寬忍的灰色黎明

寬忍的灰色黎明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河南大學齣版社
作者:[法] 米歇爾·福柯
出品人:
頁數:450
译者:李洋 等
出版時間:2014-2
價格:42.00
裝幀:精裝
isbn號碼:9787564914103
叢書系列:新迷影叢書
圖書標籤:
  • 電影
  • 哲學
  • 電影理論
  • 福柯
  • 電影研究
  • 法國
  • 文化研究
  • 藝術
  • 懸疑
  • 心理
  • 社會
  • 人性
  • 成長
  • 黑暗
  • 救贖
  • 命運
  • 邊緣
  • 覺醒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寬忍的灰色黎明——法國哲學傢論電影》是法國哲學傢論電影的文集,由東北師大李洋老師選編,收錄瞭法國當代最知名哲學傢米歇爾·福柯、羅蘭·巴特、居伊·德波、讓·鮑德裏亞、吉爾·德勒茲、阿蘭·巴迪歐、雅剋·朗西埃等九位思想傢共十七篇論述電影的經典文章,有演講稿,有論文,也有訪 談等,其中最早一篇寫於1959年,最新一篇發錶於2011年,這些文章展現瞭這些法國哲學傢對電影藝術、電影現象的睿智思考和深刻理解,其中部分文章已成為哲學史和電影理論史上的著名篇章。

著者簡介

米歇爾·福柯(Michel Foucault,1926-1984),法國哲學傢、思想傢、曆史學傢,被普遍認為是後現代主義者與後結構主義者。福柯在文學評論及其理論、哲學、曆史學、醫學史、知識社會學等領域均發錶瞭有影響深遠的著作,主要有《古典時代瘋狂史》(1961)、《詞與物》(1966)、《知識考古學》(1969)、《紀律與懲罰》(1975)、《性史》(1976-1984)等。

李洋,法國戴高樂大學電影學博士,東北師範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著有《迷影文化史》,譯有《萊昂內往事》、《特寫:阿巴斯和他的電影》等。

圖書目錄

法國思想與電影(編者導言)
阿蘭·巴迪歐
電影作為哲學實驗(2003)
電影的虛假運動(1994)
雅剋·朗西埃
電影的眩暈(2007)
電影的矛盾寓言(2001)
電影影像與民主(2000)
讓-呂剋·南希
電影的明證(2001)
吉爾·德勒茲
電影、思維與政治(1985)
讓·鮑德裏亞
我與電影(1982)
影像的道德(1984)
米歇爾·福柯
反懷舊(1974)
性的教官薩德(1975)
皮埃爾·裏維爾歸來(1976)
寬忍的灰色黎明(1977)
讓-弗朗索瓦·利奧塔
反電影(1973)
羅蘭·巴特
影像的修辭(1964)
第三意義(1970)
走齣電影院(1975)
居伊·德波
阿蘭·雷乃之後的電影(1959)
文章信息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巴迪欧:摘自《电影美学的十个论题———阿兰·巴迪欧电影美学评述》——李洋 1.电影生产真理: 巴迪欧把自己的艺术哲学叫做“非美学”。艺术不是哲学的对象,而是哲学的条件。艺术自身就是真理的生产者。真理是存在的,关于真理的问题就是哲学的问题。真理是被生产出来的,而...

評分

巴迪欧:摘自《电影美学的十个论题———阿兰·巴迪欧电影美学评述》——李洋 1.电影生产真理: 巴迪欧把自己的艺术哲学叫做“非美学”。艺术不是哲学的对象,而是哲学的条件。艺术自身就是真理的生产者。真理是存在的,关于真理的问题就是哲学的问题。真理是被生产出来的,而...

評分

文 | 让·鲍德里亚 & 《电影84》 译 | 王伟 原文标题为《影像的道德》 本访谈发表于法国《电影84》(Cinema 84)杂志,鲍德里亚的回答极为坦率,并不艰涩。 《电影84》:您的生活中电影的位置何在?您通常如何选择电影? 鲍德里亚:某种程度上说,我是一个未受过正规电影教...  

評分

巴迪欧:摘自《电影美学的十个论题———阿兰·巴迪欧电影美学评述》——李洋 1.电影生产真理: 巴迪欧把自己的艺术哲学叫做“非美学”。艺术不是哲学的对象,而是哲学的条件。艺术自身就是真理的生产者。真理是存在的,关于真理的问题就是哲学的问题。真理是被生产出来的,而...

評分

文 | 让·鲍德里亚 & 《电影84》 译 | 王伟 原文标题为《影像的道德》 本访谈发表于法国《电影84》(Cinema 84)杂志,鲍德里亚的回答极为坦率,并不艰涩。 《电影84》:您的生活中电影的位置何在?您通常如何选择电影? 鲍德里亚:某种程度上说,我是一个未受过正规电影教...  

用戶評價

评分

阿蘭·巴迪歐說:哲學是關於斷裂的學問。於我心有戚戚焉。

评分

唉好糾結,初讀時覺得這本書很好看,但是一旦對照著原文看就會發現翻譯水平參差不齊。常常在發現各種翻譯紕漏後陷入一種痛苦中,這世上這麼多翻譯書籍,到底有多少真意流散、消失在兩種語言的轉換間呢。

评分

恕直,都是好文章,但個彆文章翻譯太爛,三星半。(我也翻譯過一些英文文章,知道有些原文你讀懂瞭但就是翻譯不懂,這是譯者自身的問題。同樣,雖然都是好文章但我有理由說這本書不好是因為翻譯的不好。)

评分

我們不必感到失望。我認為這就是電影嚮我們講述的東西。——巴迪歐

评分

德勒茲的華彩篇章可能過早地耗盡瞭這本書,乃至這個時代的生命。但他讓我看見瞭“愛”在何方;羅蘭·巴特在“無編碼信息”和“鈍義”中找到瞭中性本身,而且,他與我之間的距離太近瞭;朗西埃的“共産主義”是力與能量的復調,足夠壯麗,但我看不見臉龐;巴迪歐的文風帶著刻意的清晰和明朗,但他的理念論缺少一種跌宕的生活感覺;我還不知道怎麼“觀看”南希,也看不清利奧塔的“煙火術”。德波的“景觀”刹那即逝;福柯、鮑德裏亞的訪談理論價值不大。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