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去的机会》为抗日战争史丛书之一。
杨奎松,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
史研究所副研究员 1953年1月生
于北京。1982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
学党史系,曾任《党史研究杂志编
辑、中国人民大学党史系讲师。专著
有:《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合
著)、《海市蜃楼与大漠绿洲 近
代中国社会主义思潮研究(合篇)、
中间地带的革命、马克思主义中
国化的历史进程。
书名为“失去的机会?”,我一直对这个问号觉得别扭,国共十余年的谈判过程中当然不乏和平统一的机会,为何要画蛇添足的加个问号呢?读完此书后,虽然杨奎松并未提出观点,但我大抵知道这个问号的涵义了:国共两党截然不同的观念形态、政治地位和社会基础造成双方截然不同的政...
评分 评分 评分书名为“失去的机会?”,我一直对这个问号觉得别扭,国共十余年的谈判过程中当然不乏和平统一的机会,为何要画蛇添足的加个问号呢?读完此书后,虽然杨奎松并未提出观点,但我大抵知道这个问号的涵义了:国共两党截然不同的观念形态、政治地位和社会基础造成双方截然不同的政...
评分嘴炮版国共内战简史,中国式政治谈判艺术的操作手册,资料相当丰富(杨奎松对史料的取舍选择能力堪称大师级),立场中肯不偏不倚(完全摆脱主旋律的俗套腔调),属于中国近现代军事政治史的上佳之作,其实书中的所有谈判都未能真正达成一致,都是拖延时间的手段而已,因为“战场上得不到的东西,休想在谈判桌上得到”
评分中国从此远离世界文明进步的航道
评分老杨出品,必属精品。内容充实,史料翔实。
评分读罢此书可以更明确的获悉国共两党及其党魁,其实都没有真正想如其所宣称的那样,试图让中国走上多党民主制度,都是准备维持一党制度!一个以国家统治党的法统来行事,一个则以国民渴望的民主诉求来行事,实际上目的都是一样的,即党国体制!
评分读于本科时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