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是什么”是一个存在于人类社会中被广泛讨论的话题,常识和满书架的自助类书籍告诉我们,只要努力学习、工作、积累财富、经营婚姻、养育子女、健康饮食,我们就能拥有幸福的未来。如果有人告诉你这只是关于幸福的错觉,你作何感想?
这个人就是被称为“幸福教授”的哈佛大学社会心理学家吉尔伯特。他摒弃了有关幸福的传统观念,从科学的角度为我们上了一堂新颖生动的幸福课。
作者关于幸福最鲜明的观点是:人类与其他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人类可以预见未来,因此,人类也就有了区别于其他所有动物的幸福感;但是,人类对于未来自己的情感预期,往往和实际有着很大的“预测偏差”。《撞上幸福》一书中列举了大量怪诞的实验,引用了大量的心理学和行为科学方面的研究成果,证明了这样一个事实:你以为中大奖可以让你幸福无比,被解雇会让你一蹶不振,但事实上,中奖的幸福感远没有你预期的那样强烈持久,被解雇的失落感也远没有你想象的那么痛苦万分。我们都有一个与生俱来的“幸福基础值”,生活中的成就与挫折,往往只是短暂地改变我们的幸福水平。很快地,我们就会回归自己的“幸福基础值”。
那么,如何才能真正抓住幸福呢?吉尔伯特认为,现代社会的人们拥有自主的选择权,有史以来第一次,我们的幸福掌握在自己手中,所以人们应当“智慧地购买”幸福,提升自己的“幸福基础值”。
丹尼尔•吉尔伯特(Daniel Gilbert)
社会心理学家,在哈佛大学他被大家亲切地称为“幸福教授”,这是因为他领导着一个研究人类幸福本质的“社会认知与情感实验室”。他提出了“预测偏差理论”,被认为是世界上幸福研究领域的最具影响力和最权威的研究者之一,他的教研工作曾为他赢得众多奖项,其中包括由美国心理协会颁发的“青年心理学家杰出贡献奖”。2002年,他成为《个性与心理学杂志》评选出的“当代50位最具影响力的社会心理学家”之一;2003年,他的研究论文被《心理学探究》杂志评选为社会心理学领域的“4部现代经典著作”之一。
他的研究成果经常被刊登在《纽约时报》《福布斯》《金钱》《纽约客》《华尔街日报》《今日心理学》等媒体上。
吉尔伯特认为,当某种体验的次数越来越多,这种体验带来的幸福感却会逐次减少。心理学家称这种现象为“习以为常”,经济学家称之为“边际效用递减”, 而我们称之为“婚姻”。
首先,这不是一本温情脉脉救世主式的Self-help Book,Gilbert在前言里很明确地表示: This is not an instruction manual that will tell you anything useful about how to be happy. Those books are located in the self help section and once you've bought one, done ever...
评分幸福是一种病 据说现代社会有三粒毒药:消费主义、性自由和成功学。 其实并非如此简单。 在我充满怀疑的眼光看来,一切被过度提倡的主题,都是不可信的。 比如。 比如风靡全国多年不衰的减肥风潮。 多少傻呵呵的娘们儿真的上了当,喝减肥茶节食健身抽脂无所不为,胆子大的连蛔...
评分1998年,一位法国人设计了一个既复杂又别开生面的自杀计划。首先,他站在高高悬崖上,脖子套上索套,绳子末端固定在大石头上。然后,他喝下毒药,并开始自焚。他还觉不够喉,从悬崖跳下时,朝着自己脑袋开了一枪。可子弹并没有打中目标,反而打断了绳索。因此,他直接掉到海里...
评分 评分这本《哈佛幸福课》是中信出版社的一位编辑送我的,送的时候没跟我说写评论的事。前几天我看完了这本书,看的时候写了一点读书笔记,于是便据此写了下面这篇可能有些跑题的书评。 这本书原来曾以《撞上快乐》这样一个书名出过一版,可能第一版卖得不太理想,于是改了书名又出了...
等着幸福撞我
评分等着幸福撞我
评分幸福没有公式,虽然不知道怎么解决错误,但知道错误在哪才是迈向幸福的第一步。
评分等着幸福撞我
评分对我来说印象深刻的有三点吧,一个是间歇性的安排新鲜的生活“调味料”;一个是承认自己是个凡人,并参考目标状态下 其他人的意见和感受,反正大家都差不多;还有就是大脑会给自己的选择找很多解释,所以做选择的时候也不用考虑太多。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