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年代

革命年代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廣西師範大學齣版社
作者:高華
出品人:
頁數:392
译者:
出版時間:2016-3-1
價格:98.00
裝幀:精裝
isbn號碼:9787549570829
叢書系列:
圖書標籤:
  • 高華
  • 曆史
  • 中國近代史
  • 中國曆史
  • 近現代政治
  • 政治學
  • 中國
  • 社科
  • 革命
  • 曆史
  • 年代
  • 鬥爭
  • 信仰
  • 犧牲
  • 理想
  • 覺醒
  • 人民
  • 時代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南京大學已故曆史係教授高華先生國內第一部著作。

在革命的背景下,在革命的名義下,曆史風雷激蕩、撲朔迷離。大量的第一手材料、曆史大傢的獨特視角和通俗流暢的語言將我們帶進辛亥革命、國民革命、解放後的繼續革命洪流中被遺忘或者被拒絕記憶的角落。

嚴謹的治學態度、紮實的理論功底以及曆史學傢的人文關懷,高華教授的《革命年代》最重要的啓示實際上是告訴讀者用怎樣的姿態去麵對我們和其他人的過去和未來。

著者簡介

高華,1954年生於南京,“文革”期間曾做過八年工人,1978年考入南京大學曆史係,獲曆史學學士、碩士、博士學位。南京大學曆史係教授、博士生導師;華東師範大學曆史係講座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中國現代史、民國史、中國左翼文化史以及當代中國史的研究。

2011年12月26日22時15分在南京病逝,年僅57歲。

圖書目錄

行走在曆史的河流(代自序)
南京十年
近代中國社會轉型的曆史教訓
對五四激進主義的再思考
南京國民政府權威的建立與睏境
力行社的成立時間及組織層構考釋
“太子”孫科
論大革命時期的孫科
從擁蔣到反蔣:1928-1931年的孫科
民主與集權的悖論:孫科與《五五憲草》
孫科與國民政府的對蘇外交(1932-1945)
抗戰勝利前後孫科政治態度的轉變
--兼論孫科的“多變”
孫科的憲政理念及其限度
孫科的晚年歲月
革命詞語
重新認識20世紀30年代“左翼文化”
紅軍長徵的曆史敘述是怎樣形成的?
抗戰前夕延安發生的一場爭論
革命大眾主義的政治動員和社會改革:抗戰
時期根據地的教育
“新人”的誕生
在革命詞語的高地上
曆史漩渦中的硃瑞
沙飛:在祖國的天空中自由飛舞的一顆沙粒革命女性陳琮英
時代遄流
鞍鋼工人與“鞍鋼憲法”
“大躍進”運動與國傢權力的擴張:以江蘇省
為例
能不說丁玲
初讀《楊尚昆日記》
讀《七律·有所思》
觀察與史料
敘事視角的多樣性與當代史研究:以50年代
曆史研究為例
小人物,大曆史
當代中國史史料的若乾問題
颱北所藏大陸20世紀50-60年代資料過眼錄海峽兩岸孫中山研究的趨同
反思中的開拓
--茅傢琦先生對中國近代史研究的新見解
六十年後再論國民黨大陸失敗之原因
難忘吐露港畔的“學術傢園”
後記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在上海时买的此书,珍藏版,2012年出的。上两周起开始零星地看,今天集中看完。此书是高华的一系列文章的合集,各种性质各种题目都有,放在一起稍微有些零乱,有些文章的选择也不尽必要。前两节关于国民政府和孙科的我都没看。最精彩也最重要的是第三节“革命词语”,可以说是...  

評分

此书其实一般,但高华里面一文的叙述确实有道理,也就是国家和个人自由之间并不存在绝对的对立,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也多是外在以民族凝聚形成近代国家的基础上,而内在同样是在建设一个保护国民权力的尊严的多元化公民社会。两个方面缺一不可。而中国自五四以后,无论是国...  

評分

如果要给20世纪的中国贴上一个标签,“革命”一词应该是最合适的选择,它对中国社会影响之深远恐怕无出其右者,以至于可以成为标志这个时代的一个符号。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革命意味着造反,意味着改朝换代,就像未庄的阿Q想象的那样,可以“我手执钢鞭将你打”,这个时代的革...  

評分

杨奎松的“代前言”中这么评价高华: “但是,细心的读者能够发现,我和高华其实在毛泽东研究或中共党史研究上,也并不就是完全一致,看法相同的。我的《毛泽东与莫斯科的恩恩怨怨》一书出在他的《红太阳》一书的前面,一直到高华再版他的书,他都很少直接提到我的书,也没有针...  

評分

这些普通人的回忆文本所反映的作者的生活和工作地区包括了中国的东北地区、西北地区、华东地区、中南地区和西南地区,在地区分布上有一定的代表性。15本回忆录中有14本是个人回忆录,也有一本是多人回忆的合集: 1,吴文勉:《风雨人生》,中国文史出版社,2003年9月出版,反...  

用戶評價

评分

1 與紅太陽相比,本書所收錄的文章體現瞭更多作者的理性與剋製。情感色彩褪去瞭很多,分析也是點到為止,很少有過多的延伸。 2 作者對於當代史史料的梳理和不同地區學術服務機構的對比,頗有意思。 3 可能是因為有同樣的經曆,作者在選題和寫作中,對大中小知識分子在建國後的遭遇都有一種忍不住的關懷。 4 讓我們看看接下來會發生些什麼

评分

藉記革命造反年代,煌煌巨著

评分

補標

评分

讀罷嘆息作者去的太早。

评分

閱讀這本書,半是由於民國史作業,半是由於對於高華的興趣。正如先生所說,幾十年的變化都在這本集子裏,讀者可以看到哪些變,哪些不變。讀完之後,著實精彩。這本文集裏的文章跨度極大,從中真的能夠感受到先生從青澀到逐步成熟的曆程。文章主要分為南京國民政府、孫科、中共的革命話語以及對個體的影響、49年之後的個體與運動、史料與研究心得。既有細緻的個人史分析,也有宏觀的對於某個論題的體認,社會學意識濃厚。作為從五十年代成長過來的學人,高華先生對於整個時代變化有著鮮明的感受,並將這種感受融入敘述當中,並不存在刻意的偏頗,隻是脫離齣來審視那個影響瞭幾代人的話語體係,並進而遠離它,這個過程也是剋服自己恐懼的過程,高華先生如是說。通過這本書,我認識瞭一個瞭不起的學者與靈魂。當然,作業有底色瞭。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