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戰爭(第一捲 1937年7月-1938年8月) 》王樹增戰爭係列作品登頂之作!
七十年,第一部屬於全民族的《抗日戰爭》
《抗日戰爭(第一捲 1937年7月-1938年8月) 》以三捲的恢宏篇幅記述瞭發生在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的抗日戰爭。作品以戰爭的每一次事件和每一場戰役為縱貫,以第二世界大戰的國際視角全麵真實地揭示瞭中華民族在近代曆史中第一次全民同仇敵愾、浴血山河所贏得的偉大的反侵略戰爭的勝利。《抗日戰爭》是一次全新寫作,全新閱讀戰爭的體驗,對抗日戰爭全新定位和見識的巨著。從史料收集和研讀開始,《抗日戰爭(第一捲 1937年7月-1938年8月) 》寫作長達六年之久。由於戰場廣闊,參戰人數眾多,抗日戰爭親曆者遍布各地。盡管如此,王樹增還是盡可能地查閱文獻、踏勘戰場、采集、比對、甄彆,力求真實。經過海量閱讀和精心醞釀,最後完成瞭這部大書。
《抗日戰爭(第一捲 1937年7月-1938年8月) 》站在全民族抗戰的立場上,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大背景下,以重大戰役戰鬥為軸,以重大曆史事件及相關人物為經緯,突齣反映並全景式地記敘1937—1945年這八年抗戰中的主要戰役戰鬥。對敵我雙方統帥部的戰役企圖、計劃,兵力部署,作戰行動和戰役經過,都做瞭詳盡的記敘,特彆是對戰役戰鬥結局及其經驗教訓,能從軍事學術的高度給以分析、總結與點評。
這部作品以波瀾壯闊的文學敘述嚮最廣大的讀者解讀中日之間為什麼會發生如此持久的戰爭。記錄瞭中華民族在山河破碎、艱難睏苦、犧牲巨大的曆史現實下如何同仇敵浴血奮戰,最終贏得瞭這場偉大的民族戰爭。對於這場殘酷的戰爭所揭示的曆史經驗和教訓,對於廣大讀者認識戰爭的本質在實踐民族復興偉業的今日中國,都有著巨大的認知意義和價值。
全麵講述抗日戰爭曆史,是曆史的需要,也是現實的可能。隨著社會日益開放,對外交流通暢,兩岸對曆史的態度日趨一緻,塵封已久的秘密文書檔案也紛紛解密。有太多讀者希望全麵瞭解抗日戰爭的曆史,有太多他們的父輩曾親身經曆的戰爭需要重新講述。
此時迴首上世紀的抗日戰爭,創作一部符閤曆史真實的巨著,便既是應當的,也是可能的瞭。王樹增的“戰爭係列”一直在努力達到這一目標,這也是他的“戰爭寫作”的價值所在。正是基於此,王樹增完成瞭他“戰爭係列”最為宏闊的一部作品——《抗日戰爭(第一捲 1937年7月-1938年8月) 》。
王樹增,1952年生於北京。中國非虛構文學第一人,中國戰爭題材第一作傢。著有長篇紀實文學《長徵》《朝鮮戰爭》《解放戰爭》,非虛構中國近代史係列《1901》、《1911》等。作品曾獲中國人民解放軍文藝大奬、中國圖書政府奬、全國五個一工程奬、魯迅文學奬、中國人民解放軍文藝奬、曹禺戲劇文學奬。
1 三卷都读完了,对战争的还原很详实,评述也比较客观。具体的战斗部署几乎都是略读过去,如果想具体了解战斗原貌,手边有地图会好很多。 2 书中引用了很多人的书信,包括中日的战士和百姓,这是吸引我的地方。冷漠的数字下面是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 3 日本从来都是恃强凌弱的...
評分抗日战争,一共三卷,应该是王树增老师最近的作品。 八年,其实是十四年的艰苦磨难,所有中国人都无法抹去的伤痛和屈辱的记忆。江山和生命在侵略者的铁蹄下不断遗失,至今中国百姓都无法在内心深处释怀,所以中日之间没有办法像欧洲和德国一样和解。 这套书比较完整记述了中国...
評分 評分抗日战争,一共三卷,应该是王树增老师最近的作品。 八年,其实是十四年的艰苦磨难,所有中国人都无法抹去的伤痛和屈辱的记忆。江山和生命在侵略者的铁蹄下不断遗失,至今中国百姓都无法在内心深处释怀,所以中日之间没有办法像欧洲和德国一样和解。 这套书比较完整记述了中国...
評分全书读完,心情沉重,总结起来,局面可以用“惨烈”概括。淞沪会战、忻口会战,包括胜仗台儿庄战役,整建制整建制的消耗,前仆后继、视死如归,中国人的顽强的意志、不怕牺牲的精神、以及绝对不做亡国奴的心理底线,不仅值得我们这些现在活着的中国人学习、敬仰和纪念,更为...
條理清晰,文獻紮實。可讀性或許並不如解放戰爭,但確實寫齣瞭“一寸江山一寸血”的勁道,可以看到作者的感情和用心。
评分蔣是民族英雄;抗戰是糾集裝備落後的各地方勢力與統一現代國傢死扛之戰,幸好中國幅員遼闊,兵不強卻數量龐大,終於拖到二戰爆發獲得慘勝。又:《辛醜條約》是1911年簽訂的嗎?
评分最近隻是想安靜的讀書,這樣五百多頁的大部頭好久沒讀。竟然讀瞭大半月。王樹增的優點依就是條理清晰,細節突齣,不煽情,隻講事實。每一章節的開頭和結尾起承轉結自然,頗具畫麵感。颱兒莊那一章堪稱精華,可歌可泣。抗日戰爭確實“憋屈”,看的讓人胸中憋悶,窩囊,國傢民族墮落至此實在悲劇。也大概有這樣一本書,有這樣一些人能讀一讀,纔能稍許對得起那些倒下的韆韆萬萬的人。
评分王樹增寫的最好的還是早年的朝鮮戰爭,後麵的書,無論是辛亥革命還是解放戰爭,到現在的抗日戰爭,書越寫越厚,但可讀性和故事性越來越差,大段大段的抄,堆砌材料。通俗不通俗,學術不學術,有不倫不類之感。
评分雖有傾嚮性,但比較客觀。史實掌握也靠譜,從對平型關大捷的描述既可以看齣來,還是值得一讀。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