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的展望》论列了中国近百年来的社会文化对西方文化冲击的反应,并以此为基础,试行导出中国社会文化今后可走的途径。作者把中国文化的问题、中西文化的冲突问题放到一个世界的架构里去思考,将视野扩及到全世界。书中所展露的锐见与洞识力是作者的学力与艰苦的思考的结晶,是一个专业的思想者,以他相当深厚的知识训练为基底,而完成的一项具有独立的创建性价值的著作。它的确说出了些什么,也解答了些什么。全书见解精辟,分析彻底,行文雄辩。书后刊载许倬云、金耀基的长评,以及殷海光答许倬云的文章。另附英汉对照表,记录书中所涉人名、学术名词,颇便阅读。
殷海光(1919年—1969年),原名殷福生,湖北黄冈人,著名逻辑学家、哲学家。师从哲学家金岳霖先生。西南联大毕业后,进入清华大学哲学研究所。抗战爆发后,投笔从军。抗战胜利后,在金陵大学(南京大学前身之一)任教,并担任《中央日报》主笔。他撰写的社论《赶快收拾人心》,猛烈抨击国民党和利益集团,引起巨大反响。1949年8月在台湾大学哲学系任教,参与创办《自由中国》并任主笔。他受罗素、哈耶克的影响,倡导科学民主精神,强调个人权利与自由,是台湾自由主义的代表人物。殷海光著述丰厚,《中国文化的展望》是其代表作。
殷海光先生(1919—1969)是本世纪中国不可多得的自由主义斗士,风骨嶙峋的知识分子,一位充满着道德热情和道德勇气的理想主义者。他不畏强权,不避横逆,为弘扬五四精神和在中国实现自由、民主奋斗了一生,终因六十年代台湾国民党政府的政治迫害,抑郁患癌,过早谢世。 殷先...
评分 评分道德是什么 道德在每个不同的社会,都有不同的标准。 我们从小被告知要做四有新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 这个“道德”是一个名词,因为理想,文化,纪律都是名词。 我认为这个道德,是利益判断的轻重缓急,做事情的先后顺序。 简单的说,在特定情况下,谁重谁轻。...
评分 评分约一百年前,中国人通过五四运动知道了民主、自由这些词汇。建国后我们的一些教科书上也提到过这些词。但,这些词汇到底是什么意思呢?民主与自由又是什么关系?为什么人类要追求民主,追求自由?为什么我们必须反对专制?…… 看了这本书,对很多没认真思考的东西有了些感悟...
“中国的自由主义者先天不足,后天失调”一句话给一星。没有期望的好,总觉得不过瘾。各种概念是一个阅读难点。新颖的是第三章。被删的十四章找台版看了,是对共产主义和苏联的批评,甚少涉及我党。语言通俗,文笔优美,但显得冗长。写文化问题能写到这个程度很值得佩服了,而且出版于六十年代。
评分附录两篇书评信息量已经很够,不过我最喜欢殷海光的地方反而是他一不小心走偏的几处感叹,或是那些纯论文里一定会删掉的形容词,笔锋犀利又浪漫,立足点极高,读起来是忍不住有一点头皮发麻的
评分大佬大佬
评分这本书读得很辛苦,因为它用逻辑去解构中国文化,一点点突破我局限的认知,更新我的思维方式。但也正是“理性”二字成为这本书必读的理由吧。我挣扎,困惑,又大彻大悟。“不受人惑”是我在书中学到的最重要的四个字。这本书告诉我以后上课应当教给学生什么。
评分看了一半,也算读过了吧。 虽说殷海光先生是搞逻辑学的,但此书逻辑上有不少不严谨的地方。 像是预设了一套概念,并利用中国文化比附之,以把它们演绎出来,而非针对中国文化本身的批判。 说好的价值无涉,却多嘲讽或鼓吹,实际上还是立场先行。 所以虽然我也不认同本书批判的各种主义,但读过总有一种想要给本书论敌辩护的冲动。 可能是受时代限制的原因吧。另外中国文化批判本身就是一个大题目,能选择一个角度立住批判已经是很令人敬佩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