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学已故历史系教授高华先生国内第一部著作。
在革命的背景下,在革命的名义下,历史风雷激荡、扑朔迷离。大量的第一手材料、历史大家的独特视角和通俗流畅的语言将我们带进辛亥革命、国民革命、解放后的继续革命洪流中被遗忘或者被拒绝记忆的角落。
严谨的治学态度、扎实的理论功底以及历史学家的人文关怀,高华教授的《革命年代》最重要的启示实际上是告诉读者用怎样的姿态去面对我们和其他人的过去和未来。
高华,1954年生于南京,“文革”期间曾做过八年工人,1978年考入南京大学历史系,获历史学学士、硕士、博士学位。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讲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现代史、民国史、中国左翼文化史以及当代中国史的研究。
2011年12月26日22时15分在南京病逝,年仅57岁。
杨奎松的“代前言”中这么评价高华: “但是,细心的读者能够发现,我和高华其实在毛泽东研究或中共党史研究上,也并不就是完全一致,看法相同的。我的《毛泽东与莫斯科的恩恩怨怨》一书出在他的《红太阳》一书的前面,一直到高华再版他的书,他都很少直接提到我的书,也没有针...
评分革命年代,意味着大震动、大改组、大破坏,也意味着风卷残云、摧枯拉朽,其间有血泪、痛苦、死亡,也有激情和理想。我等有幸或不幸生长在这个年代,它给了我巨大的冲击,也给了我动力和人生的坐标,我和我的那些理想主义的朋友们从此注定了不会为了功名利禄去做研究,也不会心...
评分一、革命逻辑和无限革命 王瑞成教授认为,革命逻辑的诞生源于外来之理论超越了本土之现实,步骤为二:起先将理论作为真理来压倒反对者,其后再由真理架构现实引为奋斗之目标,以此产生逻辑力量,此力量之强大,它能够使立宪派脱离进步的行列,被斥为“反革命”,它能够使青年为...
评分 评分革命年代,意味着大震动、大改组、大破坏,也意味着风卷残云、摧枯拉朽,其间有血泪、痛苦、死亡,也有激情和理想。我等有幸或不幸生长在这个年代,它给了我巨大的冲击,也给了我动力和人生的坐标,我和我的那些理想主义的朋友们从此注定了不会为了功名利禄去做研究,也不会心...
深夜重温《六十年后再论国民党大陆失败之原因》,大变革时代,风起云涌。
评分高华教授治史严谨、客观、公允,特别善于细读史料,再用同理心尽可能还原历史真相,这恐怕也正是那本著作在大陆一直未能付梓的原因吧。
评分毛心狠手辣征服天下莫敢不从,但用这一套治理天下却人心尽失。引以为戒
评分读高华的《革命年代》,从中感知到了不同政治人物的个性。孙科带有书生气质的多变的政治形象,年轻时还因看不惯蒋独裁、任人唯亲,大肆公开批评蒋。待入阁后却在修宪方面对蒋节节退让。晚年更是居于蒋的庇护之下,对蒋大唱赞歌。毛与刘,延安时期因政见相同走到一起,毛借助刘挤走张闻天,大权独揽后却因政治理想和路线的不同,毫不手软打倒刘。而蒋因为治军不力,让红军反超,失去大陆。兵败如山倒时,纵忧心国民、向往传统、皈依基督也无力回天。书中提到的徐梦秋、丁玲、周扬等人物故事,大时代的命运际遇真的反差太大,令人不甚唏嘘。最后,真的很喜欢高华,无奈英年早逝。
评分其实读的是另一本,读了第二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