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第一卷 1937年7月-1938年8月) 》王树增战争系列作品登顶之作!
七十年,第一部属于全民族的《抗日战争》
《抗日战争(第一卷 1937年7月-1938年8月) 》以三卷的恢宏篇幅记述了发生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抗日战争。作品以战争的每一次事件和每一场战役为纵贯,以第二世界大战的国际视角全面真实地揭示了中华民族在近代历史中第一次全民同仇敌忾、浴血山河所赢得的伟大的反侵略战争的胜利。《抗日战争》是一次全新写作,全新阅读战争的体验,对抗日战争全新定位和见识的巨著。从史料收集和研读开始,《抗日战争(第一卷 1937年7月-1938年8月) 》写作长达六年之久。由于战场广阔,参战人数众多,抗日战争亲历者遍布各地。尽管如此,王树增还是尽可能地查阅文献、踏勘战场、采集、比对、甄别,力求真实。经过海量阅读和精心酝酿,最后完成了这部大书。
《抗日战争(第一卷 1937年7月-1938年8月) 》站在全民族抗战的立场上,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大背景下,以重大战役战斗为轴,以重大历史事件及相关人物为经纬,突出反映并全景式地记叙1937—1945年这八年抗战中的主要战役战斗。对敌我双方统帅部的战役企图、计划,兵力部署,作战行动和战役经过,都做了详尽的记叙,特别是对战役战斗结局及其经验教训,能从军事学术的高度给以分析、总结与点评。
这部作品以波澜壮阔的文学叙述向最广大的读者解读中日之间为什么会发生如此持久的战争。记录了中华民族在山河破碎、艰难困苦、牺牲巨大的历史现实下如何同仇敌浴血奋战,最终赢得了这场伟大的民族战争。对于这场残酷的战争所揭示的历史经验和教训,对于广大读者认识战争的本质在实践民族复兴伟业的今日中国,都有着巨大的认知意义和价值。
全面讲述抗日战争历史,是历史的需要,也是现实的可能。随着社会日益开放,对外交流通畅,两岸对历史的态度日趋一致,尘封已久的秘密文书档案也纷纷解密。有太多读者希望全面了解抗日战争的历史,有太多他们的父辈曾亲身经历的战争需要重新讲述。
此时回首上世纪的抗日战争,创作一部符合历史真实的巨著,便既是应当的,也是可能的了。王树增的“战争系列”一直在努力达到这一目标,这也是他的“战争写作”的价值所在。正是基于此,王树增完成了他“战争系列”最为宏阔的一部作品——《抗日战争(第一卷 1937年7月-1938年8月) 》。
王树增,1952年生于北京。中国非虚构文学第一人,中国战争题材第一作家。著有长篇纪实文学《长征》《朝鲜战争》《解放战争》,非虚构中国近代史系列《1901》、《1911》等。作品曾获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大奖、中国图书政府奖、全国五个一工程奖、鲁迅文学奖、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奖、曹禺戏剧文学奖。
抗日战争,一共三卷,应该是王树增老师最近的作品。 八年,其实是十四年的艰苦磨难,所有中国人都无法抹去的伤痛和屈辱的记忆。江山和生命在侵略者的铁蹄下不断遗失,至今中国百姓都无法在内心深处释怀,所以中日之间没有办法像欧洲和德国一样和解。 这套书比较完整记述了中国...
评分终于通过一部作品完整了解了抗日战争的翔实历史 作品的其中一段傅作义攻打包头城竟然有我的爷爷作为团长主攻 很是意外 八年抗战 通篇下来更多的是对实际历史产生的无力感 而上学时历史课本上的台儿庄大捷 平型关大捷等 读完本书后更多的是一种我们对侵略者小小胜利的一种精神象...
评分挤着时间把《抗日战争》啃完,终于把零散记忆串连起来,对这段历史有了比较连贯的认识,感觉像在替国家教育给自己补课、还债。为什么不让每一名中国人从少年时代起就系统的重点的学习这段历史?以至于如今网络上动辄喧嚣着“抗日战争是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打的”“没有苏联出...
评分抗日战争,一共三卷,应该是王树增老师最近的作品。 八年,其实是十四年的艰苦磨难,所有中国人都无法抹去的伤痛和屈辱的记忆。江山和生命在侵略者的铁蹄下不断遗失,至今中国百姓都无法在内心深处释怀,所以中日之间没有办法像欧洲和德国一样和解。 这套书比较完整记述了中国...
评分《抗日战争》(一至三卷),王树增著,人民文学出版社,2015年8月第一版。虽然已经看过很多这个主题的书,但这套书还是应该看一下。从权威性,完整度,平衡度,客观性和可读性综合来讲,推荐一下。从读作者书的角度来看,也应该补上最重要的一块。此前已经看过他的长征,解放战...
王树增写的最好的还是早年的朝鲜战争,后面的书,无论是辛亥革命还是解放战争,到现在的抗日战争,书越写越厚,但可读性和故事性越来越差,大段大段的抄,堆砌材料。通俗不通俗,学术不学术,有不伦不类之感。
评分期待已久的作品,终于来了!王树增《抗日战争》的思想深度、史料详实程度以及文学性,都不是之前所见的抗战作品所能比的。 读来不忍释卷,热泪盈眶。我们应该铭记历史,永远记住那些英雄的名字。经典!!
评分优点写的清晰,抗战我读了不少,但至此才建立较为完整的对抗战过程的认知,除了本人脑力不济,之前各书散漫的写法也成问题,但王树增这本主次明晰,按时间和区块以及战役安排的缓急有致。行文能看出来是面对有一定积累的读者,一些提法有明显清正的针对性。很多地方值得做笔记
评分这是看的作者的第三套书了,应该说行文上更加熟练有尺有度,真是精彩。不过从出发点上看,还是有点偏共,这也可以理解。记得看到卢沟桥的时候正好是7月7日,当时朋友圈内几无人提及,甚为感慨。总体而言,作为一个中国人,都应该看看的。
评分期待已久的王树增的大作,第一卷集中于自1937年7月至1938年8月的记录与解读,对于抗战爆发的原因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总体来说,抗战是第一次整个民族真正的融合与团结,时间已经久远那段历史更值得我们铭记与追忆。资料的详实,流畅的文笔,兼具学术作品的深度解析和通俗作品的可读性,迫不及待地期待第二卷的出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