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標籤: 宋代 詩歌 古典文學 文學研究 宋史 藝術史 文學 文化
发表于2025-02-02
萬捲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北宋(960—1126)由於印刷的大規模使用及隨後書籍生産的繁榮,是中國文學史上最重要的轉型時期之一。詩人黃庭堅(1045—1105)活躍於這一轉型的鼎盛時期,其詩歌和詩學既受這一轉型的影響,也影響並奠定著這一轉型的方嚮。
本書研究的基本問題是思想和物質之間的關係。作者認為,黃庭堅以技法為中心、以閱讀為根基的新詩學,體現的既是十一世紀總體思想文化中對方法和規範性指導原則的嚮往;對隱藏在外錶下的深層結構和意義的追尋,也是對當時新生的印刷文化的一種反應。其詩學理論和實踐的核心,是試圖找到一種新的閱讀和寫作方法,既對這一急劇變化瞭的物質文化現實進行有效地因應,又能使其所繼承的文學傳統得到延續和發揚。
王宇根,安徽省太湖縣人。1992年畢業於安徽師範大學中文係,獲文學學士學位;1995年畢業於北京大學中文係比較文學與比較文化研究所,獲文學碩士學位;2005年畢業於哈佛大學東亞語言與文明係,獲文學博士學位。同年起任教於美國俄勒岡大學東亞係。主要研究領域為中國古典詩歌、詩 學和文學思想史,特彆是其中的抒情性和物質性等問題。
齣版有英文著作Ten Thousand Scrolls:Reading and Writing in the Poetics of Huang Tingjian and the Late Northern Song,哈佛大學亞洲中心2011年齣版,本書即據此翻譯而來。此外,作者還與樂黛雲、陳躍紅和張輝閤著過《比較文學原理新編》(北京大學齣版社,1998年),並譯有愛德華·薩義德的《東方學》(三聯書店,1999年)。"
小失望。一則材料略嫌單薄(尤其前半部分),論述時不免過分稀釋、強為之言;二則前三章與後兩章頗有割裂感,更不提有標題黨之嫌的書名。山榖詩學與北宋晚期的印刷文化這兩端並沒有徹底打通,隻能說是“仿佛若有光”;而觀全書用意,當正是要在二者的交界處立說,可惜每逢關節處便有顧左右而言他之感。相較之下四五二章稍好些。《斧柯》一章存疑之處頗多。
評分之前讀過英文原版瞭,再讀一遍中文版吧。嚮在UO的導師緻敬~#2015緩緩讀#019
評分問題真不少……刨掉誤讀以外,論證真心很單薄……一個完全可以被認可的結論,其實也不是那麼好論證的呢
評分整本書寫得很飄,第四章和第五章纔算是找到感覺,前麵的論述多少有些冗餘。
評分就是這個嘍?
北宋中期,赣北的洪州分宁诞生了一位文化巨子,他就是著名诗人、书法家黄庭坚。黄庭坚 (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宋代洪州分宁人(今江西省修水县),北宋著名诗人和大书法家。诗文在当时与苏轼并驾号称“苏黄”,而书法位列当时四大书法家之中,即“苏、黄、米、蔡”,...
評分 評分北宋中期,赣北的洪州分宁诞生了一位文化巨子,他就是著名诗人、书法家黄庭坚。黄庭坚 (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宋代洪州分宁人(今江西省修水县),北宋著名诗人和大书法家。诗文在当时与苏轼并驾号称“苏黄”,而书法位列当时四大书法家之中,即“苏、黄、米、蔡”,...
評分印刷术是改变中国文化进程的一件大事,绝大多数的中国人都知道,以《金刚经》为代表的雕版印刷术和尊毕升为祖师的活字印刷术,代表着中国古代印刷术的成熟,于是宋代文化的成熟,也部分归因于此:雕版印刷术在宋代到达顶峰,宋代的中央和地方政府都翻刻了不少经学、哲学、史学...
評分萬捲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