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的空间结构

中国历史的空间结构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鲁西奇
出品人:
页数:488
译者:
出版时间:2014-10
价格:CNY 42.00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63387700
丛书系列:新民说
图书标签:
  • 历史地理
  • 历史
  • 魯西奇
  • 鲁西奇
  • 中国史
  • 历史地理学
  • 中国古代史
  • 社会学
  • 中国历史
  • 空间结构
  • 历史地理
  • 地域变迁
  • 时空格局
  • 文明发展
  • 区域研究
  • 历史文化
  • 空间分析
  • 历史演变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运用“空间”的观念与方法,思考“空间”对于中国历史发展的意义,分析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及其空间结构,可称为“空间维度下的历史分析”。全书分为“区域多样性”、“核心与边缘”、“城市与村庄”三大部分,分别讨论了“中国历史与文化的区域多样性”、“中国历史发展的五条区域性道路”、“中国历史上的三大经济地带及其变动”、“王朝的‘核心区’及其变动”、“内地的边缘”、“‘边缘’的‘核心’”、“权力与城市空间”、“乡村聚落形态的演变及其区域差异”等主题,多角度、多层次回答“统一、多元中的中华帝国是如何可能的”这一宏大命题,得出了一些具有鲜明个性特点的认识。

空间是历史的舞台。作者以独特的视角思考“空间”对于中国历史发展的意义,分析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及其空间结构。

作者简介

鲁西奇,男,1965年10月生,江苏东海人。1982-1995年间就读于武汉大学,1995年获博士学位;1989-2007年间在武汉大学工作,2001年任教授。现为厦门大学历史系教授。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史与历史地理研究。出版《区域历史地理:对象与方法——汉水流域的个案考察》、《城墙内外:古代汉水流域城市的形态与空间结构》、《人群•聚落•地域社会:中古南方史地初探》、《中国古代买地券研究》等专著6种,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项,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高校优秀青年教师资助项目1项。入选首批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兼任国家社科基金学科规划评审专家。

目录信息

空间与历史:空间视野下的中国历史(代序)
一 “空间”的力量及其意义
二 “区域多样性”与中国历史发展
三 核心与边缘:中国历史上的“核心区”与“内地的边缘”
四 村落与城市:传统中国乡村聚落与城市的形态和空间结构
五 多元、统一的中国是如何可能的?
卷一 区域多样性
中国历史与文化的“区域多样性”
一 景观多样性
(一)自然景观的多样性
(二)文化景观的多样性
(三)景观认知与意义的多样性
二 历史进程与道路的多样性
(一)历史进程的区域差异
(二)历史道路的区域差异
(三)影响历史发展诸要素的区域差异
三 区域多样性的方法论意义
(一)“五种社会形态演进”阐释模式的终结
(二)走出“王朝更替”的叙述与阐释模式
中国历史发展的五条区域性道路
一 中国历史发展的五条区域性道路
(一)中原道路
(二)南方道路
(三)草原道路
(四)高原道路
(五)沙漠-绿洲道路
二 适应、抉择与互动:历史道路区域性差异的形成
(一)适应
(二)抉择
(三)互动
中国历史上的三大经济地带及其变动
一 三大经济带格局的形成
二 三大经济地带的变动
(一)魏晋南北朝时期游畜牧经济带、旱作农业经济带的南移
(二)宋代旱作农业经济带与畜牧经济因素的南渐
(三)明清时期稻作农业与旱作农业因素的北渐
三 影响地带性差异之形成及其变动的诸因素
卷二 核心与边缘
中国历史上的“核心区”:概念及其分析理路
一 冀朝鼎的“基本经济区”概念及其分析理路
二 “核心区”概念的重新界定
三 不同层级的核心区与王朝国家的地方控制方式
中国历代王朝的“核心区”及其变动
一 秦汉时期的核心区及其转移:从关中到“三河”
二 北朝至隋、唐前期的核心区:关陇、河东与河洛
三 六朝及南唐、南宋的核心区:宁镇与江淮
四 中晚唐五代与北宋的核心区:汴洛与河北
五 辽金元三朝的核心区:从草原到燕地
六 明清两朝的核心区及其变动:南北直隶与畿辅
七 结语
“内地的边缘”:传统中国内部的“化外之区”
一 隙地、蛮荒以及帝国疆域内部的“化外之区”
二 “内地的边缘”的区域特征
三 “内地的边缘”在中国古代史上的地位
“边缘”的“核心”:白莲教“襄阳教团”的形成与扩散
一 问题之提出:传统中国秘密社会的结构性特点
二 明清时期的鄂西北地区:“异端的渊薮”
三 清中期鄂西北白莲教传播的“核心区”及其“核心集团”
(一)黄龙垱与刘起荣、张汉潮集团
(二)夹河洲与宋之清-高均德集团
(三)刘家集与齐林-姚之富集团
四 跳跃式传播:“襄阳教团”的扩散及其方式
五 边缘区域内边缘人群中“核心集团”的凝聚与分散
卷三 城市与村庄
空间与权力:中国古代城市形态与空间结构的政治文化内涵
一 城市:权力运作的场所和工具
二 城墙:威权的象征
三 城墙内外:城市的空间分划及其意义
四 中国古代城市形态与空间结构的研究理路
城墙内的城市?——关于中国古代城市形态的再思考
一 问题之提出
二 城墙之有无
三 附郭街区的形成与发展
散村与集村:传统中国的乡村聚落形态及其演变
一 问题之提出
二 北方地区的乡村聚落形态及其演变
三 南方地区的乡村聚落形态及其演变
四 从散村到集村:传统中国乡村聚落形态演变的总体趋势
五 散居与聚居形态下社会组织与社会控制方式的差异
主要征引文献
图目
图1. 汉代的经济区划
图2. 隋代的经济区划
图3. 秦汉时期的核心区及其变动
图4.十六国北朝至隋唐前期的核心区
图5. 六朝政权的核心区
图6. 中晚唐五代北宋的核心区
图7. 辽金元政权的核心区
图8. 明朝与清朝的核心区
图9. 清乾隆后期白莲教“襄阳教团”的“核心区”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如果说时间是历史学考察世界的独特视角的话,空间就是地理学观察世界的独特视角。显然,因为世界的所有表象乃至其本体都处于一定的时间与空间之下,所以,历史与地理就成为我们了解世界的核心,时间与空间的观察视角与分析方法也就是认知世界最基本的方法之一。 对于个人来说,...  

评分

此书给人感觉有点杂乱,全书并不围绕一个中心展开论述,而更像是一堆论文的集合,拼凑的感觉很强烈。 比如第一卷讲中国历史的五条区域性发展道路,第二卷讲中国历史各朝代的的核心区,而这里面又莫名其妙扯起了白莲教的事情;第三卷却又跳到了城市与村庄的问题  

评分

这两年来同类题材著作中少有能与之比拟的。内容主要是作者几年来关于空间与历史关系这一主题的思考的论文,其中 “中国历史发展的五条区域性道路”这一篇写得尤其的好。 中国历史的空间结构。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鲁西奇。

评分

这两年来同类题材著作中少有能与之比拟的。内容主要是作者几年来关于空间与历史关系这一主题的思考的论文,其中 “中国历史发展的五条区域性道路”这一篇写得尤其的好。 中国历史的空间结构。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鲁西奇。

评分

这本书很好读,理论性强但不枯燥,文字也通俗易懂,可能与从课程讲授中提炼出来有关,但也因此感觉很多东西点到为止,没有展开,应该与之前的具体研究结合起来看可能理解会更为透彻。 整本书读下来,觉得最有启发性的是关于不同区域发展道路不同的理论和核心边缘区理论。打破了...  

用户评价

评分

别的不说,单论书名,历史是时间+空间概念,空洞的胡扯时空的空间结构,这就象脱裤子放屁一样,只不过是个雅屁而已。除了很响且跪舔洋八股以外,别无用处。言必称美式土鳖宗主国的#假洋鬼子#。会抒情、会议论、会卖弄文笔、会吹牛逼,就是不会研读基本史料的风骚客。

评分

垃圾。

评分

还有很大的研究空间

评分

通识类的书吧,更强一些的逻辑理路的追求没有那么大

评分

严谨的研究态度,理性的逻辑思维,在大量文献研究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进行论证,是学习“如何进行论述”的范本。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