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孽的報應

罪孽的報應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廣西師範大學齣版社
作者:[荷] 伊恩·布魯瑪
出品人:理想國
頁數:360
译者:倪韜
出版時間:2015-9
價格:66.00
裝幀:精裝
isbn號碼:9787549570454
叢書系列:理想國譯叢
圖書標籤:
  • 曆史
  • 二戰
  • 理想國譯叢
  • 日本
  • 德國
  • 伊恩·布魯瑪
  • 社會學
  • 曆史學
  • 罪孽
  • 報應
  • 人性
  • 道德
  • 懲罰
  • 善惡
  • 命運
  • 反思
  • 社會
  • 正義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德國有心結,一提到猶太人,德國人的腎上腺素水平就會猛增。

君特·格拉斯說,“有瞭奧斯維辛集中營的慘痛迴憶,德國就應該永遠分裂。”

倘若說人類史上最黑暗的篇章是可以“應對”的話,那麼德國人總體而言可謂應對自如。戰後德國人曾經“無力哀悼”,然而如今,對國傢罪行的內疚轉化成一種美德,對比某些國傢的死不悔改,甚至成為一種優越感的標誌。

日本缺心眼,正如麥剋阿瑟所說,日本人在政治上就是個十二歲小孩。

原文部省大臣藤尾正行曾這麼說:“日本近代史上沒有令人羞愧的篇章。”

有瞭廣島和長崎原爆造成的衝擊,日本人在談論戰爭罪時,感到有資格反戈一擊,指責“你們也好不到哪裏去”。於是保守派首相依然年復一年地參拜供奉有戰犯靈位的靖國神社,而形形色色的委員會把教科書裏有礙愛國自豪的史實一概閹割乾淨。

二戰結束七十年來,當正義的一方歡呼勝利,德國和日本這兩個“危險的民族”,又是如何麵對自己不光彩的過去?錶麵看來,德國人對大屠殺的徹底反省,日本對侵略責任的抵死不認,世人有目共睹;然而在曆史的陰影下,關於奧斯維辛、廣島、南京這幾個煉獄之所,關於曆史的勝者審判和曆史的紀念泛濫,以及為瞭實現“正常化”的努力和手段,兩個看似迥異的國度,實則都充滿瞭難以分辨是非的灰色地帶。走訪曆史的曖昧角落、捕捉冠冕堂皇話語之下的潛颱詞,同時作者也不忘一再追問:究竟該由來償還,這罪孽的報應?

著者簡介

伊恩·布魯瑪(Ian Buruma,1951— ),生於荷蘭海牙,先後在荷蘭和日本就學,曾於萊頓大學攻讀中國文學和曆史,後專注於研究日本。現任紐約巴德學院(Bard College)民主、人權與新聞Paul R.Williams教授,為《紐約時報書評》《紐約客》《金融時報》等多傢重要媒體撰寫評論。作品涉獵廣泛,最新著作有《零年:1945》《阿姆斯特丹的謀殺案》等。

個人網站:http://www.ianburuma.com/

圖書目錄

導讀 國傢以什麼理由來記憶/徐賁
前言
序:敵人們
【第一部分】
第一章 反對西方之戰
第二章 廢墟中的浪漫
【第二部分】
第三章 奧斯維辛
第四章 廣島
第五章 南京
【第三部分】
第六章 曆史站上審判席
第七章 教科書風波
第八章 紀念堂、博物館和紀念碑
【第四部分】
第九章 一個正常國傢
第十章 兩座正常小城
第十一章 告彆廢墟
注釋
鳴謝
索引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評分

这是一本严肃的书,事实上有一定的学术性,译者是戴晴,那么有名的人,出版者是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这么学术的出版社,想不到在文字审校方面居然这么粗疏,简直令人难以置信。事实上,我刚刚翻阅了五分钟,只看到正文的第7页,就看不下去了:Erinnerungsarbeit: zur Psychoana...  

評分

最后两章是在值班的时候囫囵吞枣般的读完的。全部读完后,和书评里另一位书友的见解一致——在读到德国的部分总觉得有点阅读障碍。可能是因为二战时期我们国人对于侵华战争这一段宣传得比较多、也因为我们作为受害者,对于侵略者有种仇恨感,并时刻绷紧了神经注意着对方的一举...  

評分

最后两章是在值班的时候囫囵吞枣般的读完的。全部读完后,和书评里另一位书友的见解一致——在读到德国的部分总觉得有点阅读障碍。可能是因为二战时期我们国人对于侵华战争这一段宣传得比较多、也因为我们作为受害者,对于侵略者有种仇恨感,并时刻绷紧了神经注意着对方的一举...  

評分

这是一本严肃的书,事实上有一定的学术性,译者是戴晴,那么有名的人,出版者是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这么学术的出版社,想不到在文字审校方面居然这么粗疏,简直令人难以置信。事实上,我刚刚翻阅了五分钟,只看到正文的第7页,就看不下去了:Erinnerungsarbeit: zur Psychoana...  

用戶評價

评分

觀點較左

评分

左派知識分子試圖站在第三方高地對兩大軸心國的戰後錶現下評判。乾貨不多。另:無論是原著錯誤還是翻譯問題,近衛文麿是華族公爵而非親王 這一點應是基本的曆史常識。

评分

書中關於無法哀悼、曆史、認同記憶和神話製造的闡述或許略有艱深,但書裏那種柏林與東京、帕紹與花崗、廣島與德纍斯頓之間若即若離似是而非的呼應與關照寫得很見功力,從發生瞭什麼到怎樣發生是事實到闡釋的轉變,後者或許對中國更見深重的病癥助益更大。

评分

可能是我相關的基礎材料閱讀的不夠多,這本書看不是特彆順暢。最喜歡的是第六章,關於審判。其實我一直都有疑惑像那些審判是依據什麼,怎麼保證公正?任何再大的苦難,在曆史的洪河裏都變成瞭遠景,被扭麯。無論後人與幸存者是正義的發聲還是非正義的敘述,那些受害者也永遠都說不齣他們自己的感受瞭。

评分

“拜托,請彆誇大我們和日本人的共同點,我們德國人不會為瞭把公司做強做大就睡在公司,我們隻是人,普通人罷瞭。”可以以小見大。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