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国际书展大奖得主、《乡关何处》作者野夫:东林兄的这部《身体的乡愁》,是一部奇特的随笔集。 看似东拉西扯,却又自成章法。涉及知识甚广,探索 人类身体日渐麻木 的诸般感觉,引经据典且兼以个体回忆,文笔散淡而韵味十足。 这是中国文人少有的一路刀法,是一种很难 归类的文体实验。
本书作者林东林:我一路跋山涉水、开疆拓土, 笔 下 的文字自己流淌漫溢,流出我心里的堤坝和围墙,从世界的一个角落到另一个角落,从一条河流旁边到一座远山 旁边,带着那些地方的气味、情绪、植物、水土、人群和街巷,筑建起一个 用身体感受来的皇天后土和山河大地。
找不回来的,都是乡愁 。20 年市井,10 年城市,在乡野和繁华的穿越徘徊中,寻味我们丢掉的饥饿、疼痛、味觉、触觉、自由、行走、美学和灵性,找回一个素朴而干净的自我! 在《身体的乡愁》中,作者讲述了我们的八种“身体乡愁”。 本书带你回到乡野和市井,回到生活的本义,回到身体原来的细腻和温婉,寻找味 觉、体会饥饿、感悟疼痛、领会五官;回到慢、空和静的美学,体念孤独和归属,找回 灵性,拯救我们沦陷、污染了的身体场、生活场、美学场和精神场。
林东林,杂家,生活主义者。出身理工,文艺谋生,入错行多年。
既喜欢安静孤独,也享受市井繁华,常常在两个极端之间徘徊。多年来游走于乡野和城市之间,寻味现代人丢失的市井生活。生性敏感,兴味广泛。著有文学、史学和情感随笔多部,文笔清丽有味,说理论物明辨无碍,知人论世温情款款。曾 居于广州、桂林、上海、成都,现居北京。另有作品《情到浓时情转薄》《谋国者》。
台湾美学大师蒋勋先生写过一本书,叫《感觉十书—— 蒋勋谈美》, 写的是我们的一些基本感觉,味觉、听觉、视觉、触觉等。2012 年元旦,我在台北的敦南诚品书店看到这本书时,不由一怔。 那时候我正在写的眼下这本书,和蒋勋先生的书有一些相似之处,不过我最先...
评分一本散文集,它不同于只抒发情感的那类文章,而是融进了不少知识——作者通过自身生活获得的体验,例如关于葱、姜、蒜、酱,例如水与沙子的比热容,等等,作者并未停留于此,进一步生发出对现实生活的感慨。这比那些无病呻吟或者干发议论的文字自然要生动得多,亲近得多。
评分这些篇章有我多个地方的足迹,有我年少时在农村的生活经验,有我成长的经历和故事,有我在广州、桂林、上海、北京等地的工作阅历和生活往事,也有我到各地行旅的、观看的经验,阅读的经验。 在我的成长版图中,它们是一个个孤立的点,而我的足迹则是...
评分因为对“身体”这个话题感兴趣,就搜到了这本书来读。很多想法和作者的都不同,但也由此刷新了自己对阅读这件事的理解。求同求对,难免局限单一;倒不如当做是看另一个人从其特有的生活维度讲述自己的故事,来得多源也来得轻松。 和《回归身体》那本书相比,这本文字我常读出...
评分一本散文集,它不同于只抒发情感的那类文章,而是融进了不少知识——作者通过自身生活获得的体验,例如关于葱、姜、蒜、酱,例如水与沙子的比热容,等等,作者并未停留于此,进一步生发出对现实生活的感慨。这比那些无病呻吟或者干发议论的文字自然要生动得多,亲近得多。
作者的这种价值观否定了一切现代化所带来的进步,固步自封,十分愚蠢。
评分工作忙到焦头烂额,读后感改日写,作者很爱“水远山长”这个词
评分买的时候很期待内文能触动,结果很失落
评分后半本读得有点硬着头皮了,一直到谈鬼,才又在脊背发冷之间略有些释然;作者在后记里说,他愿意做蚍蜉做堂吉诃德,我倒不是也添一块瓦指摘作者的姿态,只是作者自己说的,那种一以贯之的戾气,让人如骨鲠在喉……|||读得甚至有点生气,怀旧如果只是一种廉价的攻击当下的武器,那这旧还有什么可怀的?
评分买的时候很期待内文能触动,结果很失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