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标签: 吴晓东 文学研究 文学批评 文学理论与文学批评 文学性 中国现当代文学 文学 现代文学
发表于2025-01-22
文学性的命运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本书作者一直关切文学性的问题,并始终坚持在文学研究中贯彻文本细读原则,强调艺术感受力、文学悟性、审美精神对文学研究的重要性。另一方面,本书也试图把文学性进行多向度的理解,尊重与还原文学在其历史进程中固有的丰富性与复杂性,进而尝试深入理解文学在其创作与被阅读的过程中所关涉的心灵活动和精神历程。
吴晓东,黑龙江省勃利县人。1984年至1994年于北京大学中文系读书,获博士学位。现为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著有:《阳光与苦难》、《象征主义与中国现代文学》、《记忆的神话》、《镜花水月的世界》、《从卡夫卡到昆德拉》、《漫读经典》、《文学的诗性之灯》、《二十世纪的诗心》、《废名•桥》、《20世纪外国小说专题》等。
吴晓东的书是我一直迷恋的。但是今天听了老师的课以后发生一个新的疑问,是不是我们这一代年轻人真的抱着:今不如昔的观点在生活?文学性被政治规训后,文学被政治介入真的没有价值了吗?似乎我的思考发生了变化。
评分当下中国文理类东西,大多不值一读,薛毅算个例外。批判它们是浪费时间。现今本身就处在全球文化融汇、争竞进程中。他们的社会身份决定了必须要保,而我们,应往上走。这不是无法解决、调和的矛盾冲突,可以是云归云,土归土。中国文学破局前景在豆瓣,中产阶层商业文学。心平气和向日本看齐。看这样一本书,两点,权威学者,其发言,代表学术界长期经验迭代与共识。知晓没坏处。认不认同、实不实用是自己的事。研讨的心灵氛围,在当下中国社会语境还蛮稀缺的。没肉吃,也可以喝口汤润润喉咙。注意到自己与学者的区别,薛毅是解释与分析型,我是综合与设计型。他那种话语方式我毫无兴趣。当老师与学者该他那样。北京大学中文系,嘿,好响亮的招牌,好脓包的水准。用洪老帮主话来说,有啥屁用。一帮未修炼成人形的文学鳖罢了。
评分实乃拼凑之作,有对话,有论文,有笔记,有作家专论,也有主题式的考察。但贯穿其中的,是吴晓东想指出文学的复杂性,尤其是对“文学性”的定义和以之评价作家和作品及文学现象时的标准之难。所以,他才在文学理论与阅读作品之间,在文学自律和文学所在的历史的、社会的语境之间寻求平衡。他想在20世纪复杂的中国历史中阅读与评说文学,而不是抽离历史语境,所以他不赞同北岛后来的自毁朦胧诗作的观点。这种复杂性,其实也是作家写作时的依据,是他们不得不面对的现实,也催生出不少直面困境的实验和佳作,优秀者乃穆旦。他对40年代诗歌的论说可以做很好的说明,即“社会历史的错综复杂,促使中国新诗派把诗歌理解为诸种张力、诸种因素、诸般现象的矛盾统一,这正是中国新诗历史性综合的真正含义。”
评分阅读吴老师新作无比开心,心情一下子安静下来了。吴老师对于文学性的关注,使文学研究回归文学性的探求,以及他对于文本的细密、敏锐的洞察,对文学性足够的虔诚,都让我感动。代序《与洪子诚先生对话》较为重要,洪爷爷提问老辣精道,对话给予我反思自身理论视野的契机。这本书相比于作者早些的著作,似乎存在着注重研究者的直感体验、淡化理论架构的趋向,越发变得平易温和。
评分吴老师的书都是经典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文学性的命运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