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學已故曆史係教授高華先生國內第一部著作。
在革命的背景下,在革命的名義下,曆史風雷激蕩、撲朔迷離。大量的第一手材料、曆史大傢的獨特視角和通俗流暢的語言將我們帶進辛亥革命、國民革命、解放後的繼續革命洪流中被遺忘或者被拒絕記憶的角落。
嚴謹的治學態度、紮實的理論功底以及曆史學傢的人文關懷,高華教授的《革命年代》最重要的啓示實際上是告訴讀者用怎樣的姿態去麵對我們和其他人的過去和未來。
高華,1954年生於南京,“文革”期間曾做過八年工人,1978年考入南京大學曆史係,獲曆史學學士、碩士、博士學位。南京大學曆史係教授、博士生導師;華東師範大學曆史係講座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中國現代史、民國史、中國左翼文化史以及當代中國史的研究。
2011年12月26日22時15分在南京病逝,年僅57歲。
行走在历史的河流中 1 1971年,林彪事件客观上大大推动了国人思想的"驱魅"。中共九大上把林彪的接班人身份写进党章,必然"物极必反"。倘若接班人地位都可以写进党章,难道这不是退步到封建年代的"家天下"? 2 年鉴学派史学家马克·布洛赫着手《历史学家的技艺》,说道:1830年...
評分行走在历史的河流(代自序)/1 南京十年 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历史教训/3 对五四激进主义的再思考/18 南京国民政府权威的建立与困境/20 力行社的成立时间及组织层构考释/39 “太子”孙科 论大革命时期的孙科/49 从拥蒋到反蒋:1928-1931年的孙科/59 民主与集权的悖论:孙科...
評分编好故事,讲好故事 所谓编故事,重新编辑党的历史文献;所谓讲故事,反对党八股,开展整风运动。 直到1942年后,典范性的延安文化才出现,在此前多年“有破有立”的基础上,毛的革命话语通过对党的历史的重新叙述,通过“讲故事”的形式,最终建立了起来。 第...
評分行走在历史的河流(代自序)/1 南京十年 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历史教训/3 对五四激进主义的再思考/18 南京国民政府权威的建立与困境/20 力行社的成立时间及组织层构考释/39 “太子”孙科 论大革命时期的孙科/49 从拥蒋到反蒋:1928-1931年的孙科/59 民主与集权的悖论:孙科...
評分读罢本书,面对过去一个世纪中国的动荡和苦难,我觉得心平气和。 * 共产党的胜利和国民党的失败绝非偶然; * 在时代湍流下的各色人群的种种行为即使不能接受,都值得去理解; * 过去的历史绝对不该被简单化脸谱化。每一代都有聪明人,有大智慧,有进左右两难,有无可奈何,有...
讀高華的《革命年代》,從中感知到瞭不同政治人物的個性。孫科帶有書生氣質的多變的政治形象,年輕時還因看不慣蔣獨裁、任人唯親,大肆公開批評蔣。待入閣後卻在修憲方麵對蔣節節退讓。晚年更是居於蔣的庇護之下,對蔣大唱贊歌。毛與劉,延安時期因政見相同走到一起,毛藉助劉擠走張聞天,大權獨攬後卻因政治理想和路綫的不同,毫不手軟打倒劉。而蔣因為治軍不力,讓紅軍反超,失去大陸。兵敗如山倒時,縱憂心國民、嚮往傳統、皈依基督也無力迴天。書中提到的徐夢鞦、丁玲、周揚等人物故事,大時代的命運際遇真的反差太大,令人不甚唏噓。最後,真的很喜歡高華,無奈英年早逝。
评分高華教授治史嚴謹、客觀、公允,特彆善於細讀史料,再用同理心盡可能還原曆史真相,這恐怕也正是那本著作在大陸一直未能付梓的原因吧。
评分其實讀的是另一本,讀瞭第二遍
评分嚴肅讀物
评分不可說,不可說。讀高先生的書,吾輩之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