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17世纪荷兰杰出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和无神论者斯宾诺莎的主要著作之一。该书于1670年匿名出版。在该书中,作者用科学的、历史的方法,在历史上第一次批判了并重新解释了《圣经》,驳倒了神学家们对《圣经》的各种歪曲和捏造,摧毁了教会统治的基础。
序言 开始好像就是一个结论,但是这个结论让人觉得直指人心。迷信的由来原来是人身处逆境。在一种顺境下的狂妄相比,身处逆境时,或者有病急乱投医的感觉。接着作者举了一个实例——亚历山大。 作者论述这些从人(反复于希望与恐惧之间)-大部分人(轻信);从任何人的常识-到...
评分【按语:斯宾诺莎的《神学政治论》是一部颇让我困惑的作品。如同书名Tractatus Theologico-Politicus可以翻译为“神学的-政治的专门论文”,中间那个破折号似乎指示了该书本身的一个断裂。斯宾诺莎宣称他的主要目的是“把信仰与哲学分开”。这一方面通过严谨的《圣经》文...
评分斯宾诺莎(Spinoza)不是最早挑战传统基督教和神权的, 但是读了<神学政治论>, 对一个不过三十出头的青年在那个还未走出中世纪阴影的时代, 对宗教, 政治, 自由, 人权能有如此清晰的思考和论述, 不禁令人敬仰. 这本书的主旨应该还是为了抨击神权的. 虽然有意无意的绕了一点圈...
评分斯宾诺莎《神学政治论》 内容摘要: 序言 斯宾诺莎在序言之初先分析了迷信产生及其作用。他认为,“迷信是由恐惧而生,由恐惧维系而后助长的”,故而“谬误的宗教所崇奉的预兆不过是心在沮丧或惧怕的时候所生的幻影而已”,自然宗教也就成为造成诸多的混乱的根源;因此,写作...
评分17世纪60年代的荷兰,当斯宾诺莎埋头于《伦理学》的写作时,君主派与共和派正上演着激烈的政治斗争。前者高举加尔文教的旗帜鼓吹高度中央集权的君主制国家,后者主张自由、民主和宽容的宗教政策。斯宾诺莎作为“杰出的共和主义者”毅然暂搁《伦理学》的写作,以匿名的形式勇敢...
不懂希伯来语,中间可以说是很懵逼的。
评分「因为大多数人的苦难总是维持在同一高度,而不谋所以救济之道,凡有新的事物,在未经证明其虚妄以前,总是为大众所深喜的」每个人的真正幸福和天佑完全在于享受善良的事物,而不在于自负只有自己的这种享受。十分理智地阐释,冷静的字里却依旧流露丝燃烧的愤怒。在我理解来全书几乎能够划定为两个阶段:腐朽迷信背景时代下认清神学和自然的本能;政治天赋人权。虽过程中有因两者分离得不够彻底而带来的迷惑,却依然不可否认,在那个压抑而专横的时代,出现此是怎样的勇气与理智。
评分「因为大多数人的苦难总是维持在同一高度,而不谋所以救济之道,凡有新的事物,在未经证明其虚妄以前,总是为大众所深喜的」每个人的真正幸福和天佑完全在于享受善良的事物,而不在于自负只有自己的这种享受。十分理智地阐释,冷静的字里却依旧流露丝燃烧的愤怒。在我理解来全书几乎能够划定为两个阶段:腐朽迷信背景时代下认清神学和自然的本能;政治天赋人权。虽过程中有因两者分离得不够彻底而带来的迷惑,却依然不可否认,在那个压抑而专横的时代,出现此是怎样的勇气与理智。
评分斯宾诺莎版本的《出埃及记》。1~15章是关于《旧约》的历史语义学考察。16章~20章则进入早期近代政治哲学的一般论述脉络中。立论有明显的时代意义(因此也无法回避“隐微写作”的解读),但在涉及“神学政治问题”本身时,作为解决方案的民主政体/政教分离始终更近乎一种“权宜之计”。
评分政府最终的目的不是用恐怖来统治或约束,也不是强制使人服从,恰恰相反,而是使人免于恐惧,这样他的生活才能极有保障;换句话说,加强他生存与工作的天赋之权而于他个人或别人无损。政治的目的绝不是把人从有理性的动物变成畜牲或傀儡,而是使人有保障地发展他们的心身,没有拘束地运用他们的理智;既不表示憎恨、愤怒或欺骗,也不用嫉妒、不公正的眼加以监视。实在说来,政治的真正目的是自由。 虽然我们现在所讨论的自由不能完全不给人民,但无限制地给予这种自由是极其有害的。所以,我们现在必须研究,究竟能够并且必须给予到多大的限度,而不危及国家的安宁或统治者的权势。 一个国家最安全之道是定下一条规则,宗教知识在于实行仁爱与正义,统治者关于宗教事务和世俗事务只管辖到行为。每个人都应该随意思考,说他心里的话。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