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本紀錄余英時先生談自己年幼生活、青少年時期、學生時代及學思歷程的訪談集。
余英時先生是國際知名學者,也是克魯格獎唯一的華人得主。學術思想博大精深,研究範圍縱橫三千年中國歷史,在中國史學研究有極為開創性的貢獻。
本書由作者陳致通過訪問,呈現余英時先生的學思歷程。內容包括余英時先生的治學途徑、經歷、研究方法和重點,以及學術、思想、人文等各方面的觀點。
《余英时访谈录》 从八月26日拿到这本小册子至今,已十天有余,本打算把此书当作学习《大问题》时的调剂,却发现这也是一座需要全心全意攀登的山峰,虽然不高,风景却是无比秀丽。孜孜读之,被余英时先生的博学通达,智慧如海所深深折服。第一遍快速浏览,使此书在心中有一定的...
评分读优秀学者的访谈录或回忆录,可谓一举三得:既可藉此得窥正确的读书治学门径,也可从中寻觅解读作者著作乃至前人经典的钥匙,能力尚浅者也不妨从中得知一些学界八卦——当然,高层次的读者不应为八卦而八卦,而应以小见大,理解学界生态和学术潮流之转移。 作为美籍华裔学者的...
评分[保持和发展一种超于个别问题之上的整体把握] “历史研究虽必须从具体问题着手,但又不能陷于一个个的细节考证之中,随时随地都要保持和发展一种超于个别问题之上的整体把握。……从‘证’的角度说,陈寅恪的史料掌握也不比陈垣高。但说到‘论’,陈寅恪的结构是陈援庵所不及...
评分《余英时访谈录》 从八月26日拿到这本小册子至今,已十天有余,本打算把此书当作学习《大问题》时的调剂,却发现这也是一座需要全心全意攀登的山峰,虽然不高,风景却是无比秀丽。孜孜读之,被余英时先生的博学通达,智慧如海所深深折服。第一遍快速浏览,使此书在心中有一定的...
评分《余英时访谈录》作为一本文化访谈类的著作,摒弃了花哨地形式和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这一部分余先生在书的序中做了一些弥补,但终归不是重点),单纯把学术本身和治学之道这两方面剖开揉碎,用一问一答的“录音整理”式架构,详尽地反映了余英时先生多年著作的精华,...
非常好的一本访谈集。余英时先生的思辨观点、研究脉络、经历总结等非常启发人。“当学他们的针法,不是欣赏他们绣好的鸳鸯”,访谈集的功用应在于此。另外,陈致身浸学术,看得出来对余英时的著述有深入的了解,提问与话题选择往往具有针对性(还带着自己的想法),将话题深度与广度再推进了一层,整体与个体都有所触及与顾虑。整体而言,两位学术人对谈中那份孜孜不倦、谦逊、“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做学问精神令人动容。
评分听老头儿说话很舒服
评分较之内地版和港版,收录了余先生著述年表,极为方便有用。仅此就值回书价。
评分较之内地版和港版,收录了余先生著述年表,极为方便有用。仅此就值回书价。
评分这本访谈录,开始收录了余英时先生的文章《我走过的路》,讲述了自己求学的道路,是曲折的,从乡村生活到大变动中的流浪在到美国进修,这一路,在我还没看完的《余英时回忆录》前面的部分也做了描述。这本访谈录的其他部分,主要记述了余英时先生的治学经历,研究方法,还有对学术发展,中国思想转变,中西思想对比等等的看法和观点。其中当然也会提到一些余英时先生和一些学者的交情还有趣闻轶事。这本书有深刻的地方,也有通俗的地方,其中深刻的观点可以当做一个手册,以后在读到和其有关的文章或是著作时可返回来看看余英时先生的看法以提供更多一个纬度的思考方式,慢慢消化。最近看了比较多的访谈录,回忆录等著作,这些都是有温度的历史。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