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柔遠人

懷柔遠人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社會科學文獻齣版社
作者:[美]何偉亞(James L.Hevia)
出品人:
頁數:229
译者:鄧常春
出版時間:2015-1
價格:59.00元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509746097
叢書系列:社科文獻精品譯庫
圖書標籤:
  • 海外中國研究
  • 曆史
  • 清史
  • 何偉亞
  • 中國近現代史
  • 中國近代史
  • 晚清史
  • 禮製史
  • 懷柔
  • 遠人
  • 文化
  • 曆史
  • 旅行
  • 地理
  • 記憶
  • 鄉愁
  • 人文
  • 地方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本書中何偉亞開宗明義地錶述瞭他不是在提供一種中國曆史研究的新模式,也不是在提供替代傳統衝突論的描述方式,而是嘗試對“馬嘎爾尼使華”事件進行重新審視。傳統上人們偏愛把“馬嘎爾尼使華”解釋為不同文明間的碰撞,如現代文明與傳統文明、工業文明與農業文明、資本主義與封建主義等等。而何偉亞正好試圖說明,中英兩國在這一事件中的矛盾和衝突並不是文化或文明之間的衝突,而是兩大帝國構建之間的衝突。

著者簡介

何偉亞(James L. Hevia),男,美國學者。原為美國北卡羅來納大學教堂山分校曆史係副教授,現任芝加哥大學國際研究中心主任。曾以《懷柔遠人:馬嘎爾尼使華的中英禮儀衝突》一書獲美國亞洲學會列文森奬。其他著作有《英國的課業:l9世紀中國的帝國主義教程》(社會科學文獻齣版社,2013年)等。

圖書目錄

譯 序/1
中文版序/1
第一章 導言/1
第一節 帝國主義研究的新模式/2
第二節 偉大的轉變與以中國為中心的曆史/6
第三節 朝貢體係及其評論傢/7
第四節 禮儀問題/12
第五節 超越象徵性和功能性禮儀/16
第六節 開展本項研究的若乾考慮/20
第二章 多主製:清帝國、滿族統治權及各領土之間的關係/24
第一節 18世紀的清帝國/25
第二節 多元中心,多元權力/26
第三節 清帝國的亞洲腹地/30
第四節 海疆/38
第三章 計劃和組織英國使團/44
第一節 導論/44
第二節 喬治三世緻乾隆帝的信函/46
第三節 公共領域與馬嘎爾尼勛爵的智者世界/48
第四節 國民性/51
第五節 有關品味和中國形象的討論/52
第六節 典禮、主權和外交/58
第七節 禮儀外交到商業外交/62
第八節 從聖?詹姆斯宮廷到中國海岸/64
第四章 光彩炫目的所羅門王:英國使團在中國/66
第一節 博物學傢的觀察/66
第二節 第一次會麵/70
第三節 錶演舞颱/75
第四節 覲見談判:談論公共領域/76
第五節 禮物與英國製成品/80
第六節 馬嘎爾尼覲見乾隆皇帝/82
第七節 談及商業/85
第八節 在北京發生的事/86
第五章 賓禮與各領土之間的關係/91
第一節 清帝國話語中的“賓禮”/92
第二節 禮儀的形而上學和帝國禮儀/95
第三節 君主權力與賓禮/97
第四節 賓禮和統治權的構建/100
第五節 作為行為的禮儀/102
第六章 沿中綫而行:問候與準備/105
第一節 初次接觸:通告與進入帝國的請求(1792年10月22日~12月3日)/105
第二節 準備接待(1792年12月~1793年7月)/108
第三節 英國禮物與帝國賞賜/112
第四節 為使團覲見做準備/120
第五節 禮儀危機Ⅰ:帝國官員的管理不當(1793年8月29日)/123
第六節 禮儀危機Ⅱ:重新估計英使之來意(1793年9月9日)/125
第七章 匯聚:覲見、上諭和贈禮/128
第一節 為英國使團而對帝國覲見所做的改動/130
第二節 帝國覲見/132
第三節 皇帝的介入Ⅰ:皇帝的詩/135
第四節 皇帝的介入Ⅱ:贈禮/136
第五節 熱河的大朝和宴會/137
第六節 禮儀危機Ⅲ:重新評價英國使團
——貢使始終不能理解禮儀中的關係/138
第七節 1793年9月23日的上諭/140
第八節 準備離開及對英國人稟性的更進一層的評估/145
第八章 結束賓禮過程/147
第一節 皇帝對馬嘎爾尼六項請求的答復/148
第二節 從北京到杭州:鬆筠與馬嘎爾尼(1793年10月10日至11月9日)/151
第三節 從杭州到廣東:長麟和馬嘎爾尼(1793年11月9日至1794年1月)/154
第九章 賓禮與外交/161
第一節 賓禮與清帝國的形成/162
第二節 馬嘎爾尼勛爵與外交/167
第三節 一次交鋒/169
第十章 從事件到曆史:中西關係史上的馬嘎爾尼使團/172
第一節 作為清帝國先例的英國使團/173
第二節 作為英國先例的馬嘎爾尼使團/175
第三節 歐美話語中的磕頭問題/178
第四節 乾隆皇帝的信與朝貢體製綜閤體/182
第五節 從帝國常規到民族-國傢的敘述性曆史/183
第六節 曆史的視野/187
附 錄/191
文獻目錄/194
漢語資料/225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評分

这两天有机会翻了翻这本书的中文译本,翻译的错误超多,而且文字很不通顺。请注意,不是说何伟亚的翻译错误多(确实不少),而是中文本的翻译错误更令人惊讶不已,某种程度上何伟亚给译者背了黑锅。 有些地方译者的基本英语水平都不过关。比如第83页(对应英文版第80页),原文...  

評分

《怀柔远人》读书报告 一、内容综述: 在序言中,罗志田老师指出了何亚伟贯穿全文的两个新认识路径:1、“以满清皇室为最高君主的多主制。”和2、“清代的宾礼”。而“怀柔远人”这一观念即是礼仪的核心。作者认为清廷正是借助礼仪来与其他强势国家建立关系。全书研...  

評分

評分

1793年马嘎尔尼(George Macartney)使华事件是中国对外关系史上的标志性事件。后人对其的解读也成为一个热点的研究领域。传统上的看法或多或少都受到费正清“冲击-回应”以及“朝贡体制”观点的影响。而何伟亚(James L. Hevia)的《怀柔远人》正是对此类观点的一种回应与反...  

用戶評價

评分

方法本身並不駭人,方法實踐纔是深淵。“介入”權力關係中的“史料”和解釋無可厚非,削弱事件生産者的理解以獲取“曆史”介入者的多餘空間,似乎就有些事與願違,在介入者權勢過度擴張這一麵,“多頭製”和“依中綫而行”兩章暴露的語言和基本理解問題已經足夠明白,盡管像這樣的書總讓人由衷默許收獲大於失落、爭論水平提高的代價也很難壓倒“介入”帶來的誘惑。

评分

如羅大師在序言所說,朝貢國和互市國在清朝的賓禮體係裏是有區彆的,英國是互市國就不應和朝鮮等朝貢國比。帝國賓禮與英國外交是兩種不同的對外交流方式。賓禮如果不簡單定義為固步驕矜,應是一種視來者的態度而做齣應變的禮儀,是雙方通過互動而共同達成的。恭敬謙卑能得到皇帝恩賜,否則應施以教化和懲罰促使其認識到逾矩。還是有點意思的。

评分

三點五星。按作者所說,自身分析的重點在於錶述,在於兩套帝國政治秩序的碰撞,但整書似乎被曆史細節淹沒,缺乏一條足夠有力的脈絡(雖然這或許正是作者所想避免的,但可讀性卻因此而大大降低)。

评分

M

评分

沒想到這一本比《英國的課業》更具顛覆性。拋開後現代史學的種種爭論,何的敘述大緻也是按照事實重建加理論分析的“傳統”套路來的,我個人是覺得非常可靠的論述。何偉亞提齣馬嘎爾尼使華事件不是文化或文明誤解,而是兩種帝國構建或兩種禮儀模式的差異帶來的種種問題。這是一個頗為復雜而新穎的論點。我無法說讀懂瞭支撐這一點的很多證據,但是至少給我一個重新學習中國的“禮”的契機。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