搖滾樂從誕生之初就帶著叛逆的胎記,是青年亞文化的主要武器,從未放棄對保守的社會體製提齣尖銳的質問。
60年代的民歌運動是搖滾樂與政治關係的原型;70年代的華麗搖滾、朋剋搖滾將音樂、青年亞文化和社會顛覆性緊密聯係在一起;80年代的“紅楔”、“四海一傢”等運動為音樂與政治的結閤提供瞭各種可能的樣闆,90年代至今,麵對全球化、環境汙染、種族主義、霸權主義等更加復雜的社會議題,搖滾樂在豐富自身形態的同時,也呈現齣越來越多樣的反抗姿態。
約翰·列儂、鮑轂·迪倫、瓊·貝茲、衝撞樂園、U2電颱司令……當我們被這些偉大的搖滾樂手感染時,可曾留意到他們麵對社會總總不公時的呐喊?
《聲音與憤怒:搖滾樂可能改變世界嗎?》迴顧瞭曆史上搖滾樂與種種社會運動的關聯,並在迴顧中去提問、反省音樂介入政治的各類實踐途徑的可能性與局限。聲音與憤怒,將喚起你青春的熱血,並且讓你重新認識搖滾樂。相信當你閤上本書時,對於“搖滾樂可能改變世界嗎?”這個提問,心中已有瞭自己的答案。
張鐵誌,一個具有多重身份的寫作者,寫作方嚮包括政治與文化評論,音樂論述與散文等,關注波希米亞的反叛文化如何與社會運動結閤,希望以此改造我們麵對的政治經濟結構和文化想象。2004年在颱灣齣版《聲音與憤怒:搖滾樂可以改變世界嗎?》,結閤搖滾論述,社會分析以及文學書寫,獲選 為該年十大好書。2007年在颱灣齣版《反叛的凝視:他們如何改變世界》書寫當代美國的社會與文化行動主義。現為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政治學博士候選人。
其实之前我有写了一篇书评的,不过被某大报枪毙了,原因可以概括为:因为我不是郭小寒啊。而且我是在保证了一个字不漏地膜拜完该书之后写的。于是,我成傻帽了。很难得读完一本此类的书,之前颜峻老师的那本《灰飞烟灭》,简直操蛋,那个序写得更烂,貌似有一句:之所以要改这...
評分其实这是去年8月17号写的。。。。回头再看书评,很多写的极好的了。。想了想还是搬上这两段来凑凑热闹。好歹我也是有感动到的。 =========闲话结束============= 豆瓣上关于那本书的评价,看了几条就看不下去了。“到底是个准政客写的东西”,这句话的口...
評分 評分毕业赋闲的几日,打开电视机,到处红歌阵阵,千姿百媚 ,“飞入寻常百姓家”。不免心悸,“侧耳不闻问诗书”,于文字丛中,觅寻晨钟暮鼓。因缘际会,从朋友处借得张铁志《声音与愤怒》一书,翻阅几段,如遇佳偶,即不忍掩卷释手,惊叹于作者的独特观察视角和另类音乐叙事。...
評分不是一部我想象中的摇滚书籍,将摇滚这个本就混杂的东西放进更复杂的环境之中,摇滚不能进入世界,虽然喜欢摇滚的人很多,甚至喜欢同一个组合、同一个人甚至同一首曲子,但是都是在自己的世界中消化,摇滚要是真能改变世界,那还是摇滚吗?
我覺得就那樣
评分以後會再讀的,因為完全沒讀懂。
评分以後會再讀的,因為完全沒讀懂。
评分我也相信有時候一首三分鍾的歌可以改變我們的思想甚至改變世界
评分當我看到他本人時,在沒看書的情況下就已經猜到瞭基調,理想而美好的青年,懷揣大同的願望,作為一位政治學的研究者,他結閤自己的愛好選擇瞭一個特殊的視角。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