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自云:我这些偶尔被人误会为 “美食文字”或“食经”的烂货,其实是另一种想得太多的成品。正因为自己写吃,所以又丢不开老毛病地开始联想关于饮食书写的种种,想它在今日获得崇高地位之奇怪,想读者和市场对它之渴求的原因,当然更想到了它的前世今生。一边想,一边写,便写成了这副模样。
本书为梁文道食评文集《味道》系列之一,主要谈论“吃”的社会意涵,挖掘不同场合、不同人群、不同社会、不同时代人们“吃”的不同内容与逻辑,引出“吃”作为不可或缺的社会纽带的意义,正是“吃”联结或区隔了不同的个人与群体。
1970年生于香港。1988年开始撰写艺评、文化及时事评论,并曾参与各种类型的文化及社会活动。现为凤凰卫视评论员,《南方周末》、《南方都市报》等中国内地、香港及马来西亚十余份报刊杂志专栏作家。主要著作有《常识》、《我执》。
大概味觉迟钝的缘故,我对吃从来不感兴趣。小时候觉得最最好吃的东西就是肯德基了,到现在二十几岁,你问有什么好吃的,我多半还是想到肯德基——在这方面,我属于彻彻底底的屌丝。 美食既与我无缘,加之平时饮食规律混乱、食欲时有时无,对吃就更起不来兴趣了。故而每次看...
评分 评分作為鐵杆書迷,本人狠狠狠狠……希望梁文道能仔細、認真、不盲目地、好好地出本像樣兒的、自己的書…… 梁文道從常識到這本東西……嚴格來講,都不算是他真正的作品。 而他這本東西的文字和要表達的意思,好像在說:作為社會意義下的人,又是知識份子,又是所謂文化人、媒體人...
评分梁文道是个读书人,也是个写书的人,先不谈他写的书能不能流芳千古(他自己应该也没有这个意图),我只是单纯希望多一些这样的作者。不会试图告诉读者该怎么做,只是写一写自己对生活的体验,真挚的不虚伪的。这样就够了,可是很多作者做不到这一点,他们自我感觉良好,在...
不少美食书都在炫耀作者口福不浅,看得人半夜流口水之余又自叹囊中羞涩,还好梁文道另辟蹊径,在有意思的基础上还不让人觉得居高临下,挺好。
评分还算是有趣,更加喜欢食之白话一书,均是饮食之书,趣味不同,且食之更有文化
评分食色性也,但“食”也有大學問,吃什麽,怎麼吃,聽道長娓娓道來。
评分3.5。everything is politics,吃也不例外。
评分感觉比第一宗罪要好!虽然也是专栏文章,但是每章都力求在短小的体裁内写明白一件事情,而不是蜻蜓点水。整本书基本是围绕对于食物的文化观念和产业链条的反思展开,让我们看到,在全球化的今天,不能光享受它的便利,也要想想整个产业上涉及到了多少人,对他们有什么影响。同时,我们面对食物时很多既有的观念是否是我们的自大和自我为中心,把自己放小一点,放到旁观者的位置上,用尊重的眼光看向其他的文化,是不是会有更包容的眼光和襟怀。不要以自己的中产生活方式为准则,甚至不要只以人类的享受为准则,earth friendly的要义是要看到其他地区的人类,人类以外的物种,我们是否剥夺了他们的生存,为了自己的物欲降低了他们的生活质量。地球很坚强,已经经历过太多苦难,我们的不加节制,伤害的最终是人类而已。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