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贫困的移民家庭。
七个子女中,两个儿子获最高国家奖学金入读牛津,其中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五个女儿,长女获奖学金留学印度,四女和幺女在英国获得学位,三女高中毕业成为一名教师,五女放弃医学奖学金,后成为一名成功的商人。
他是不得志的记者,从未正式出版过一本书的作家,七个孩子的爹,一辈子穷困潦倒。
他对好不容易拿到国家奖学金的儿子说:不要害怕成为一名艺术家。
他的女儿们没有嫁妆,只有父亲借贷供她们拿到的学历和一份可以自立的职业。
他爱养花,爱赏画。他总不忘嘱咐孩子们相互多写信。
他对把回家的路费挥霍光的儿子说:“我真的很想你,但我理解你……”
他就获得2001年诺贝尔文学奖的奈保尔的父亲,老奈保尔。
除了穷,老奈保尔真是个完美而伟大的父亲!
这本书,就是奈保尔父子的通信。
V.S.奈保尔(1932年-),英国移民作家。出生于西印度群岛特立尼达的一个印度家庭。奈保尔在西方享有盛誉,他和拉什迪、石黑一雄并称“英国移民文学三雄”。其作品曾获毛姆奖、布克奖等不少重要文学奖、布克奖等不少重要文学奖,2001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这表明他“当代经典作家”地位的确立。重要作品有《米格尔街》、《河湾》、《抵达之谜》等。作品主要写印度、非洲、加勒比地区人的生存状况,表现了后殖民时代的世态人心。奈保尔是继康拉德之后又一位伟大的编年史作家。
对于奈保尔,看的第一本书是《米格尔街》。 被其吸引是因为别人批评他的那句话,大意是说他庆幸自己的离开,不屑于特立尼达觉得留在那的人都很蠢云云。“从边缘逃往中心,离开无力者投奔有力者。” 相信千千万万个奋力从令人不满的狭隘原生环境中逃离的人,都会对奈保尔的体会...
评分这本书是家书类书籍中不太寻常的一类,我也是从不同的角度来阅读这部家书。对比《傅雷家书》,《梁启超家书》(我仅读过的两本)来看,也许这就是不同文化的差异。傅雷和梁启超两位大家都是从家长的角度,以一个“经验丰富”的长辈的口气,或严肃或和蔼,来把自己希望的情感和...
评分从没有自我意识的小动物,我们慢慢长大,成长为懵懂少年,成为欲念、野心齐飞的青年,再成为有独立意志和情感的成年人。再翻一页,我们又要孕育一个个软弱无力的小动物、小天使了;他/她们将重新演绎人类的发展史。 我相信,人是有两次生命的,一次是为着自己,另一次是为着他...
评分读这本36万字、诺贝尔获奖者的家书,跟最初的期待视野的吻合程度相比大抵是差强人意的。 -每一封家书奈保尔和其父、其长姐都会涉及到吃穿用度。因为家里一共有7个孩子,父母压力不言而喻。奈保尔获奖学金去牛津大学是靠他自己的勤奋努力,但能在英国生存下去顺利地毕业,却是整...
评分一般。除了有史料价值。奈保尔生活中多操蛋不用这本书也能知道。很奇怪奈保尔的弟弟也干了作家,不知道是不是他爸的影响。 奈保尔可算20世纪现实主义大师,得奖前在中国不红跟这个恐怕也有关系,他的小说基本看不出想象力,但不等于不打动人。 印度人一向近鬼神,但奈保尔在...
写作的关键就是去写。
评分#论原生家庭的重要性
评分奈保尔在信里说钱不够花,姑娘又没追上,考试老师打分给低了,历史上的大人也为鸡毛蒜皮的事儿发愁,读起来还真宽人心。爸爸姐姐都是满满的爱回应,爱还真是人间的好东西。
评分【2018012】这父亲太好了,奈保尔是站在父亲的肩膀上才有的成就啊。 对儿子睿智的叮咛鼓励和前途规划都很动人。“保持你的中心。” 这笔精神财富真是比物质财富都更宝贵。家里孩子太多日子过得真艰难窘迫。姐姐也帮奈保尔承担了好多大家庭重担,要不他也不会能够专心投身写作。奈保尔真是太渴望成功了,这家庭的负担太沉重了。印度人优点在于重视家庭,缺点是太爱生孩子。书中很多家庭关系部分感觉跟中国人很像很像,能感同身受。那些亲戚们真是太可恨,爱看笑话巴不得别人不好,歹毒。有些印度人的劣根性啊。
评分一个天才作家的成长史。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