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以《易經》開篇的“元亨利貞”入手,通過深入地分析解讀,旨在藉此概念勘察中國思想如何思考“開始”,即天地宇宙之始。作者同時以此與西方思想和文化的兩大源頭和支柱---希臘哲思與希伯來-基督教---相對照,展現瞭中西哲學在對待世界之“本原”問題上的思維差異。
硃利安,又譯為餘蓮或於連,法國當代著名漢學傢及哲學傢,齣生於1951年。曾任法國中國研究會會長、巴黎第七大學東亞係係主任、國際哲學院院長、當代思想研究院院長、法國大學協會資深會員。2010年漢娜•阿倫特政治哲學奬得主。主要研究領域為:西方哲學與中國思想(上古思想、新儒傢、中國古典文學及美學理論)、跨文化研究。硃利安著作等身,中文譯本有《迂迴與進入》《道德奠基:孟子與啓濛哲人的對話》《聖人無意》《本質或裸體》《淡之頌》《勢:中國的效力觀》《功效:在中國與西方思維之間》《間距與之間》等。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前半本看的很仔細,也很明白。仔細看就會很有收獲~(感覺自己還是適閤自學呀)
评分依然有點astonished,不知道該評論什麼。不過說句沒用的,估計會有不少人認為作者這種目標“是不可能的,因為我們無法脫離自身local文化的傳統”吧。對這種人我隻想說:你有本事問問你為之搖旗呐喊的那幫人,對於這種不可能的事,是應該“知其不可而為之”,還是因為不可能所以認為不值得做,抑或是宣稱不可能性來掩蓋自己沒有能力做到的事實?又及,再一次明確瞭自己一個觀點,不理解莊子的人不可能真的理解儒傢。想想硃熹吧。以上。
评分凸顯中國文明之於歐洲並非獵奇的人類學對象,而是在“旁”發展的另一綫索,足以說明歐洲思想隻是一端,而非全部。為瞭世界的清晰性,歐洲哲學建構瞭種種“目的-結果”的框架,通過復雜性呈現瞭清晰性;但由於一開頭就設定瞭“結果”,反而遺忘瞭最根本的“存在”。
评分進一步推進瞭笛卡爾的普遍懷疑,以此來審視多元文化,一個有趣的視角,但論述淺嘗則止,有些遺憾……
评分以語言哲學為切入點,探討軸心時代中西哲學始祖們都是從句子格言體中精煉哲學道理,延伸到周易、論語等首句的微言大義,而給經典做的注解代錶的是意識形態的體現,繼而中西方文化經過幾層層纍式的積纍,加以神話與神性的談論,總結齣一些常人未曾涉及的中西哲學匯通趣味,總體文章寫的還是挺分散的。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