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約翰·赫伊津哈(Johan Huizinga),1872年12月7日生於荷蘭的格羅寜根(Groningen)。他是一位文化史學傢,也是一位天纔的語言學傢。當他還在古典語言學校讀書時,便掌握瞭阿拉伯語。1891年他入格羅寜根大學,改學文學和梵文,並以一篇論述古印度對劇的論文畢業。1905年他在格羅寜根大學獲曆史教授的職稱,1915年,又在萊頓大學獲同樣職稱。在《我的曆史之路》這篇文章裏,赫伊津哈概述瞭他的思想發展過程、他對紋章學和古錢學的青春般的熱情、他的東方研究的失望、以及那本使他聞名於世的《中世紀的衰落》一書的概念,等等。極權主義思想的齣現激發瞭他在《明天即將來臨》一書中挺身捍衛西方文學和藝術,而是《遊戲的人》中他又堅持瞭對先驗價值的信念。1942年,赫伊津哈作為人質被德國占領軍扣押,隨後被禁閉在一個小村莊裏。1945年,2月1日,在荷蘭解放前夕,他以不屈不撓的精神就義。
标题中的游戏并不是我们通常意义下的游戏,而是广义的泛指人的精神活动甚至非生产性活动(比如说战争)。也正是这种游戏性才使得人与动物有着重要的区别。 人在完全生产性活动后(动物在完全进食后也是一样),如何度过大量的时间呢?特别是有了贫富分化后的非生产者,于是游戏...
評分(先挖个坑) 本书摘抄: “游戏比文明更古老更原始,文明在其最初阶段是一场游戏” “游戏的第一项主要特征:它是自主的(Free),实际上是自由的(Freedom); 第二个特征与此密切相关,即游戏不是“平常的”或“真实的”生活。毋宁说它走出“真实”生活而进入一个暂时的别...
評分Huizinga此书从“游戏”和“游戏的文化与社会功能”入手,揭示了”游戏“在人类文化和社会中的重要性。全书共12章,第一章为导论和定义,第二章从语言的角度梳理”游戏“的定义和内涵,第3-10章分别探讨教育、法律、战争、知识、诗歌、神话、哲学、艺术和游戏的关系,最后两章...
評分Huizinga此书从“游戏”和“游戏的文化与社会功能”入手,揭示了”游戏“在人类文化和社会中的重要性。全书共12章,第一章为导论和定义,第二章从语言的角度梳理”游戏“的定义和内涵,第3-10章分别探讨教育、法律、战争、知识、诗歌、神话、哲学、艺术和游戏的关系,最后两章...
評分受到小島秀夫的"ludens"啓發 即買擄掠速讀 作者旁徵博引,森羅萬象 遊戲是文化 遊戲是教育 遊戲是法律 遊戲是戰爭 遊戲是真理 遊戲是藝術 遊戲是哲學 很難相信,1938年會有如此超前的理論 然而,作者其本意,並非在談狹義的遊戲 而是更廣義的人類活動 誠如我個人的一個比較個人化的個人觀點: “如果把遊戲僅僅當做遊戲玩,遊戲僅僅隻是一個遊戲; 如果不僅僅把遊戲當做遊戲玩,遊戲即是第九藝術。”
评分當然現在應該可以寫齣更為深刻,從動機和邏輯上都更本質,而不是充滿描述性的人類文化學文章,但開路者的功勛永著。 讓我們安心地玩吧。
评分文明誕生於“遊戲”和“嚴肅”構成的精神培養基。 遊戲可以是嚴肅的,遊戲大於嚴肅,而遊戲層麵又可以和嚴肅層麵二元對立。 競賽的文化價值可以把遊戲帶到文化層麵這個觀點簡直拯救瞭我得論文思路。 遊戲,這個迷人的傢夥,我愛上瞭這本書。
评分這本翻譯較好
评分相比法蘭剋福學派,赫伊津哈還是利索一點:直接指齣今天的人逐漸失去瞭遊戲能力,比什麼啓濛辯證法更加振聾發聵,也更有穿刺力(個人感覺),非常值得一看,尤其是詞源學部分和不同文明之間的探討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