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标签: 反乌托邦 乔治·奥威尔 外国文学 反乌托邦 思想 小说 经典 文学 1984
发表于2025-05-04
一九八四 (精装插图典藏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2013年夏天,斯诺登的爆料使得《一九八四》飙升亚马逊畅销榜,“棱镜门事件”引爆的不仅是民众对隐私泄露的忧患,更多的是触及了人骨子里对自由、尊严与爱的敏感和尊崇!正如《发条橙》的作者所言:“多一个人读奥威尔,就多一份自由”。因此《纽约客》说《一九八四》“值得我们再读一读”。
1.入选英、美、德、法多国中学生必读书目。被一部分读书人视为死前必读图书之一。
2.被译为60多种文字风靡100多个国家,全球销量超过5千万册。
3.被《时代周刊》评为“百部最佳英语小说” ,入选兰登书屋“20世纪百部英语小说”。
4.书中的术语和小说作者已经成为讨论隐私和国家安全问题时的常用语。书中的一些词语,如“思想罪”、“新语”、“双重思想”、“老大哥”、“犯罪停止”等已收进英语词典。
5.最具收藏品鉴价值的版本。
台湾远流经典新译No.2,2012最新译本,汲取诸经典译本精华;最新国家插画师作品首次收入,60多幅珍贵资料图片精彩呈现;陆建德作序,李银河、何怀宏解读,不一样的角度,最具纵深度的剖析。
小说讲述了一个爱情与自由在极权政治下异化的故事:
相爱的时候,女主人公说:彼此揭发告密,都不算背叛,只有彼此不再相爱,才是背叛;被试探时,牺牲生命、背叛国家、无辜杀戮、硫酸泼儿童,都可以去做,唯独两人分开做不到,因为“他们不能影响你的内心”。从“101”房间出来后,男女主人公偶然相遇,言及爱与背叛,轻描淡写,毫无情谊——“他们真的可以影响人的内心” ……
这个爱情悲剧只是这部小说的表象,最震撼人心的其实是关于专制面目的揭示,以及跨越时空和文化背景传达给读者的前世今生相识感。
乔治•奥威尔(George Orwell,1903—1950),英国记者、小说家、散文家和评论家。1903年生于印度,在英国成长。少年时入读著名的伊顿公学,毕业后因成绩一般、家境不富裕无力攻读大学,考取了公务员,被派到缅甸任警察。1927年辞去公职回到伦敦,开始从事文学创作。1936年,参加了西班牙内战。因伤回国后又被划入左派,不得不流亡法国。二战中,在英国广播公司(BBC)从事宣传工作。后来又从事专栏书评写作。1950年死于肺病,年仅46岁。乔治•奥威尔一生短暂,但他以敏锐的洞察力和犀利的文笔审视和记录着他所生活的那个时代,作出了许多超越时代的预言,被称为 “一代人的冷峻良知”。代表作有《动物庄园》和《一九八四》等。
译者徐立妍,台湾新锐译者,毕业于台湾师范大学翻译研究所,译有《污点》《以色列:新创企业之国》《泰丝家的女儿们》等。
直到这本书才对“乌托邦”有一个具象化的感觉。全文最让我恐怖的不是“电屏”,不是真与假的历史,不是绝望的乌托邦社会,而是要从心底去要一个人的爱。杀死一个人最彻底的办法大概就是改变他的一切,从整个的人格以及内心,这个人的存在再也无一点点意义可言。死亡真的不是可怕的事情。
评分本来是预警,结果却成了操作指南…奥威尔你憋屈不????
评分这是一个能把人逼疯的年代,令人想起斯大林时期的苏联。黑白颠倒,放弃信仰,放弃个性自由,而不见得会活下去。
评分奥威尔是局外人,他冷静的观察,理智的分析,最后得出了天才的预言。而扎米亚京所经受的是切身的疼痛。俄罗斯土地上所经受的一次又一次的劫难,民族精英们所遭受的一次又一次的流放,话语被一次又一次的禁锢。因此他的述说带着一种切肤之痛,也就带着深深的怜悯。扎米亚京的悲剧在于他不属于他的时代,在人们为政治体制的归属所奔忙时,他舐到了人性的肌体上被割伤的血痕。 当没有我,只有我们的时候,世界将会怎样?这也是乌托邦的致命悖论,我被我们所吞噬,个体被总体所吞噬,人被社会所吞噬。人异化的最高等级不是物的异化,而是体制的异化。
评分令人恐惧与沮丧。为什么唯一有效的反抗手段竟是自杀。
自从一九九零年夏天来美,身不由己一直有国难归。去年十月,有友人约我从华盛顿回北京去讲学,我一口就答应了。 八年中,多少至亲好友一个接一个谢世了。远一些的不说,前年六月,董乐山从北京寄来《汪曾祺悄然归去》的剪报。曾祺和我相知六十多年,九零年夏我离京前曾到他家...
评分爱国主义“名言”集萃——智者的思考是愚者的明灯 1.集中体现于政府的公权力,是决定社会状况的最重要因素了,它是最大的真善美与假恶丑的策源地和总闸门,社会的“技术中心”和“能量中心”;同时,……公权天性是恶棍,要公权能够低耗高效不作孽,只有“把统治者关进笼子里...
评分奥威尔在书中得出了一个必将到来的悲观结论,我始终不能明白,为什么多数人总是对此视而不见。 我对于1984的看法是:这是一部极为悲观的作品,那种绝望的悲观如同饥饿,寒冷或者肉体的痛楚,你以为用冷漠可以咬牙坚持过去,但结果只是一再证明自己的软弱无力。 造就那种悲观...
评分《1984》中有一个很小的细节,读到的时候我惊了一跳。 大洋国的外围党员每天早晨醒来之后,都要在电幕的监视下做一套体操。其中有一节“指尖碰脚趾”的动作,是温斯顿最痛恨的。每次一做这个动作,他都会“从脚踵到屁股感到一阵剧痛,最后常常又引起咳嗽的发作。”他原本正陷于...
评分这里说的译本分别是董乐山、刘绍铭和孙仲旭的译本,这三个译本流传比较广,质量也都不错。本文试图通过一些译例,结合原文,来简要比较这三个译本。 第一部 第一章 Down at street level another poster, torn at one corner, flapped fitfully in the wind, alternatively co...
一九八四 (精装插图典藏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