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鲁孙是中国饮食文化和掌故杂谈方面具有代表性和传奇性的人物。他以其博闻强记和细腻动人的文字功夫,演绎了一段段“舌尖上的民国史”,功力至深,韵味至长,尤为难得的是,在“吃”之外,唐鲁孙还记录下很多鲜为人知的民俗掌故、宫闱秘闻,以及晚清民国的服饰、手艺、年俗、名人轶事等。本书为唐鲁孙作品集的第六册。
唐鲁孙,本名葆森,字鲁孙。1908年9月10日生于北京,为满族镶红旗后裔,他的曾叔祖父长叙,官至刑部侍郎,其二女并选入宫侍奉光绪,为珍妃、瑾妃。唐鲁孙是珍、瑾二妃的侄孙,他七八岁的时候,进宫向瑾太妃叩拜春节,被封为一品官职。
唐鲁孙先后毕业于北京崇德中学、北京财政商业专门学校,曾任职于财税机构,后只身外出谋职,游遍大江南北,先后客居武汉、上海、泰州、扬州等地。1973年,唐鲁孙退休后专事写作,1985年病逝于台湾。唐鲁孙见多识广,对民俗掌故知之甚详,对北京传统文化、风俗习惯及宫廷秘闻尤所了然,有民俗学家之名。加之出身贵胄,有机会出入宫廷,亲历皇家生活,习于品味家厨奇珍,又遍尝各省独特美味,对饮食有独到的见解,而被誉为“中华谈吃第一人”。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像梁实秋和唐鲁孙笔下的那种吃法,即使在梦中也找不到!”两位笔下何止是饮食,是时代啊。
评分要说清楚这一套书究竟好在哪儿,挺难。书里写的东西很杂,也未必精致唯美,但就是让人踏实。正如这书名大杂烩:青菜丸子猪肉粉条白豆腐乱七八糟稀里糊涂一大锅煮开,放些面块下去咕嘟咕嘟,捞出,一勺麻油浇上,淅沥哗啦灌下肚——有底了。打个饱嗝,一嘴的北平味儿。
评分懂得真多,但是离现在的生活太远了,十分难以带入。3.11读毕
评分以年高尊者,津津有味大谈怪力乱神,既如其亲历亲闻,连“子不语”的教诲都抛诸脑后了吗?其不学可想而知。
评分果然很杂,剧目赏析、北平早年吃喝玩乐、所见的风流才子、南北文化、甚至还有清朝服饰考(不大严谨就是了),然后还有一堆不知道出处的八卦、秘闻 这种专栏、报刊文章(回复读者那类),也只能在全集里出版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