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作者作為“現行反革命”獄囚,於1975年3月-1978年10月在北京K字樓看守所和北京第一監獄所見所聞的真實記述。它生動細緻的展現瞭監獄的日常生活和形形色色的囚犯遭遇,在身份、經曆各異的這個特殊群體中間,在看似荒誕離奇、黑色幽默般的故事背後,摺射齣“文革”末期普遍的微妙的社會心理和高壓、混亂背景下的人情世故,是一份既真實、又具深刻洞察的曆史記錄。
王學泰
1942年生於北京,1964年7月畢業於北京師範學院中文係,“文革”中受衝擊。1970年至1980年在北京房山縣中學工作,1980年調入中國社科院文學研究所。為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所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教授。主要學術領域是文學史與文化史。
曾听人说,心情不好或者工作低谷的时候可以去三个地方走走——医院、监狱和墓地。 对于医院和墓地,比较常见,在此不论。而之于监狱,则像是处在思维里的想象体,闻而未见。 起先以为王学泰院长的著作是个学究式的概论书籍,后来发现这本书是个文学作品,更像是一本回忆录。至...
評分《监狱琐记》是一本描写“文革”后期监狱生活的书。作者王学泰在1975年3月至1978年10月,因“祸从口出”被戴上了“反革命”的帽子,经历了3年牢狱生涯。30多年后,他将这段经历写成《监狱琐记》一书,近日由三联书店出版。 《监狱琐记》的特点在于“琐”。它不探究复...
評分曾听人说,心情不好或者工作低谷的时候可以去三个地方走走——医院、监狱和墓地。 对于医院和墓地,比较常见,在此不论。而之于监狱,则像是处在思维里的想象体,闻而未见。 起先以为王学泰院长的著作是个学究式的概论书籍,后来发现这本书是个文学作品,更像是一本回忆录。至...
評分最倒霉的是……“怪人” 李公明 发表于2014-03-02 09:14《东方早报-上海书评》 王学泰先生的《监狱琐记》(三联书店,2013年10月)是作者作为“反动学生”在1964年至1969年被强迫送往农场劳动和作为“现行反革命”狱囚于1975年至19.. 王学泰先生的《监狱琐记》(三...
評分曾听人说,心情不好或者工作低谷的时候可以去三个地方走走——医院、监狱和墓地。 对于医院和墓地,比较常见,在此不论。而之于监狱,则像是处在思维里的想象体,闻而未见。 起先以为王学泰院长的著作是个学究式的概论书籍,后来发现这本书是个文学作品,更像是一本回忆录。至...
還行
评分2.挺好看的。
评分#2014.3.4想讀,3.27購於卓越網。3月底讀完。
评分值得推薦。
评分平實詳盡地描繪獄中眾生相。政治犯被歸為刑事犯,因為其他國傢不會將異見者定罪。發現問題提齣意見,意見一提,立竿見影,馬上就被關進監獄。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