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哲學史(全二冊)

中國哲學史(全二冊)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中華書局
作者:馮友蘭
出品人:
頁數:970
译者:
出版時間:2014-6
價格:110.00
裝幀:精裝
isbn號碼:9787101094077
叢書系列:三鬆堂全集(第三版)
圖書標籤:
  • 馮友蘭
  • 哲學
  • 中國哲學史
  • 哲學史
  • 思想史
  • 中國哲學
  • 中國哲學
  • 中國
  • 中國哲學史
  • 哲學史
  • 中國哲學
  • 思想史
  • 文化史
  • 曆史
  • 學術
  • 兩捲本
  • 通史
  • 經典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馮友蘭先生所著兩捲本《中國哲學史》是第一部具有現代意義的中國哲學史,奠定瞭現代中國哲學史學科的基本框架,至今仍是世界各地許多高校使用的基本教材,是現代中國影響最大的哲學史名著。

馮先生自謂就內容而言,此書有兩點“發先人之所未發,而後來也不能改變的”:一是將先秦名傢分為閤同異、離堅白兩派,二是區分瞭二程思想的不同。實際上,如陳來教授所言,書中例如“孔子的正名主義,墨子的功利主義,孟子的理想主義,老莊的楚人精神,法傢的三種派彆,王充自然主義,《論衡》的唯物主義,以及程硃異同,硃王異同,佛教的主觀唯心論語客觀唯心論”等諸多觀點與提法,亦皆屬創見。

著者簡介

馮友蘭(1895—1990),字芝生,河南省唐河縣人。1918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哲學門,後考取公費留美資格,進入哥倫比亞大學研究院哲學係學習,1924年博士論文齣版後,獲博士學位。歸國後曾執教於中州大學、廣東大學和燕京大學。1928年8月起,任清華大學哲學係教授,並曾任校秘書長、哲學係主任、文學院院長、校務委員會主席等職;抗戰期間隨清華大學南遷,任西南聯大哲學係教授、文學院院長。1952年院係調整後,轉入北京大學任哲學係教授。

馮友蘭先生是我國著名的哲學傢和哲學史傢。他提齣的“釋古”理論對史學研究有方嚮性價值,“照著講”與“接著講”的方法論,則對中國哲學和哲學史的研究具有開創性的指導意義。他本人的學術成果,更是在這兩個層麵都做齣瞭卓越貢獻。“三史釋今古,六書紀貞元”是馮先生對其一生重要著作的總結:馮先生在上世紀三十年代齣版的兩捲本《中國哲學史》是第一部完整的具有現代意義的中國哲學史;主要創作於抗戰時期的“貞元六書”則標誌其“新理學”體係的確立;1946年至1947年,馮先生在賓夕法尼亞大學講授中國哲學史,由其英文講稿整理齣版的《中國哲學簡史》(A Short History of Chinese Philosophy),以及英譯兩捲本《中國哲學史》,至今仍是世界各地許多高校中國哲學課程使用的教材和參考書籍;“文革”結束後,馮先生已是耄耋之年,在“耳目失其聰明”的情況下,積十年之功,“不依傍彆人”,重新撰寫瞭七捲本《中國哲學史新編》,更體現瞭他作為中國哲學的繼承者與發揚者自強不息的精神涵養。馮先生的著作,是瞭解、學習、研究中國哲學的必讀作品,在全世界範圍內都享有崇高的聲譽和深遠的影響。

圖書目錄

自序(一)
自序(二)
自序(三)
新序(一)
新序(二)
第一篇 子學時代
第一章 緒論
第二章 泛論子學時代
第三章 孔子以前及其同時之宗教的哲學的思想
第四章 孔子及儒傢之初起
第五章 墨子及前期墨傢
第六章 孟子及儒傢中之孟學
第七章 戰國時之“百傢之學”
第八章 《老子》及道傢中之《老》學
第九章 惠施、公孫龍及其他辯者
第十章 莊子及道傢中之莊學
第十一章 《墨經》及後期墨傢
第十二章 荀子及儒傢中之荀學
第十三章 韓非及其他法傢
第十四章 秦漢之際之儒傢
第十五章 《易傳》及《淮南鴻烈》中之宇宙論
第十六章 儒傢之六藝論及儒傢之獨尊
第二篇 經學時代
第一章 泛論經學時代
第二章 董仲舒與今文經學
第三章 兩漢之際讖緯及象數之學
第四章 古文經學與揚雄王充
第五章 南北朝之玄學上
第五章 南北朝之新道傢
第六章 南北朝之玄學下
第七章 南北朝之佛學及當時人對於佛學之爭論
第八章 隋唐之佛學上
第九章 隋唐之佛學下
第十章 道學之初興及道學中“二氏”之成分
第十一章 周濂溪、邵康節
第十二章 張橫渠及二程
第十三章 硃子
第十四章 陸象山、王陽明及明代之心學
第十五章 清代道學之繼續
第十六章 清代之今文經學
附 錄
審查報告一(陳寅恪)
審查報告二(金嶽霖)
審查報告三(陳寅恪)
審查意見(國立編譯館)
人名索引
書篇名索引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虽然对比较重要的著作(或者说我觉得大概读完很快就会忘光的著作),我都争取写点豆瓣书评,但是看其他书评时,很遗憾地,抚掌会心一笑时少,对着屏幕咬牙切齿时多。 在内容本身而言,其实儒墨道法这些基本观点大家都并不陌生,尤其是当年有位在相关领域著作颇丰的老师曾经花了...  

評分

纯粹的历史。 引文浩繁,且多是文言。 如非发烧友实在难以有耐心和精力看完全书。 而且读此书必需要安静的地点。 我原本打算在上下班路上看此书的计划是失败的。 读此书不仅是读而已,边读边思考才行。 否则只是走马观花…… 不过此书之价值也正在于此,作者广征博引只为使读...  

評分

我一直倾向于认为把冯友兰当成教中国哲学的教授就可以了,他的东西是属于哲学史的范畴,不能算是严肃的哲学范畴,对于近代中国哲学史的学术发展上很有研究价值,但哲学或者思想上价值不大。    冯友兰的哲学史看透了,其实就是一个美国新实在论内容的洋人穿着中国哲学...  

評分

起初看这本书是朋友推荐的,当时的自己感觉大学生活实在是没有学到什么东西,虽然自己从大一直到大三一直在看书,但感觉自己看的书是没有目的的,是一种逛街似的看书,没有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当自己要为以后的生活开始打算的时候,就想看几本对自己以后人生的道路有路标作用...  

評分

虽然对比较重要的著作(或者说我觉得大概读完很快就会忘光的著作),我都争取写点豆瓣书评,但是看其他书评时,很遗憾地,抚掌会心一笑时少,对着屏幕咬牙切齿时多。 在内容本身而言,其实儒墨道法这些基本观点大家都并不陌生,尤其是当年有位在相关领域著作颇丰的老师曾经花了...  

用戶評價

评分

許多高校基本教材、、、果然是我接觸的高校都太小眾瞭

评分

書的裝幀和紙張很舒服。

评分

曆經一月有餘,終於讀罷馮老先生哲學史。驚嘆子學時代的百傢爭鳴,可嘆經學時代的附會演繹,唯古是中國人難以剋服的心理障礙,政治兩韆年,未能醒悟,最終被西洋大炮所敲碎,卻依然講科學附會於儒道之上,可笑!百年前馮老感嘆沒有近古哲學,現在看來依舊沒有。理、心可以說是中古的兩塊瑰寶瞭,其餘無甚可讀。

评分

買的是這個版本,標記一下

评分

@2016-12-19 15:14:23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