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標籤: 詩歌 文學 洪子誠 詩 文學研究 北大中文係 中國現代文學 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過一生
发表于2025-02-22
在北大課堂讀詩(修訂版)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2001年,洪子誠教授在北大開設“近年詩歌選讀”討論課,分析討論張棗、王傢新、臧棣、歐陽江河、翟永明、呂德安、孫文波、蕭開愚、西川、韓東、柏樺、張曙光、於堅、陳東東等的詩,本書根據課程錄音整理。對於把握中國90年代詩歌重要詩人的創作,瞭解這個時期詩歌藝術探索趨嚮,以及思考詩歌解讀的理念、方法,本書具有積極的意義。本書2002年初版,這次再版,做瞭一些壓縮、修訂。
洪子誠,1939年生,廣東揭陽人,北京大學中文係教授,北京大學詩歌研究院副院長。著有《中國當代文學史》《中國當代新詩史》(與劉登翰閤著)、《問題與方法》《學習對詩說話》等。主編“新詩研究叢書”“漢園新詩批評文叢”等叢書,與程光煒共同主編《朦朧詩新編》《第三代詩新編》《中國新詩大典》。
讀過最好的詩歌分析。
評分當代詩歌。非常好的形式,以公開課實錄的形式,發現瞭並且解決瞭很多疑惑,也讓我對於讀詩的態度更加的平和。讀得進去,但是有地方有痛苦。經過陣痛雖然隻是匆匆翻完但可以說受益太多:首先大緻的詩歌史框架有半個,加深瞭明確瞭自己的反結構/闡釋傾嚮,找到瞭一些看著舒服的詩人:張棗、韓東、蕭開愚、西川、柏樺,當然隻是建立在代錶作之上的理解,還是很淺。歐陽江河這類的總感覺就是在玩弄文字遊戲,把乾枯的漢字玩齣花來(建立在詩歌史上進行理解可以理解),不符閤我的現在的審美情趣。話說看不下去就彆看咯,也不是做學術嘛。這本書之後可能會遠離一下新詩——感覺自己腦袋裏塞滿瞭各種繁瑣的解讀,需要迴到四十年代洗洗腦子。話說文學史也真是大坑,各類術語理解不能。最好的當代詩入門書籍瞭吧。
評分9.5
評分參與者水準良莠不齊,有些人故意使用一些貌似專業詞匯來唬人:說空話,拽名詞,車軲轆話,毫無必要的復雜化議題。新詩之所以不行,跟這些學院機構的傢夥,賣弄炫技,無知無畏,不懂裝懂,有極大關聯。舉個簡單例子,這些人討論福柯「知識型」的時候,連福柯的書都不引,還在那裏瞎掰瞎扯,真是厲害。
評分這些詩要沒有解讀真還不好懂…細讀和討論,很有意思。就是選的詩大部分什麼格太高,不照顧一下非專業票友,好歹選兩首讀者友好的…
于丹曾说,如果没有爱过诗歌,就像年轻时代没有谈恋爱一样遗憾。于是,我的青春便注定是遗憾的。我没有爱过诗歌,着实是因为解不透文字的神秘。曾经读过的徐志摩和席慕容,也仅仅是因为诗中如歌的旋律。对于诗歌,我向来奉行着陶渊明的“读好书不求甚解”,偶尔兴致大发也会背...
評分看《在北大课堂读诗》这本书,起初是被书的名字所吸引,其次是这本书的封面我很喜欢,简单、清晰、没有任何多余的东西同时纸张也很不错。 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翻开这本书,第一件事就是直接翻到书尾,看看书尾写了什么?书尾没有多少让我惊喜,附上的是九十年代...
評分看《在北大课堂读诗》这本书,起初是被书的名字所吸引,其次是这本书的封面我很喜欢,简单、清晰、没有任何多余的东西同时纸张也很不错。 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翻开这本书,第一件事就是直接翻到书尾,看看书尾写了什么?书尾没有多少让我惊喜,附上的是九十年代...
評分 評分诗歌,不应是分行的艺术 诗歌离我们很近,诗歌又离我们很远。说它近,是因为几乎每天我们都能从报刊上看到它的身影;说它远,是因为虽然我们每天接触它,但由于诗歌的主题和语言往往比较隐晦,解读有一定难度,在这样一个读图时代,自然被人疏离。 叶圣陶先生说过:“文艺...
在北大課堂讀詩(修訂版)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