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柔远人

怀柔远人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作者:[美]何伟亚(James L.Hevia)
出品人:
页数:229
译者:邓常春
出版时间:2015-1
价格:59.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09746097
丛书系列:社科文献精品译库
图书标签:
  • 海外中国研究
  • 历史
  • 清史
  • 何伟亚
  • 中国近现代史
  • 中国近代史
  • 晚清史
  • 礼制史
  • 怀柔
  • 远人
  • 文化
  • 历史
  • 旅行
  • 地理
  • 记忆
  • 乡愁
  • 人文
  • 地方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书中何伟亚开宗明义地表述了他不是在提供一种中国历史研究的新模式,也不是在提供替代传统冲突论的描述方式,而是尝试对“马嘎尔尼使华”事件进行重新审视。传统上人们偏爱把“马嘎尔尼使华”解释为不同文明间的碰撞,如现代文明与传统文明、工业文明与农业文明、资本主义与封建主义等等。而何伟亚正好试图说明,中英两国在这一事件中的矛盾和冲突并不是文化或文明之间的冲突,而是两大帝国构建之间的冲突。

作者简介

何伟亚(James L. Hevia),男,美国学者。原为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历史系副教授,现任芝加哥大学国际研究中心主任。曾以《怀柔远人:马嘎尔尼使华的中英礼仪冲突》一书获美国亚洲学会列文森奖。其他著作有《英国的课业:l9世纪中国的帝国主义教程》(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年)等。

目录信息

译 序/1
中文版序/1
第一章 导言/1
第一节 帝国主义研究的新模式/2
第二节 伟大的转变与以中国为中心的历史/6
第三节 朝贡体系及其评论家/7
第四节 礼仪问题/12
第五节 超越象征性和功能性礼仪/16
第六节 开展本项研究的若干考虑/20
第二章 多主制:清帝国、满族统治权及各领土之间的关系/24
第一节 18世纪的清帝国/25
第二节 多元中心,多元权力/26
第三节 清帝国的亚洲腹地/30
第四节 海疆/38
第三章 计划和组织英国使团/44
第一节 导论/44
第二节 乔治三世致乾隆帝的信函/46
第三节 公共领域与马嘎尔尼勋爵的智者世界/48
第四节 国民性/51
第五节 有关品味和中国形象的讨论/52
第六节 典礼、主权和外交/58
第七节 礼仪外交到商业外交/62
第八节 从圣?詹姆斯宫廷到中国海岸/64
第四章 光彩炫目的所罗门王:英国使团在中国/66
第一节 博物学家的观察/66
第二节 第一次会面/70
第三节 表演舞台/75
第四节 觐见谈判:谈论公共领域/76
第五节 礼物与英国制成品/80
第六节 马嘎尔尼觐见乾隆皇帝/82
第七节 谈及商业/85
第八节 在北京发生的事/86
第五章 宾礼与各领土之间的关系/91
第一节 清帝国话语中的“宾礼”/92
第二节 礼仪的形而上学和帝国礼仪/95
第三节 君主权力与宾礼/97
第四节 宾礼和统治权的构建/100
第五节 作为行为的礼仪/102
第六章 沿中线而行:问候与准备/105
第一节 初次接触:通告与进入帝国的请求(1792年10月22日~12月3日)/105
第二节 准备接待(1792年12月~1793年7月)/108
第三节 英国礼物与帝国赏赐/112
第四节 为使团觐见做准备/120
第五节 礼仪危机Ⅰ:帝国官员的管理不当(1793年8月29日)/123
第六节 礼仪危机Ⅱ:重新估计英使之来意(1793年9月9日)/125
第七章 汇聚:觐见、上谕和赠礼/128
第一节 为英国使团而对帝国觐见所做的改动/130
第二节 帝国觐见/132
第三节 皇帝的介入Ⅰ:皇帝的诗/135
第四节 皇帝的介入Ⅱ:赠礼/136
第五节 热河的大朝和宴会/137
第六节 礼仪危机Ⅲ:重新评价英国使团
——贡使始终不能理解礼仪中的关系/138
第七节 1793年9月23日的上谕/140
第八节 准备离开及对英国人禀性的更进一层的评估/145
第八章 结束宾礼过程/147
第一节 皇帝对马嘎尔尼六项请求的答复/148
第二节 从北京到杭州:松筠与马嘎尔尼(1793年10月10日至11月9日)/151
第三节 从杭州到广东:长麟和马嘎尔尼(1793年11月9日至1794年1月)/154
第九章 宾礼与外交/161
第一节 宾礼与清帝国的形成/162
第二节 马嘎尔尼勋爵与外交/167
第三节 一次交锋/169
第十章 从事件到历史:中西关系史上的马嘎尔尼使团/172
第一节 作为清帝国先例的英国使团/173
第二节 作为英国先例的马嘎尔尼使团/175
第三节 欧美话语中的磕头问题/178
第四节 乾隆皇帝的信与朝贡体制综合体/182
第五节 从帝国常规到民族-国家的叙述性历史/183
第六节 历史的视野/187
附 录/191
文献目录/194
汉语资料/225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上William Rowe做presentation用,包括了后来周锡瑞、艾尔曼胡志德和何伟亚几人就此书争论的文章总结。 James Hevia, Cherishing Men from Afar: Qing Guest Ritual and the Macartney Embassy of 1793 Duke University Press, 1995 ---Levenson Book Prize, 1997 (Associatio...  

评分

评分

这本书我花了挺长时间来阅读,很吃力,不在于文字的生涩,而是我总感觉把握不到作者的思路,在前后的材料之间找不到一条逻辑清晰的脉络,作者的思维跳跃很大,令我应接不暇。   与以往读过的史学著作相比,何伟亚一个很明显的区别在于,他不再像多数史学家那样在历史的...  

评分

上William Rowe做presentation用,包括了后来周锡瑞、艾尔曼胡志德和何伟亚几人就此书争论的文章总结。 James Hevia, Cherishing Men from Afar: Qing Guest Ritual and the Macartney Embassy of 1793 Duke University Press, 1995 ---Levenson Book Prize, 1997 (Associatio...  

评分

读毕何伟亚此书,第一次阅读后现代主义著作,最大的感受是——当内容探究到一定程度难以出新时,写法上的突破也可以成为新视角另辟蹊径的途径之一。 该书整体架构打破之前中西现代与传统、工业与农业、资本主义与封建主义的看法,从两大帝国主权观念和重权力关系的方式相互竞争...  

用户评价

评分

抛去多主制这个视角的问题,对马嘎尔尼访华的以及蒋廷黻历史书写的分析都很恰当。

评分

如罗大师在序言所说,朝贡国和互市国在清朝的宾礼体系里是有区别的,英国是互市国就不应和朝鲜等朝贡国比。帝国宾礼与英国外交是两种不同的对外交流方式。宾礼如果不简单定义为固步骄矜,应是一种视来者的态度而做出应变的礼仪,是双方通过互动而共同达成的。恭敬谦卑能得到皇帝恩赐,否则应施以教化和惩罚促使其认识到逾矩。还是有点意思的。

评分

跳脱以先进落后为标识的业已成为常识的认知,分析出马嘎尔尼事件背后清英两套帝国体系的碰撞,洗刷史观的读物

评分

怀柔远人,和谐万邦...

评分

就还行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