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毡上的北魏皇帝》从北魏皇帝的即位仪式,看民族政治传统的遭遇、碰撞与变异。
海豚书馆系列之《黑毡上的北魏皇帝》,全书共分为五个部分,分别是一、孝武帝元脩的即位仪式与“代都旧制”;二、内亚传统中的可汗即位仪式;三、内亚传统作为一个方法;四、内亚传统的连续性与中国历史的内亚性;五,附录一:内亚视角的北朝史,附录二:耶律阿保机之死。作者从北魏皇帝的即位仪式的代北因素入手,一方面观察拓跋 鲜卑政治传统与华夏传统的遭遇、碰撞及变异,另一方面考察鲜卑旧俗(所谓代都旧制)与内亚政治传统间的联系。
罗新,男,1963年生,历史学博士,现任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教授。,研究方向为魏晋南北朝史、中国民族史,代表作有《中古北族名号研究》等。
首先罗新老师这部书考据精细,关于内亚文化探微独到,的确是不可多得的优秀书籍,不过对附录耶律阿保机之死罗新老师给出缘由。心有却疑虑。 罗新老师在在书中说,耶律阿保机继汗位应该有一套,纵马,坠地,丝带绕颈,昏迷后所出在位年限,阿保机因为说出的时间较少。所以在称汗...
评分此书从《北史》中关于北魏孝武帝元脩即位仪式的一则史料出发,考察了举毡称汗传统;可汗在即位仪式上被要求在勒到几乎窒息时说出自己的在位年限, 进行承诺,从而限制可汗权力;还有可汗在即位之前需要说“父兄仍在”这样的政治客套话,由于这些习俗在不同时期、地域的内亚部族...
评分证据太薄弱了,脑补的程度有点大。 我记下来好几处都存在作者先定论点然后拼凑史料的嫌疑。比如明明只有“若干个贵人举起首领旋转N遍”是不同时空下的史料的共通点,却推广成其余史料不同的部分也可以互相补充,认为从耶律阿保机到十世纪的可萨人的首领都要经历马上颠下、被人...
评分回家的路上看完這本小書,感覺給我的震撼比隨手買的芥末花生還嗆(笑)。 其實之前閱讀杉山正明等日本學者時就已經給我這樣的觀念,就是觀察來自於大漠草原上的民族,應該運用另外一種史觀跟視角去看待之。本書作者羅新做為魏晉南北朝史跟民族史的專家,告訴了筆者這樣的一個詞...
评分全书围绕内亚游牧民族的即位仪式,为中国古代史上的游牧民族政权找到了新的研究视角。固然,勒颈还是坠马,黑毡还是白毡,各个史料之中的细节存在差异,认为内亚游牧民族拥有同一的政治仪式传统还是主要依据著者的想象,但是考虑到各个部族所处时间和地理位置的不同,仪式中间...
简明扼要的一本小书。最后对内亚史的思考很有趣。其实这本书的研究方法和“新清史”相似之处多于相异之处,表明内陆亚洲元素不仅是清代的特征,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曾多次出现。
评分添加些人类学材料的比对,可能会更充实立论一些。
评分非常好看。1、内容可分两大块,一是对可汗即位仪式的挖掘,从中提炼出即位仪式的“内亚传统”,进而以这一“内亚传统”脑补耶律阿保机之死;一是提出“内亚视角的北朝史”这一理论范式。但两者之间存在着比例失调——太小的例证和太大的理论抱负。当然本来也只是大家小书,无须苛责。2、所谓“内亚视角的北朝史”与“华夏本位的北朝史”有视角与旨趣的不同:一则以内亚观北朝,以北朝反观内亚,以期在这一循环中照亮内亚传统之整全面貌;一则以华夏观北朝,以北朝反观华夏,解答隋唐制度之渊源,理清汉唐之间的线索。当然,“内亚视角”最终也必然回归“华夏本位”,绕道内亚只为更深入地理解华夏。3、将内亚性和华夏性作为(大)中国的两个构成因素,进而以“内亚视角”统摄新清史的研究取向,太阳底下无新事,解构新清史的解构。
评分从北魏皇帝的即位仪式入手,畅谈内亚视角下的中国史。虽然只是一本薄薄的小书,但考据详尽,论证有力,已经大致构建起一套新的中国史观体系,对传统华夏视角下的中国史,是一个有力的对照与补充。
评分非常不错。那天会上有人对内亚的共性提出疑问,我想说,内亚各个民族的差异不用研究人人都能看到,共性是近年来通过研究得到的新成果,人家也没有否定差异啊。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