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史(全二册)

中国哲学史(全二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中华书局
作者:冯友兰
出品人:
页数:970
译者:
出版时间:2014-6
价格:110.00
装帧:精装
isbn号码:9787101094077
丛书系列:三松堂全集(第三版)
图书标签:
  • 冯友兰
  • 哲学
  • 中国哲学史
  • 哲学史
  • 思想史
  • 中国哲学
  • 中國哲學
  • 中国
  • 中国哲学史
  • 哲学史
  • 中国哲学
  • 思想史
  • 文化史
  • 历史
  • 学术
  • 两卷本
  • 通史
  • 经典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冯友兰先生所著两卷本《中国哲学史》是第一部具有现代意义的中国哲学史,奠定了现代中国哲学史学科的基本框架,至今仍是世界各地许多高校使用的基本教材,是现代中国影响最大的哲学史名著。

冯先生自谓就内容而言,此书有两点“发先人之所未发,而后来也不能改变的”:一是将先秦名家分为合同异、离坚白两派,二是区分了二程思想的不同。实际上,如陈来教授所言,书中例如“孔子的正名主义,墨子的功利主义,孟子的理想主义,老庄的楚人精神,法家的三种派别,王充自然主义,《论衡》的唯物主义,以及程朱异同,朱王异同,佛教的主观唯心论语客观唯心论”等诸多观点与提法,亦皆属创见。

作者简介

冯友兰(1895—1990),字芝生,河南省唐河县人。191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门,后考取公费留美资格,进入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哲学系学习,1924年博士论文出版后,获博士学位。归国后曾执教于中州大学、广东大学和燕京大学。1928年8月起,任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并曾任校秘书长、哲学系主任、文学院院长、校务委员会主席等职;抗战期间随清华大学南迁,任西南联大哲学系教授、文学院院长。1952年院系调整后,转入北京大学任哲学系教授。

冯友兰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哲学家和哲学史家。他提出的“释古”理论对史学研究有方向性价值,“照着讲”与“接着讲”的方法论,则对中国哲学和哲学史的研究具有开创性的指导意义。他本人的学术成果,更是在这两个层面都做出了卓越贡献。“三史释今古,六书纪贞元”是冯先生对其一生重要著作的总结:冯先生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出版的两卷本《中国哲学史》是第一部完整的具有现代意义的中国哲学史;主要创作于抗战时期的“贞元六书”则标志其“新理学”体系的确立;1946年至1947年,冯先生在宾夕法尼亚大学讲授中国哲学史,由其英文讲稿整理出版的《中国哲学简史》(A Short History of Chinese Philosophy),以及英译两卷本《中国哲学史》,至今仍是世界各地许多高校中国哲学课程使用的教材和参考书籍;“文革”结束后,冯先生已是耄耋之年,在“耳目失其聪明”的情况下,积十年之功,“不依傍别人”,重新撰写了七卷本《中国哲学史新编》,更体现了他作为中国哲学的继承者与发扬者自强不息的精神涵养。冯先生的著作,是了解、学习、研究中国哲学的必读作品,在全世界范围内都享有崇高的声誉和深远的影响。

目录信息

自序(一)
自序(二)
自序(三)
新序(一)
新序(二)
第一篇 子学时代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泛论子学时代
第三章 孔子以前及其同时之宗教的哲学的思想
第四章 孔子及儒家之初起
第五章 墨子及前期墨家
第六章 孟子及儒家中之孟学
第七章 战国时之“百家之学”
第八章 《老子》及道家中之《老》学
第九章 惠施、公孙龙及其他辩者
第十章 庄子及道家中之庄学
第十一章 《墨经》及后期墨家
第十二章 荀子及儒家中之荀学
第十三章 韩非及其他法家
第十四章 秦汉之际之儒家
第十五章 《易传》及《淮南鸿烈》中之宇宙论
第十六章 儒家之六艺论及儒家之独尊
第二篇 经学时代
第一章 泛论经学时代
第二章 董仲舒与今文经学
第三章 两汉之际谶纬及象数之学
第四章 古文经学与扬雄王充
第五章 南北朝之玄学上
第五章 南北朝之新道家
第六章 南北朝之玄学下
第七章 南北朝之佛学及当时人对于佛学之争论
第八章 隋唐之佛学上
第九章 隋唐之佛学下
第十章 道学之初兴及道学中“二氏”之成分
第十一章 周濂溪、邵康节
第十二章 张横渠及二程
第十三章 朱子
第十四章 陆象山、王阳明及明代之心学
第十五章 清代道学之继续
第十六章 清代之今文经学
附 录
审查报告一(陈寅恪)
审查报告二(金岳霖)
审查报告三(陈寅恪)
审查意见(国立编译馆)
人名索引
书篇名索引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2012年12月20日,朴槿惠成为韩国历史上第一位女总统。朴槿惠爱好阅读、书法,很喜欢中国哲学。她曾在多种场合说过:“在我最困难的时期,使我重新找回内心平静的生命灯塔,是中国著名学者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一部中国学术著作,为何会对一位外国总统产生如此影响,它的写...  

评分

中国哲学史的开山之作,其意义又不仅止于开山。哲学史兼含哲学与史学,其意义也同样两分,有人讲,冯先生此作可以超过而不可越过,即是肯定此作的史学坐标意义,而我以为,大陆地区学者以传统西方经院哲学方法治中国哲学史,其成果迄今并无超过冯著《中国哲学史》的。 这部著作...  

评分

中国哲学史的开山之作,其意义又不仅止于开山。哲学史兼含哲学与史学,其意义也同样两分,有人讲,冯先生此作可以超过而不可越过,即是肯定此作的史学坐标意义,而我以为,大陆地区学者以传统西方经院哲学方法治中国哲学史,其成果迄今并无超过冯著《中国哲学史》的。 这部著作...  

评分

纯粹的历史。 引文浩繁,且多是文言。 如非发烧友实在难以有耐心和精力看完全书。 而且读此书必需要安静的地点。 我原本打算在上下班路上看此书的计划是失败的。 读此书不仅是读而已,边读边思考才行。 否则只是走马观花…… 不过此书之价值也正在于此,作者广征博引只为使读...  

评分

起初看这本书是朋友推荐的,当时的自己感觉大学生活实在是没有学到什么东西,虽然自己从大一直到大三一直在看书,但感觉自己看的书是没有目的的,是一种逛街似的看书,没有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当自己要为以后的生活开始打算的时候,就想看几本对自己以后人生的道路有路标作用...  

用户评价

评分

许多高校基本教材、、、果然是我接触的高校都太小众了

评分

历经一月有余,终于读罢冯老先生哲学史。惊叹子学时代的百家争鸣,可叹经学时代的附会演绎,唯古是中国人难以克服的心理障碍,政治两千年,未能醒悟,最终被西洋大炮所敲碎,却依然讲科学附会于儒道之上,可笑!百年前冯老感叹没有近古哲学,现在看来依旧没有。理、心可以说是中古的两块瑰宝了,其余无甚可读。

评分

读了这书发现自己的古文功底很弱了,很多根本是半懂不懂的。还有一个感觉,冯先生引入西方哲学体系来划分中国哲学,似乎并不彻底,有一种机械感。

评分

@2016-12-19 15:14:23

评分

读了这书发现自己的古文功底很弱了,很多根本是半懂不懂的。还有一个感觉,冯先生引入西方哲学体系来划分中国哲学,似乎并不彻底,有一种机械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