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周末》记者文丛之一,作者李海鹏。本书为作者特稿作品精选合集,其中多篇作品如《举重冠军之死》、《无情戒毒术》等追踪社会重大热点问题,深入采访剖析,在《南方周末》发表后,引起巨大反响。
李海鹏:
新闻记者和专栏作者。曾任《南方周末》高级记者。1972年生,毕业于辽宁大学中文系。作品典范而不拘一格,怀抱理想精神又深具现代意识,蕴含文字之美、独到见识和对人与事的深邃了解。他以公众利益、思想自由和民智提升为新闻的最终目的。中国新闻业的最佳特稿作者。
熔炼了见解、诗意和幽默感的专栏作者。曾在《第一财经周刊》、《南方周末》和《智族GQ》辟有专栏。
2010年《GQ》中文版 Men of the Year 年度专栏作家。
专栏集《佛祖在一号线》、小说《晚来寂静》
很遗憾,年少的时候没有看到这么些好的文章,但是,时间丝毫没有荡涤去这文章的精彩。 海鹏多次强调特稿的概念,小说化的新闻稿。其实这又何尝不是小说呢?主人公自然是所谓的伟大祖国,还没开始,我反而觉得已在谢幕,已在掘墓。 正如陈明洋所说”海鹏的特稿,为光怪...
评分《南方周末》李海鹏的特稿专辑。除了一些精选特稿之外,还加了作者的一些采访手记以及对特稿这种体裁的认识。 说来惭愧,偶也是第一次知道原来特稿和平常新闻稿的不同。在我看来,特稿游走于干巴巴的新闻和报告文学之间,尺度很难把握。稍有不慎,就是丧失新闻最具核心的“客...
评分声音在消失 死亡的气味是在5月15日下午开始在北川县城里弥漫开来的。那是一种甜、臭和焦糊的味道。地震在北川为害最烈,由于缺少尸袋,仍有大量遗体被摆放在街道上废墟的空隙间等待处理。废墟下面可能仍埋有上万人之多,正在不断死去。几千名军警和消防队员已经又饿又累。傍...
评分《南方周末》李海鹏的特稿专辑。除了一些精选特稿之外,还加了作者的一些采访手记以及对特稿这种体裁的认识。 说来惭愧,偶也是第一次知道原来特稿和平常新闻稿的不同。在我看来,特稿游走于干巴巴的新闻和报告文学之间,尺度很难把握。稍有不慎,就是丧失新闻最具核心的“客...
评分书名《大地孤独闪光》就如同书中的报道一样泛着冷艳的理性之光。李海鹏说,这些报道贴合中国现实。它们是我们乘飞机经过这个时代时,通过舷窗看到的大地的孤独闪光。 对于书中的报道我无法评论,在我思维之中它们的高度我不可企及。我无法评判中国体育制度对退役人...
“在做新闻的年代,我见过很多让人难过的事,也懂得了这个国家的辽阔和复杂,那感受恰如每次出差坐在飞机舷窗边俯瞰大地时看到它在孤独闪光。山河是孤独的,国家是不会说话的,人民也喑哑无声。”
评分在看了他的《佛祖在一号线》之后就喜欢上他的文笔风格,这种短篇述事更是精彩,我愣是憋了上厕所,把最后3篇读完了才去的厕所············
评分新闻特稿限制了作为文学的可能性,所以读起来可能不一定会像小说那样充满可能性和戏剧性,但这个特稿集的所试图达到的深度和高度,比柴静的《看见》要高一个层级,总觉得柴静的社会责任感是被一个个牛逼人给教出来的,而李海鹏天生有对人类的悲悯。具体到文章的话,我觉得从这些文章里能够学到讲故事的方法,相反在小说一类的文体里,反而不容易有这样的启发。
评分这温暖又百感交集的旅程
评分里面的文章都是南周上的,也都是李海鹏博客里面的,但是每次阅读都能带来不一样的快感和享受,李海鹏的文字里面有着西方新闻的特质,而且忠实于新闻叙述,在剑走偏锋之间又不游离于新闻本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