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贝日记》:拉贝,德国西门子公司驻中国商务代表,在中国工作了30年。在侵华日军侵占南京前后的日子里,出任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主席。在此期间,他以其独特的身份、西方人的视角,在呼啸的枪炮声中、在尸骨遍地的金陵古城,用充满激情而又冷峻的笔触逐日记载了这中国历史上最为惨痛的一页。日记所展示的侵华日军惨绝人寰的暴行,以及拉贝先生感人的人道主义精神,都将使今天的中国读者更深刻地认识过去、更深刻地思考未来。
建立难民营,保持中立,其实就是投降的意思。不晓得沦陷前的南京是怎么样的,但肯定只有两种人,一种是跟他们拼了,一种是能活就活。于是勇敢的,都去了前线,有钱的,都去了陪都,没钱的,就只能被杀被轮奸了。 其实,抗战期间,领导人是个尴尬的角色~打,如果打不过把日军惹...
评分今天这个日子读完《拉贝日记》,心情真的是更加沉痛。不免一直想起张纯如和她的《南京大屠杀》,还有严歌苓的《金陵十三衩》。 南京大屠杀是一段屈辱的历史,悲愤的历史,更是不容遗忘的历史。我们看了太多的国外“大片”,讲二战反法西斯,讲盟军英勇抗战、讲犹太人遭受的屠杀...
评分今天这个日子读完《拉贝日记》,心情真的是更加沉痛。不免一直想起张纯如和她的《南京大屠杀》,还有严歌苓的《金陵十三衩》。 南京大屠杀是一段屈辱的历史,悲愤的历史,更是不容遗忘的历史。我们看了太多的国外“大片”,讲二战反法西斯,讲盟军英勇抗战、讲犹太人遭受的屠杀...
评分并非每次阅读都能给人带来愉悦,读《拉贝日记》的过程是充满压抑的,有几次我甚至不得不放下书跑到户外去呼吸几口来自和平世界的空气,只能这样才能去除我心中的阴霾。还好,我还生活在一个和平环境中。 拉贝,一名德国西门子洋行的工作人员,在日军占领南京后,以绅士的良知...
评分拉贝故居,南京市广州路小粉桥1号。 其实它离我很近,很近,因为它离我在南京的寓所很近,每次从地铁珠江路站出来,穿过小粉巷遍是汉口路,走几步便是家。但是你不注意看,一眨眼它就会从你眼前溜过去,因为它不过是小巷子口一所安静的小洋楼罢了。 但是它离我却那么的遥远,...
图书馆崭新的一本。从37年9月7日开始,跟随一个德国人视角,读那段沉重历史。每次日记开头必先交代天气,阴雨天得以休息,而天晴必定有高朋来访。他总是称呼防空洞里的朋友为“我的中国人”,让人精神崩溃的警报到似乎习惯了战争。记录两段日记里的话:「我的院子里一共有约两百名难民,他们像供奉神灵一样尊敬我们这些欧洲人,只要我们从他们身边走过,他们就轨下来,我们难过得不知如何是好」...「日本兵多次用手枪对着我...这真是一个无休无止的恐怖岁月。」他再三强调说,我不会离开南京,因为他的存在拯救了许多人的性命。致敬。
评分后2/3部分几乎是成篇累牍的罪行报告及辞令书信组成,不忍卒读。尽管拉贝很幽默(在南京沦陷之前还是溢满状的幽默),但后期的篇幅中他也只剩下基本说明的力气。必须承认我是因金陵十三钗热潮关注沃特琳,进而才想起角落里的这本书。看完本书后更加无法赞同小说和电影的做派,但要感谢他们的提醒
评分最开始的时候,拉贝先生还在日记里时不时地展现自己的幽默和乐观,即使每天都要面对空袭的危险。南京沦陷后,剩下的就只有一页一页对大屠杀的真实记录。那一串串冰冷的数字背后是无恶不作的残暴,是血流成河的悲痛。
评分图书馆崭新的一本。从37年9月7日开始,跟随一个德国人视角,读那段沉重历史。每次日记开头必先交代天气,阴雨天得以休息,而天晴必定有高朋来访。他总是称呼防空洞里的朋友为“我的中国人”,让人精神崩溃的警报到似乎习惯了战争。记录两段日记里的话:「我的院子里一共有约两百名难民,他们像供奉神灵一样尊敬我们这些欧洲人,只要我们从他们身边走过,他们就轨下来,我们难过得不知如何是好」...「日本兵多次用手枪对着我...这真是一个无休无止的恐怖岁月。」他再三强调说,我不会离开南京,因为他的存在拯救了许多人的性命。致敬。
评分我没这本书,读的是CHM格式的电子书。06年在公司上班时存在电脑里读的。那时候上班时读了很多电子书。每天晚上下班后把电子书用邮件发到自己的公司邮箱里。每每总因附件过大被远在日本的邮件服务器拦截。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