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的展望》论列了中国近百年来的社会文化对西方文化冲击的反应,并以此为基础,试行导出中国社会文化今后可走的途径。作者把中国文化的问题、中西文化的冲突问题放到一个世界的架构里去思考,将视野扩及到全世界。书中所展露的锐见与洞识力是作者的学力与艰苦的思考的结晶,是一个专业的思想者,以他相当深厚的知识训练为基底,而完成的一项具有独立的创建性价值的著作。它的确说出了些什么,也解答了些什么。全书见解精辟,分析彻底,行文雄辩。书后刊载许倬云、金耀基的长评,以及殷海光答许倬云的文章。另附英汉对照表,记录书中所涉人名、学术名词,颇便阅读。
殷海光(1919年—1969年),原名殷福生,湖北黄冈人,著名逻辑学家、哲学家。师从哲学家金岳霖先生。西南联大毕业后,进入清华大学哲学研究所。抗战爆发后,投笔从军。抗战胜利后,在金陵大学(南京大学前身之一)任教,并担任《中央日报》主笔。他撰写的社论《赶快收拾人心》,猛烈抨击国民党和利益集团,引起巨大反响。1949年8月在台湾大学哲学系任教,参与创办《自由中国》并任主笔。他受罗素、哈耶克的影响,倡导科学民主精神,强调个人权利与自由,是台湾自由主义的代表人物。殷海光著述丰厚,《中国文化的展望》是其代表作。
第一篇豆瓣书评能聊聊殷海光先生《中国文化的展望》这本书 是作为读者的我的荣幸 因为简体版缺了第十三章 所以在图书馆借的台湾桂冠出版社的版本 这一章讨论的是共产主义 我之后又用百度搜了“中国文化的展望第十三章”发现也能看到简体版本 是根据台版打出来的 个人觉得这本...
评分 评分(已发表于2011年4月份《经济观察报·书评增刊》) 1 1956年秋天,殷海光一家搬进了位于温州街的台大宿舍。这间小房子带了一个颇为宽敞的院子,但是里面没有一棵树,堆满垃圾。瘦小且跛脚的殷海光亲自花了三年多时间,把这片荒地改造成了一个花园。他沿着西边的墙挖了一条河,...
评分 评分殷先生对民主与自由的一段辨析十分精辟。
评分情怀可敬,但放在今天看论述不免流俗
评分劳的文化二重结构观似有调和当代新儒家的保守主义与殷海光等自由派之间的倾向
评分以传统的天朝型模世界观开篇,对伪问题进行批判(中国文化行不行,与西方文化相比如何)随后对文化的定义与涉及的概念进行了中西综述,之后回到我国文化在近代的实践与激变,描述了保守与自由两种趋向的较量。接着侧重于自由趋向论述了西化与中体西用说的利弊,并就现代化问题和民主问题进行了反思。
评分以传统的天朝型模世界观开篇,对伪问题进行批判(中国文化行不行,与西方文化相比如何)随后对文化的定义与涉及的概念进行了中西综述,之后回到我国文化在近代的实践与激变,描述了保守与自由两种趋向的较量。接着侧重于自由趋向论述了西化与中体西用说的利弊,并就现代化问题和民主问题进行了反思。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