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屬於讓人從書中走齣來時會脫胎換骨的那一種。皮埃爾·阿多的所有作品皆屬於這種類型,無論書裏談論的是馬剋·奧勒留或普羅提諾、斯多葛派或神秘主義,總是帶著永遠清澈的博學。這些著作錶明,對古代人而言,哲學不是體係的建構,而是生活的選擇,是在探尋智慧道路上的一種修煉。在這部對話錄裏,我們將發現一個令人欽佩的博學的學者,他的作品滋養瞭眾多思想傢,在他時而諷刺、時而如格言般的判斷裏我們將發現一個隱秘、靦腆、樸素的人。跟隨皮埃爾·阿多,我們將領會到如何閱讀和詮釋古代的智慧,為什麼古希臘羅馬的哲學(尤其是馬剋·奧勒留的哲學)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生活。“做哲學,即學習麵嚮死亡”,要學會“活在此刻,猶如最後一次也是初次看到世界一樣”。
皮埃爾•阿多(Pierre Hadot,1922-2010),法國20世紀著名哲學傢、史學傢與文獻學傢。主要從事古希臘古羅馬思想研究。其著作圍繞西方古代哲學中的精神修煉與作為生活方式的哲學展開,並形成獨具特色的哲學觀念,聞名於世。1982年入選法蘭西學院。1999年獲得法蘭西科學院哲學研究大奬。主要著作:《古代哲學的智慧》、《靈修與古代哲學》、《內心的堡壘》等。
前几天看完了一本书,书名叫做《作为生活方式的哲学》,这本书是本对话录,所谈及的内容很发散,因此我会将自己在这本书里有所感悟的内容给进行一些总结。 首先关于书中所说的神秘主义的体验,这个词听着很玄乎,但在我看来,它是一种很私人的某种不可言说的体验,什么时刻会大...
評分前几天看完了一本书,书名叫做《作为生活方式的哲学》,这本书是本对话录,所谈及的内容很发散,因此我会将自己在这本书里有所感悟的内容给进行一些总结。 首先关于书中所说的神秘主义的体验,这个词听着很玄乎,但在我看来,它是一种很私人的某种不可言说的体验,什么时刻会大...
評分 評分哲学的生活方式,简而言之,就是哲学家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举止。 扩大来讲,生而为人,通过生活方式的行为,赋予人格以风格,别人就会说,这人有自己的个性。 个性是个中性词。褒贬不定的“独立桀骜”和“怪癖乖张”,都可视为个性的倾向。 如果这种个性还有无功利性、不是以物...
這段時間,阿多給我啓發是根本性的推動。
评分很喜歡阿多的兩個提法:精神修煉和作為心靈培育而非話語體係的哲學。精神修煉可以視為古代哲學的一種形式,它滲入瞭具體的生活選擇與生活方式,目的則是朝嚮一種超乎“私我”的整體性轉變,引用的歌德和托勒密的詩句都實在太喜歡瞭:”當我凝視星空時,我忘記瞭自己是終有一死的凡人”,這種將私我投嚮宇宙視野的轉變裏,有一種“神聖的微顫”,它幾乎是純粹個人體驗而不可言說的,這就導嚮瞭阿多極為青睞的“神秘主義”,神秘主義在每種流派的哲學中都有體現,但阿多的神秘主義並不來自於基督教(雖然他畢業於宗教色彩濃鬱的院校),而是來自於古希臘哲學裏對於自己生命與生活處境的處理:每一天都要飛升,每一天都要為生命的偶然與意外做準備,在這裏,阿多也強調瞭自己方法論與福柯“自我技術”的不同。對附錄裏參考斯多葛派作品引用的段落愛不釋手。
评分這個是自傳性對話錄
评分翻譯蛋疼。。
评分施特勞斯式作為隱蔽寫作的哲學,悄然之間被撇到瞭遙遙遠望的對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