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首先通过1787年美国费城制宪会议前后的一系列故事,梳理美国宪政民主制度从源头发展到相对成熟,以及付诸实现的基本过程。作者循着制宪会议的进程,一步步讲述并层层推出对美国宪法中有关制度设计的思想土壤、历史机遇、基本理念的思考;描述了美国早期思想家和政治家在面对各种不同的思想观点时,遵从游戏规则,于交锋和妥协中显示的政治智慧;同时也对美国宪政制度中可忧虑的问题和历史局限等作了分析。其次,通过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美国反越战运动中,《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等媒体在披露所谓“五角大楼秘密文件”事件中,凭借宪法权利,与当时的美国政府行政当局抗衡的故事,凸现了美国式民主的运作机制,也涉及了制度在新的危机中的困境。
林达为两名作者合用的笔名。他们都于1952年出生在上海,1978年进入大学。现居美国。作品有“近距离看美国”系列:《历史深处的忧虑》、《总统是靠不住的》、《我也有一个梦想》,以及《带一本书去巴黎》。译著有《汉娜的手提箱》、《克拉拉的战争》、《盖比橱柜的秘密》等。
系列四本读完了,前两本几乎是一口气看完的。作者对美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真的是有深入研究的,资料翔实,又能相互串联,写的通俗有趣。以一个外国人的视角,把美国的运转机制和历史背景详细的介绍给外国人看,基本上作者讲的都是我希望了解的东西。 作为中国读者对于民主特别敏...
评分丁林和林达的文章都爱读,前者的文章在网上流传甚广,后者的书在读者中颇富盛名。但近日我却突然读出一团迷雾来。这迷雾不是因为两人的文章,而是这两人的关系。当初以为丁林和林达没有关系,后来发现不是,好像丁林就是林达,再后来,有朋友告诉我,丁林不是一个人,是两个人...
评分这段时间,搜狐博客访问速度持续下降,导致我极其郁闷。每次有想写的欲望的时候,页面总是刷新半小时也出不来。似乎不是搜狐那边的原因,应该是学校网络问 题。现在访问三大门户网站,除了网易之外,访问搜狐和新浪明显变慢,据说是局域网中充斥着arp攻击的原因。不明白,但还...
1787年制宪会议前后的一系列故事,梳理美国宪政民主制度从源头发展到成熟,以及付诸实践的基本过程,作者循着制宪会议的进程,一步步讲述并层层推出对美国宪法中有关设计制度的思想土壤,历史机遇,基本理念的思考,描述了美国早期思想家和政治家在面对各种不同思想观点时,妥协的政治智慧。其次,通过反越战运动中纽约时报等媒体披露五角大楼文件事件,凸显美国民主运作机智,也涉及了制度在新危机中的困境。
评分对古典政治家和披露五角大楼文件的新闻人肃然起敬,智识对一个人武装的显性意义是行为,展示怎样的风度做出怎样的决定。我们并不一定是向往某种制度,我们向往的是我们可以怎样思考拥有什么能力。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和大海!
评分超级赞!写得特别通俗易懂,把美国建国以来制度的发展写得详略得当。
评分参议院和众议院的设置 是美国建国史上十三个州妥协的结果 | 美国早期选举标准是“选好人” 受法国大革命影响 出现党派之争 | 党派之争让人们能更加理性地看待政治立场的不同 | 1804年 宪法修正案更改规定为总统、副总统要分开选举,折让总统和副总统出于不同党派的概率降低 | 美国国会只是一个统称,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 | 人在道德上可以有好坏,但政治立场并不一定有统一的标准 | 华盛顿在刚建立时的美国民众眼里,华盛顿就是当时的道德楷模,不止是简单的诚实守信,还因为他在权利方面有着难得的克制。 | 参议院代表,无论每个州大小数目都是2名,众议院的席位按照人口为基准,每个州最少也必须保证有一名议员,而对国会整体来说,任何立法都必须由两个院达成一致,才能提交总统签署
评分林达写的近距离看美国之四。从1787年美国费城制宪会议讲起,梳理了美国宪政民主制度从开始到成熟的过程,通过对宪政相关思想机遇和理念的思考以及描述美国早期政治思想家如何在博弈妥协中充满政治智慧的维护遵从规则,让我对美国的政治家们肃然起敬。尤其是后半部分详述的”五角大楼秘密文件“事件,极其生动凸显了美国式民主的运作机制。不得不让人对自由和民主佩服致敬。本年度读过的最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