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年代

革命年代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高华
出品人:
页数:392
译者:
出版时间:2016-3-1
价格:98.00
装帧:精装
isbn号码:9787549570829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高华
  • 历史
  • 中国近代史
  • 中国历史
  • 近现代政治
  • 政治学
  • 中国
  • 社科
  • 革命
  • 历史
  • 年代
  • 斗争
  • 信仰
  • 牺牲
  • 理想
  • 觉醒
  • 人民
  • 时代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南京大学已故历史系教授高华先生国内第一部著作。

在革命的背景下,在革命的名义下,历史风雷激荡、扑朔迷离。大量的第一手材料、历史大家的独特视角和通俗流畅的语言将我们带进辛亥革命、国民革命、解放后的继续革命洪流中被遗忘或者被拒绝记忆的角落。

严谨的治学态度、扎实的理论功底以及历史学家的人文关怀,高华教授的《革命年代》最重要的启示实际上是告诉读者用怎样的姿态去面对我们和其他人的过去和未来。

作者简介

高华,1954年生于南京,“文革”期间曾做过八年工人,1978年考入南京大学历史系,获历史学学士、硕士、博士学位。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讲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现代史、民国史、中国左翼文化史以及当代中国史的研究。

2011年12月26日22时15分在南京病逝,年仅57岁。

目录信息

行走在历史的河流(代自序)
南京十年
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历史教训
对五四激进主义的再思考
南京国民政府权威的建立与困境
力行社的成立时间及组织层构考释
“太子”孙科
论大革命时期的孙科
从拥蒋到反蒋:1928-1931年的孙科
民主与集权的悖论:孙科与《五五宪草》
孙科与国民政府的对苏外交(1932-1945)
抗战胜利前后孙科政治态度的转变
--兼论孙科的“多变”
孙科的宪政理念及其限度
孙科的晚年岁月
革命词语
重新认识20世纪30年代“左翼文化”
红军长征的历史叙述是怎样形成的?
抗战前夕延安发生的一场争论
革命大众主义的政治动员和社会改革:抗战
时期根据地的教育
“新人”的诞生
在革命词语的高地上
历史漩涡中的朱瑞
沙飞:在祖国的天空中自由飞舞的一颗沙粒革命女性陈琮英
时代遄流
鞍钢工人与“鞍钢宪法”
“大跃进”运动与国家权力的扩张:以江苏省
为例
能不说丁玲
初读《杨尚昆日记》
读《七律·有所思》
观察与史料
叙事视角的多样性与当代史研究:以50年代
历史研究为例
小人物,大历史
当代中国史史料的若干问题
台北所藏大陆20世纪50-60年代资料过眼录海峡两岸孙中山研究的趋同
反思中的开拓
--茅家琦先生对中国近代史研究的新见解
六十年后再论国民党大陆失败之原因
难忘吐露港畔的“学术家园”
后记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杨奎松的“代前言”中这么评价高华: “但是,细心的读者能够发现,我和高华其实在毛泽东研究或中共党史研究上,也并不就是完全一致,看法相同的。我的《毛泽东与莫斯科的恩恩怨怨》一书出在他的《红太阳》一书的前面,一直到高华再版他的书,他都很少直接提到我的书,也没有针...  

评分

杨奎松的“代前言”中这么评价高华: “但是,细心的读者能够发现,我和高华其实在毛泽东研究或中共党史研究上,也并不就是完全一致,看法相同的。我的《毛泽东与莫斯科的恩恩怨怨》一书出在他的《红太阳》一书的前面,一直到高华再版他的书,他都很少直接提到我的书,也没有针...  

评分

在上海时买的此书,珍藏版,2012年出的。上两周起开始零星地看,今天集中看完。此书是高华的一系列文章的合集,各种性质各种题目都有,放在一起稍微有些零乱,有些文章的选择也不尽必要。前两节关于国民政府和孙科的我都没看。最精彩也最重要的是第三节“革命词语”,可以说是...  

评分

高华先生《革命年代》自2010年出版以来,受到了读者的广泛阅读与评论之青睐。我近来得到法星社陈烨老师的赠送,获得了高先生该书的珍藏版,该版的促销封塑是个大红的面子,让我们想起红太阳、东方红和红中国。红色是火热而富有激情的,有暴风骤雨的狂欢,于是有20世纪中国的...  

评分

与《风陵渡口》目录比较 2010-04-24 11:46:32   来自: 青发渔樵   1.行走在历史的河流(代自序)   2.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历史教训           3.孙科的宪政理念及其限度           4.「肃AB团」事件的历史考察          5.毛泽东与1937...  

用户评价

评分

过官厅时读完

评分

其实读的是另一本,读了第二遍

评分

其实读的是另一本,读了第二遍

评分

有很多在读风陵渡口时已经读过,但已经忘了很多。我以为高华最突出的地方在于一种从官方史料中看到背后的政治逻辑的能力,这需要足够的智商和极为突出的政治理解能力,这对我理解这段历史有启迪意义,甚至确切地影响到了我个人的中国现当代史观。但正因为理解力不能转化为政治行动力,他的人生结局让人唏嘘。见微知著,见一斑而窥全貌,从里面可以勾连起自瑞金以来的整个革命运动史。

评分

其实读的是另一本,读了第二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