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的冲击,使传统的手艺正从我们身边悄然逝去。随之消逝的,还有人与物的沟通,生命与自然的和谐。当今,日用品、工艺品琳琅满,但却没有了制作人留下的体温和感情……烧炭的、刮漆的、做丝柏树皮屋顶的、编簸箕的、编野葡萄蔓的、修木板屋顶的、织锻布的,还有建造宫殿的……这所有的手艺人,听听他们是怎么说的吧。――这是著名学者对传统手艺人的14篇访谈;这是一本谈手艺的书,更是一本谈文化的书。在这些手艺人的叙述中,你可以更真切、更深刻地了解一个民族。书中提出的问题不只是日本的,也是世界性的。传统的手艺在中国也面临着同样的遭遇。
◎本书被日本文部省推荐为对青少年有益之读物
◎1996年曾被日本内阁总理大臣桥本龙太郎选为工作之余好读的10佳书之一
◎由于该书的出版以及作者四年多不懈的努力,在日本人们已开始重视这些一度处于消亡状态下的“手艺活”,对方兴未艾的“传统文化热”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盐野米松,1947年生于日本秋田县角馆町,毕业于东京理科大学理学部,职业作家。其作品多以大自然为主题,以游记的手法叙写旅途中所遇人和事,曾两次入选芥川龙之介奖提名。他一半以上的时间是在日本及世界各地的旅途中度过的。
其主要作品有《爸爸的小时候》、《森林中小憩》、《留守白头翁》、《驶向红毛安之岛》、《旅行为哪般?》、《藤木山堡垒的三枪手》、《野外探险大全》、《千年橡胶树的记忆》、访谈录有《学从树》、《树之命,树之心》。
在一个点击鼠标就能订购几乎任何商品的时代,一个几乎任何商品都工业化了的时代,是否还有人愿意每天10个小时跪坐在地板上打磨一根鱼钩,或者花四五年的时间练习如何把做笼筐的树条刮到没凹凸,或者盖寺庙选木料还爬上山去仔细观察树的习性,确保木头做成柱子后的朝向和...
评分他们是手艺人,终日相伴的朋友是草与木、陶与火、藤蔓、树皮、木头或铁板。有人以攀缘茎编簸箕,有人用椴树皮织衣裳,有人用木料之芯制造最棒的船,使它能轻快地逆江而行... 身体与工具磨合,与植物对话,竟在一丝一缕,一刮一敲中相知相融。 时间从他们手上流过,那是极慢的...
评分14个访谈记录,书写了十几个手工匠人与他们的艺术品之间的故事。 在轻工业发达的今天,匠人和他们的手艺正在逐渐消失。日本本就是一个重器物的民族,工匠的造诣甚至不能用精神二字形容,倒更像一门哲学。 这里面有顶级的日本国家法寺建筑工匠,也有在深林隐居的现代手艺品设计...
评分最近事情太多,堆了很多资料来不及看完,今天终于读了《留住手艺》,多的话不说,先上一段杭间老师作的序言的节选: “在80年代的民艺热过去以后,学院里的许多艺术家对民间艺术产生了一种复杂的感情,一方面感慨他们在造型方面的自由的不可企及,另一方面却又觉得他们毕竟粗...
不要纠结于手工艺的流逝,艺人本身比我们感受更深。但是这个真的没有那么重要……
评分在工业化的大潮面前,这些手艺的温度与智慧,若你终将消亡,也请留下最后的述说。
评分没有借到新版,但看目录区别并不大。其实是一本系列座谈的文字集,如果有可能的话,看视频的效果应该会更佳。工业时代的开始就预示着手工业的全面衰退,当然不会灭绝但大势已去。人们不惜物浮躁满满,二十年前的日本与今日中国又有何区别。历史是面镜子,且无可退路。
评分文化的延续和传承就在手艺的留存和遗失中往复。
评分中日都面临着工业浪潮对手工业的大冼刷,但日本的手工业制品可以以较髙的价格出售,维持自然发展承继。这一点是国内目前还无法企及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