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博士学位还不够(修订版)

有了博士学位还不够(修订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作者:[美] Peter J. Feibelman
出品人:
页数:108
译者:张婷婷
出版时间:2015-5
价格:27.80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68007832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学术生涯
  • 学术
  • 职场指南
  • 方法论
  • 学问之道
  • 科研
  • 方法
  • 思维
  • 博士生涯
  • 职场成长
  • 自我提升
  • 知识管理
  • 终身学习
  • 思维训练
  • 时间规划
  • 职业发展
  • 创新思维
  • 实践智慧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有了博士学位还不够:学术生涯指南(修订版)》抛开枯燥的研究生教育,不谈智力和技术理论,另辟蹊径地剖析学术生存技巧,因此本书在这方面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这本《有了博士学位还不够:学术生涯指南(修订版)》讲解了达到一个完善的长期研究生涯之前,每个青年学者所要面对的事情。本书集中在重要的生存技巧上,提出了把自己打造成一名科学家的理性方法。本书就以下一些方面提供了可靠的忠告:选择论文或博士后导师;在科研实验室、政府实验室和工业研究所之间挑选研究职位;为聘用面试做准备;确定研究项目,等等。此外,《有了博士学位还不够:学术生涯指南(修订版)》还可以帮助学生做效果很好的口头报告,使别人对他的刊物论文发生兴趣,使申请经费获得成功。每一位站在科学职业门槛上的人,都应该读一读这本书。

作者简介

Peter J. Feibelman,固体物理学家。1967年获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物理博士学位。先后在法国萨克莱国家原子核研究中心和美国伊利诺大学厄尔巴那分校做博士后研究。其后有三年时间,在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任物理学助理教授。1974年后在桑地亚国家实验室,成为技术部门的杰出成员。1989年荣获美国物理学会为表面科学的杰出研究人员设立的戴维逊-革末尔奖。

目录信息


这本书是讲什么的?
致谢
第一章
也许你能看到自己的影子
一组非故事性的短文,描述年轻科学家在自己的研究生涯中过着不必要的苦恼生活,以及遭遇挫折的一些情形。
科学家是干什么的?
——技能取向VS科研课题取向/
时间就是生命/
了解自己:不要错失好的工作机会/
拥有博士学位的技术员/
制度化的冲突/
让父母高兴:到底是舞出谁的人生?/
寻找良师/
第二章
来自一个“老古董”的建议?/
你会不会期待一个卓越的导师,他的出现让科学界看起来从此不同?
第三章
重要的选择:
论文导师和博士后岗位/
关于权衡考虑的讨论:年轻导师与资深导师,超级明星抑或熟练工人,小型研究组与“科研工厂”的比较,了解和关注你做博士后的利益。
选一位杰出科学家做论文导师/
选择博士后职位/
第四章
学术报告/
做有准备的报告,使人们想聘用和留用你,也将使你所阐述的信息易于吸收。
科学家当主持人/
引言/
演讲技巧/
不要挑战观众的耐心/
技术因素/
小结/
补充读物/
第五章
论文写作:不发表就完蛋/
撰写好的论文为什么重要,什么时候写,怎样把读者吸引住,如何使你的成果吸引眼球。
时机把握/
写出具有说服力的文章/
生动活泼的文章/
评审人/
补充读物/
第六章
从初出茅庐到获得终身职位:
职业道路的选择/
关于在科研院所、工业和政府实验室就业优点的实事求是的比较。
学术职位的利与弊/
企业和政府研究岗位/
收入的问题/
补充读物/
第七章
求职面试/
在你求职面试之旅中会遇到什么,哪些问题应该做好回答的准备。
求职切勿浅尝辄止/
老板们的看法/
记住,你是如何步入卡内基音乐厅的/
对工作邀请的答复/
第八章
申请经费/
优秀的经费申请书中应写些什么,如何写,何时写。
经费申请书应该怎么写?/
第九章
制定研究方案/
按照自己的能力和所处的人生阶段,调整你的研究工作。例如,当你得到两年期的博士后岗位时,为什么不宜动手做五年期的项目工作。
时间就是一切/
及时性与重要性/
技术导向与问题导向的比较/
战略性的思路/
建立自己的声望/
有风险的职业/
第十章
科研生存小贴士
襟翼放下前,不要尝试起飞。
后记 经验是最好的导师(只要经验不是致命的错误)/
行为主义者向职业成功的攀登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书中很不客气地批判了那种对于科研的理想主义思潮,作者以一个过来人的的口吻,指点那些有志于学术生涯的后生,要想在学术界立足,必须要做一些「常规工作」,比如定期汇总工作形成论文,与同事积极沟通互相帮助,做一次漂亮的报告,花心思修饰一份申请……看上去就像一份求职...  

评分

一 Experience is the best teacher (but only when the experience isn't fatal. It should be obvious that the problem with waiting for experience to dictate appropriate behaviors is that one is very likely to fail as a result of the bad experiences that are ...  

评分

这是一本教你怎么在科研职业场上生存的书.我想每个有心于以后做科研的人 都会不可避免的面临这个问题.一直在象牙塔里 我以前很少考虑到做科研的人也要吃饭睡觉 也需要钱 不管是个人生活的 还是科研上的 读了研究生以后 逐渐的明白了 也考虑的实际些了 这种实际 就不免叫人迷茫 ...  

评分

中文版前言 2005年12月,我的同事得到一本美国出版的薄薄的小书《A Ph.D. is not enough!》。他让我看看是否值得翻译成中文出版。他告诉我,有许多在美国的博士生和博士后说,如果他们早一点看到这本书,很多事情就会照它去做了。 这本书并不厚,很快就能看完。它写...  

评分

书中很不客气地批判了那种对于科研的理想主义思潮,作者以一个过来人的的口吻,指点那些有志于学术生涯的后生,要想在学术界立足,必须要做一些「常规工作」,比如定期汇总工作形成论文,与同事积极沟通互相帮助,做一次漂亮的报告,花心思修饰一份申请……看上去就像一份求职...  

用户评价

评分

乡愁姐姐推荐,表面上看是基于国外科研人员成长体系给已有博士学位的人的建议,但读完又觉得不止于此。社会规则大同小异,不分中外不分硕博不分学生和社会人士,除了自己苦心经营的理想(这些关乎道德和愿望的部分往往不为人所知),我们首先要生存下去,通则包括经营与他人关系为自己创造友好的社会生境,包括站在他人角度精心设计每一次演说从而让自己的成果被人知晓和认同等等。这么想来苟且与诗意其实也是相互喂养的关系,脱离现实的愿景永远都是衰败之相,所谓清高孤傲亦有玄机。其实我没有想过要谋教职或走单纯学术路线,我喜欢研究但更喜欢解决实际问题,觉得长年累月的科研压力也远非自己所能胜任,但与人谋事道理不变,这么说还是要感谢这本书。

评分

20200104阅毕,没想到2020年第一本书是一本20100825想读,将近10年后读完这么薄而精的书,实在太惭愧了,这可怕的拖延症。要是之前认真对待这本书就好了,更惭愧的是我还推荐过给别人。书中给出了很多非常实用的建议,真是学术生涯非常实用中肯的书。2020给自己做了一项改变,不再看电视剧(忍痛割爱很多美剧)和大部分视频教程(尽量看书),用看书的乐趣来代替刷剧的乐趣,希望阅读上有更多收获,也把之前想读的书一本本补上。这本书一直在持续更新,比对了一下细节上有很多变化,推荐读最新版,翻译还不错,英文版也不难。

评分

难得有个人愿意把这些掏心窝子的“科研求生”经历写出来,尽管有很多不适用于国内的环境,但总体原则还是很有指导意义的。

评分

看到标记所以找来看看,怎么说呢,像是一本工具书,但是又不是一二三的告诉你要怎样,像是倾诉多一点。看了前几章,不仅仅让我了解了基础教育工作者和科研人员的很大差别,也是对我所不了解的工作的了解。不要担心身边没有智者教诲,阅读都会告诉你答案。

评分

是本好书,值得在读博士和硕士一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