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古代中亚的道路

沿着古代中亚的道路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奥里尔•斯坦因
出品人:理想国
页数:370
译者:巫新华
出版时间:2008-8
价格:48.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63375813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历史
  • 考古
  • 斯坦因
  • 西域
  • 丝绸之路
  • 地理
  • 探险
  • 历史地理
  • 古代中亚
  • 丝绸之路
  • 历史地理
  • 文化交流
  • 中亚文明
  • 古代交通
  • 西域历史
  • 跨文化
  • 考古发现
  • 贸易路线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斯坦因在1900—1901、1906—1908、1913—1915年先后三次到中国新疆及河西地区进行探险。第四次探险因中国学术界的抵制和反对而夭折,最后他综合前三次探险写了一本《沿着古代中亚的道路》的通俗著作。书中事实叙述简洁而重点突出,对于中亚历史上各种问题的解读与评述也基本上得到学术界的认可。因此,《沿着古代中亚的道路》是我们了解西域以及20世纪中国西部探险情况不可多得佳作。

------------------

简要目录

中译本序言

作者序言

第一章 鸟瞰亚洲腹地

第二章 中国经营西域以及各种文明在中亚的接触

第三章 翻越兴都库什山前往帕米尔高原和昆仑山

第四章 沙漠遗址的首次发掘

第五章 尼雅遗址的考古发现

第六章 重返尼雅遗址、探察安迪尔遗址

第七章 米兰遗址

第八章 古楼兰的探险考察

第九章 沿古道穿越罗布泊

第十章 发现古代边防线

第十一章 长城沿线的考古发现

第十二章 千佛洞石窟寺

第十三章 发现藏经洞

第十四章 得自千佛洞的佛教绘画

第十五章 南山山脉中的探险考察

第十六章 从额济纳河到天山

第十七章 考察吐鲁番的古代遗迹

第十八章 从库鲁克塔格山到喀什

第十九章 从喀什到阿尔楚尔帕米尔

第二十章 考察阿姆河上游

第二十一章 从罗申到撒马尔罕

译词对照表

作者简介

斯坦因(Marc Aurel Stein,1862—1943),英国人,原籍匈牙利,是20世纪上半叶享誉世界的考古探险家和东方学学者。在英国和印度政府的支持下,先后进行三次中亚探险。其根据探险经过撰有《沙埋和阗废墟》、《西域考古记》、《亚洲腹地考古图记》等。

目录信息

中译本序言
作者序言
第一章 鸟瞰亚洲腹地
第二章 中国经营西域以及各种文明在中亚的接触
第三章 翻越兴都库什山前往帕米尔高原和昆仑山
第四章 沙漠遗址的首次发掘
第五章 尼雅遗址的考古发现
第六章 重返尼雅遗址、探察安迪尔遗址
第七章 米兰遗址
第八章 古楼兰的探险考察
第九章 沿古道穿越罗布泊
第十章 发现古代边防线
第十一章 长城沿线的考古发现
第十二章 千佛洞石窟寺
第十三章 发现藏经洞
第十四章 得自千佛洞的佛教绘画
第十五章 南山山脉中的探险考察
第十六章 从额济纳河到天山
第十七章 考察吐鲁番的古代遗迹
第十八章 从库鲁克塔格山到喀什
第十九章 从喀什到阿尔楚尔帕米尔
第二十章 考察阿姆河上游
第二十一章 从罗申到撒马尔罕
译词对照表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马克·奥利尔·斯坦因(1862~1943年),也是世界近代文化史上著名的探险家,1862年11月26日生于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的一个犹太人家庭。许多人知道他,不知道斯文赫定。 这本书比斯文赫定的《亚洲腹地探险八年》印刷的精美多了,毕竟相隔十多年。但我还是喜欢斯文赫定,也许是因为...

评分

斯坦因这个名字,常使中国人百感交集。一方面他在新疆和河西走廊发现了多个举世震惊的辉煌文物遗存,几乎完全重塑了世人对那个区域历史文明的看法;另一方面他又以一种帝国主义的作风,掠夺走大量文物。这种对国人而言善恶二重性的最显著事例,就是他1907年在敦煌以不大的代价...  

评分

斯坦因和伯希和因为敦煌文书,在中国变得遗臭万年。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这两个人把中国尤其是西域推向了世界,更多的人来认识中国、认识新疆。 书里的内容很充实。斯坦因虽然是个盗宝者,但是他们那一代人的精神很值得现代沉沦的中国青年学习!书中虽然有些地方对中国的国...  

评分

本书是斯坦因结合自己1900年、1906年和1914年三次在中亚地区探险的经历所作的简单的、更为通俗的汇报(相比之前每次探险之后做的专题报告而言是简略一些的,书中这种痕迹比较明显),行文中三次探险是互相穿插的。 斯坦因本人探索的目标是在原来的中国西域地区,...  

评分

本书是斯坦因结合自己1900年、1906年和1914年三次在中亚地区探险的经历所作的简单的、更为通俗的汇报(相比之前每次探险之后做的专题报告而言是简略一些的,书中这种痕迹比较明显),行文中三次探险是互相穿插的。 斯坦因本人探索的目标是在原来的中国西域地区,...  

用户评价

评分

上世纪初的考古笔记,一些古城的消失并非天灾而是人祸,动乱导致有效灌溉不能维持,绿洲荒弃;王道士那段看了还是很心痛;以及洛山太美了

评分

恢弘志士之气

评分

斯坦因哈佛大学讲座稿。如果他的著述只打算挑一本读,那这本是最好的,没有那么多细节;如果打算全部读一遍,这本也是最好的,因为他的主要探险活动和发现都罗列其中了。

评分

考古游记确实要比考古报告好看得多

评分

即向达1935年译的《斯坦因西域考古记》,新疆人民出版社前两年重出了一版向达的译本,估计修正了一些过时的地名,如35年版的撒马尔干,现在通译为撒马尔罕。广西师大版的装帧是超豪华的,不过有少量错别字。从内容上说,平实的考古笔记读来略显枯燥,但全书可见斯坦因的不畏艰辛甚至死亡的探险精神,这在斯文赫定的书中也可以读到。斯坦因和赫定都是把毕生热情献给了探险和考古事业,以致于都终身未娶。对于斯坦因的行为属于强盗行为,还是更好地收藏了文物以利于研究,我心绪复杂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