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族之家》是屠格涅夫六部长篇小说系列中的第二部,是其中最为优美动人的一部,写于1859年。这是一部感人至深的爱情小说,也是一部深刻反映时代的社会小说。其中每一个人物的命运,他们的爱情经历与悲欢离合,都和他们所处的时代和历史现实紧密相关。作品中每个人物的性格特征都具体地表现出时代和历史的烙印,他们在恋爱中所表现出来的个性特点和利害考虑,都是一种人在特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的人性表现。艺术的形象思维的产品能够达到如此高度的思想概括程度,在世界文化史上并不多见。因此,这部小说成为世界文学史上不朽的经典。
伊凡·谢尔盖耶维奇·屠格涅夫(1818~1883),俄国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出生于世袭贵族之家,1833年进莫斯科大学文学系,一年后转入彼得堡大学哲学系语文专业,毕业后到德国柏林大学攻读哲学、历史和希腊与拉丁文。
19世纪50至70年代是屠格涅夫创作的旺盛时期,他陆续发表了长篇小说:《罗亭》(1856)、《贵族之家》(1859)、《前夜》(1860)、《父与子》(1862)、《烟》(1867)、《处女地》(1859)。其中《罗亭》是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塑造了继奥涅金、皮却林之后又一个"多余的人"形象,所不同的是,罗亭死于1848年6月的巴黎巷战中。
屠格涅夫是一位有独特艺术风格的作家,他既擅长细腻的心理描写,又长于抒情。小说结构严整,情节紧凑,人物形象生动,尤其善于细致雕琢女性艺术形象,而他对旖旎的大自然的描写也充满诗情画意。
屠格涅夫在"贵族之家"这部小说里,主要描述了两家“贵族之家”:卡列京一家和费奥尔多.拉夫烈茨基一家。莉莎和她姑婆,母亲这祖孙三代三个女性平时还能和睦相处,然在关键时刻,由于立场,理念的不同而产生不可调和的矛盾。莉莎受那表面优秀内心是小人的潘申的执意追求,且她也知...
评分说起文学之林的现实主义著作, 我脑海中首先浮现的便是法国与俄国的诸多作品。 如果说, 以巴尔扎克、左拉为代表的法国现实主义作家们描绘了“卑鄙的群像”的话, 那么, 以托尔斯泰、屠格涅夫为代表的俄国现实主义大师们则雕刻了“苦难的群像”。 其区别在于, 法国现实主义...
评分一提起屠格涅夫的《罗亭》大家想到的就是“思想上的巨人,行动上的侏儒”。今天,我要替罗亭鸣不平。 如果你只读了故事简介或者小说的一半,那样你才会说出这么不负责任的话! 如果他是行动上的矮子,他会“为大家做一点哪怕是微不足道的好事而 头发几乎全白了,腰背佝偻着,...
评分翻开屠格涅夫的小说吧。从数据库里掏出的文献正散发着批评家的怪味儿。赶快翻开原著,用俄罗斯清新的乡土气息将之驱散。 怪了,这个词儿——批判现实主义,没什么俄罗斯味儿,倒是一股苏联味儿。真不知道这个词是怎么界定的,但也不要紧。当你把原著看作第一位时,批评家的道道...
评分《罗亭》与《贵族之家》是我大三时读过的屠格涅夫的短篇。喜欢和力荐它们的缘故,是我觉得,主人公和自己……哦不,应该说是自己跟主人公在某些方面多少有点儿相像。 《罗亭》一书中,主人公的悲剧也许在于:罗亭聪明睿智,善解人意,能够引导人们看到未来崭新的希望,...
小说还是相当细腻的 贵族之家 故事线和人物性格都比较单一 但塑造的世界是丰富的 人物的感情如果非要用一个词来形容 那就是“真挚” 在屠格涅夫的小说人物里能看到托尔斯泰小说人物的原型|雏形,然托尔斯泰的小说人物的复杂性却有了很大的升级。但我们确能看出屠格涅夫对托尔斯泰的影响之大。全书中令我最为难忘的瞬间就是浮夸和真诚的pk,气急败坏的潘申问男主角拉弗列茨基:“如今你回到俄罗斯,你究竟打算做什么呢?”“种地,”拉弗列茨基回答,“并且把尽力把地种好。”这组对话堪称精辟。 不过,贵族之家时代背景还是比较弱的,有闲一族基本就是空读书空欧化而无作为,可是在19世纪那样的事态下确实也没什么好作为的;从米哈伊列维奇和拉弗列茨基的争吵中就可以看到;屠格涅夫在此处理阶级矛盾的问题上是几乎不涉及不发言的态度。
评分物是人非。拉夫列茨基的软弱造成自己悲剧的命运。他思前顾后,忧郁不决,连潘申都不如。他姐姐格拉菲拉临走时对他说,无论在哪儿你也成立不了一个家,你只会一辈子漂流在外。这样的一个男人学会种地了又有什么用?丽莎真是没眼光。
评分又一个多余的人 2019年2月再读一遍,这次的感觉比之前更真切了。看到的人物也更加丰满了
评分#2018读书#(19/100)虽然丽莎和拉夫列茨基的爱情并没有获得圆满,但是不知不觉中就会被屠格涅夫的文字吸引,屠格涅夫的文字太优美了,他对痛苦的表达,都是那种像是点在花瓣上的露水,悄悄滑落只留下一行水痕...丽莎和拉夫列茨基两个善良而又纯洁的人,因为各自的原因,最终还是放弃在一起,这种凄美的爱情故事似曾相识,就像张爱玲笔下的家茵和宗豫,但是却是用屠格涅夫独一无二的笔尖记录下来的。最让人感慨万千的就是八年后,丽莎和拉夫列茨基的重逢,他看着她,她却把头埋的更低了...即便一生都无法放下,但求萍水相逢。有人可能会觉得他们二人对爱情顾虑太多,不够果敢,可这又何尝不是残缺之美呢?
评分2020已读004 【藏书阁打卡】今年读的第二本俄文书。被巴黎式西方作派深深伤害了的男主,和俄国土生土长笃信宗教的女主,两人之间的爱情是个不怎么美丽的误会,本质上跟奥涅金差不多,只不过这里的爱情没什么说服力,最大的障碍还有点狗血。男主作为女主的远房表舅,戴了绿帽后一心想找个“真正纯洁的女孩”(呕),还没确认妻子真的死了就急于表白,结果误人害己。好在作家苦心安排了大段人物背景描写,勉强解释了男女主性格的形成原因,于是这个故事也只能当做隐喻来理解。屠格涅夫的文笔还是很好的,刻画贵族庄园里形形色色的小丑和贵妇人栩栩如生,风景描写也如诗如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