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中何伟亚开宗明义地表述了他不是在提供一种中国历史研究的新模式,也不是在提供替代传统冲突论的描述方式,而是尝试对“马嘎尔尼使华”事件进行重新审视。传统上人们偏爱把“马嘎尔尼使华”解释为不同文明间的碰撞,如现代文明与传统文明、工业文明与农业文明、资本主义与封建主义等等。而何伟亚正好试图说明,中英两国在这一事件中的矛盾和冲突并不是文化或文明之间的冲突,而是两大帝国构建之间的冲突。
何伟亚(James L. Hevia),男,美国学者。原为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历史系副教授,现任芝加哥大学国际研究中心主任。曾以《怀柔远人:马嘎尔尼使华的中英礼仪冲突》一书获美国亚洲学会列文森奖。其他著作有《英国的课业:l9世纪中国的帝国主义教程》(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年)等。
这两天有机会翻了翻这本书的中文译本,翻译的错误超多,而且文字很不通顺。请注意,不是说何伟亚的翻译错误多(确实不少),而是中文本的翻译错误更令人惊讶不已,某种程度上何伟亚给译者背了黑锅。 有些地方译者的基本英语水平都不过关。比如第83页(对应英文版第80页),原文...
评分 评分1793年马嘎尔尼(George Macartney)使华事件是中国对外关系史上的标志性事件。后人对其的解读也成为一个热点的研究领域。传统上的看法或多或少都受到费正清“冲击-回应”以及“朝贡体制”观点的影响。而何伟亚(James L. Hevia)的《怀柔远人》正是对此类观点的一种回应与反...
评分这本书我花了挺长时间来阅读,很吃力,不在于文字的生涩,而是我总感觉把握不到作者的思路,在前后的材料之间找不到一条逻辑清晰的脉络,作者的思维跳跃很大,令我应接不暇。 与以往读过的史学著作相比,何伟亚一个很明显的区别在于,他不再像多数史学家那样在历史的...
评分何伟亚(James L.Hevia)的Cherishing Men from Afar(中译名《怀柔远人》)一书,由于其所标榜的后现代的研究取向,在美国汉学界引起了强烈的争议,并转而在中文世界引发了进一步的关注与争论,这一西风东渐的过程,可以被视为太平洋两岸一次成功的学术互动,而关于该书的...
阅读起来不是特别享受,历史没有对错,也没有如果我来我要这么办这种假设,中国的朝代更迭有自己的规律,只是没有预测到不列颠崛起这么一个外来变量吧
评分2016年为了写毕业论文买的书,到现在快两年了,反反复复地看过好多次,却没有一次通读下来,无他,看不懂。今天才朦朦胧胧地看出点儿意思。如果我理解的不误,何伟亚是把朝贡礼仪视作一种策略和一个过程,通过礼仪构建与外国的宗藩关系。这本身是十分有趣的提法,可是正如罗志田所说,何的观点更适合描述清朝和蒙古、西藏的关系,与朝贡是不搭界的。清人自己分得很清楚,到何这里反而混为一谈了。他似乎应该接续新清史的学术传统,找费正清对话似乎是找错了对象。
评分如罗大师在序言所说,朝贡国和互市国在清朝的宾礼体系里是有区别的,英国是互市国就不应和朝鲜等朝贡国比。帝国宾礼与英国外交是两种不同的对外交流方式。宾礼如果不简单定义为固步骄矜,应是一种视来者的态度而做出应变的礼仪,是双方通过互动而共同达成的。恭敬谦卑能得到皇帝恩赐,否则应施以教化和惩罚促使其认识到逾矩。还是有点意思的。
评分即便梳理了事件的内在逻辑,也还是没有摆脱传统-现代,文明冲突文化冲突的范畴呢。就算英国与清王朝都算扩张性殖民帝国,二者组织原则的不兼容难道不算文明或文化冲突?
评分也算是见证我的初心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