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初版于54年,远在文革之前。73年的新版与初版相比,并没有很大变更,绝大多数内容是一字不差的。 我随意地比较了几处不同。其中比较重要的一处是,初版称“仁”的概念是孔子首先提出的,理由是在《诗》和“比较可靠的28篇《尚书》”里没有出现过“仁”字。可是在新版里...
评分这本书初版于54年,远在文革之前。73年的新版与初版相比,并没有很大变更,绝大多数内容是一字不差的。 我随意地比较了几处不同。其中比较重要的一处是,初版称“仁”的概念是孔子首先提出的,理由是在《诗》和“比较可靠的28篇《尚书》”里没有出现过“仁”字。可是在新版里...
评分这本书初版于54年,远在文革之前。73年的新版与初版相比,并没有很大变更,绝大多数内容是一字不差的。 我随意地比较了几处不同。其中比较重要的一处是,初版称“仁”的概念是孔子首先提出的,理由是在《诗》和“比较可靠的28篇《尚书》”里没有出现过“仁”字。可是在新版里...
评分这本书初版于54年,远在文革之前。73年的新版与初版相比,并没有很大变更,绝大多数内容是一字不差的。 我随意地比较了几处不同。其中比较重要的一处是,初版称“仁”的概念是孔子首先提出的,理由是在《诗》和“比较可靠的28篇《尚书》”里没有出现过“仁”字。可是在新版里...
评分标题这种说法有点达尔文主义,但这是赤裸裸的现实,无论我们如何怀念古代的虔诚与高尚,它终究也会淹没于改革的喧嚣与历史的荒烟漫草中。 为了方便叙述,不得已还是分流派好表达一些,虽然我知道这种分类并没有什么意义,无意褒贬,方便耳。孔子,墨子,子思,孟子,杨朱,庄...
大节一失,余无足观
评分哲学 中国
评分1973
评分感觉以前的人写东西更有趣,本来只是图个便宜在沈阳的地摊上买的,一开始都没打算看,真没想到原以为很古板的东西在挤满人的火车上都能看一大半,一想文革真是害了多少文人。
评分弄清了马克思主义历史观是什么样子,以后就可以避免类似的陷阱。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