展望》是其代表作。
这本书值得关心中国文化命运走向的人仔细阅读。 当然这本书也有个缺点:书名“展望”,实无甚展望。基本是在总结,展望不够。 另外大陆版本有删节,不过不影响总体结构。搞不懂这本书1964年在台湾出版后会被禁,国民党当时做的过了。
评分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碰撞,对其是又爱又恨,爱的是向人家学习确实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促进了社会进步、改善了人民生活,恨的是意识形态的固执、政治的分野,归根结底是关于价值观的选择。知识分子是社会的良心,有责任担当起公共知识分子该有的作为,包括批判、探索中国文化的走向...
评分《中国文化的展望》是殷海光晚年最重要的著作,也是走向世界的中国知识分子上下求索的一颗硕果。而全书对中国文化脉络的追问,本身就是一个耐人寻味的现象。 自清末以降,中国的知识分子开始与传承脱节,并且与社会、家庭、经济来源脱节,与行动人物脱节,与权位脱节,最终成为...
评分据介绍: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研究员雷颐在6月30日出版的第191期《学习时报》上发表书评,把台湾五六十年代的著名自由主义学者殷海光的这部《中国文化的展望》誉为“不能忽视的中国经典”。 读了此书,有些失望。雷颐的文章没有看,可能有些言过其实了。 许卓云对此书写过一...
评分大佬大佬
评分16书66。上大学那会,不读点李敖的书好像就不时髦。而李敖老师殷海光先生的书,俺还是第一次看。殷先生骨头硬、敢直言、逻辑强、思想深,俺敬佩这位前辈老乡。俺问老爸:殷海光老家距林彪、李四光老家多远?老爸说:六、七里吧。
评分附录两篇书评信息量已经很够,不过我最喜欢殷海光的地方反而是他一不小心走偏的几处感叹,或是那些纯论文里一定会删掉的形容词,笔锋犀利又浪漫,立足点极高,读起来是忍不住有一点头皮发麻的
评分看了一半,也算读过了吧。 虽说殷海光先生是搞逻辑学的,但此书逻辑上有不少不严谨的地方。 像是预设了一套概念,并利用中国文化比附之,以把它们演绎出来,而非针对中国文化本身的批判。 说好的价值无涉,却多嘲讽或鼓吹,实际上还是立场先行。 所以虽然我也不认同本书批判的各种主义,但读过总有一种想要给本书论敌辩护的冲动。 可能是受时代限制的原因吧。另外中国文化批判本身就是一个大题目,能选择一个角度立住批判已经是很令人敬佩了。
评分看了一半,也算读过了吧。 虽说殷海光先生是搞逻辑学的,但此书逻辑上有不少不严谨的地方。 像是预设了一套概念,并利用中国文化比附之,以把它们演绎出来,而非针对中国文化本身的批判。 说好的价值无涉,却多嘲讽或鼓吹,实际上还是立场先行。 所以虽然我也不认同本书批判的各种主义,但读过总有一种想要给本书论敌辩护的冲动。 可能是受时代限制的原因吧。另外中国文化批判本身就是一个大题目,能选择一个角度立住批判已经是很令人敬佩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