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首先通过1787年美国费城制宪会议前后的一系列故事,梳理美国宪政民主制度从源头发展到相对成熟,以及付诸实现的基本过程。作者循着制宪会议的进程,一步步讲述并层层推出对美国宪法中有关制度设计的思想土壤、历史机遇、基本理念的思考;描述了美国早期思想家和政治家在面对各种不同的思想观点时,遵从游戏规则,于交锋和妥协中显示的政治智慧;同时也对美国宪政制度中可忧虑的问题和历史局限等作了分析。其次,通过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美国反越战运动中,《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等媒体在披露所谓“五角大楼秘密文件”事件中,凭借宪法权利,与当时的美国政府行政当局抗衡的故事,凸现了美国式民主的运作机制,也涉及了制度在新的危机中的困境。
林达为两名作者合用的笔名。他们都于1952年出生在上海,1978年进入大学。现居美国。作品有“近距离看美国”系列:《历史深处的忧虑》、《总统是靠不住的》、《我也有一个梦想》,以及《带一本书去巴黎》。译著有《汉娜的手提箱》、《克拉拉的战争》、《盖比橱柜的秘密》等。
近距离看美国之四。 一如既往的林达。讲美国的民主与自由是怎么发展怎么体现的,明白流畅并且好读。 第一代以华盛顿为代表的好人政治,最终很快被基于怀疑人性的相互钳制体制所取代;但那种崇尚道德与尊严的绅士做派,以及他们的理念——政治是一位高尚、有智慧、有抱负的绅...
评分本书是林达近距离看美国系列的最后一本,也可以说是对前面三本书内容的总结和补充。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书主要阐述的要点,我想先来回顾一下前面的三本书。 第一本《历史深处的忧虑》谈到美国建国者在制定宪法时所表现出的对国家这个庞大权力机器的担忧以及美国人民的生存之...
评分这是“近距离看美国”系列的最新一本,林达再一次回到美国建国之初,先是以费城会议为线索,讲述了美国早期政治家的故事,讲述了他们的经历、思想和立国理念。作者不仅试图对美国“自由”的立国之本追根溯源,同时也多少重现了早期美国政治不成熟时期政府各方面力量之间相互碰...
评分近距离看美国之四。 一如既往的林达。讲美国的民主与自由是怎么发展怎么体现的,明白流畅并且好读。 第一代以华盛顿为代表的好人政治,最终很快被基于怀疑人性的相互钳制体制所取代;但那种崇尚道德与尊严的绅士做派,以及他们的理念——政治是一位高尚、有智慧、有抱负的绅...
评分系列四本读完了,前两本几乎是一口气看完的。作者对美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真的是有深入研究的,资料翔实,又能相互串联,写的通俗有趣。以一个外国人的视角,把美国的运转机制和历史背景详细的介绍给外国人看,基本上作者讲的都是我希望了解的东西。 作为中国读者对于民主特别敏...
1787年制宪会议前后的一系列故事,梳理美国宪政民主制度从源头发展到成熟,以及付诸实践的基本过程,作者循着制宪会议的进程,一步步讲述并层层推出对美国宪法中有关设计制度的思想土壤,历史机遇,基本理念的思考,描述了美国早期思想家和政治家在面对各种不同思想观点时,妥协的政治智慧。其次,通过反越战运动中纽约时报等媒体披露五角大楼文件事件,凸显美国民主运作机智,也涉及了制度在新危机中的困境。
评分越写越收不住了
评分本来是为补充了解五角大楼文件泄密事件,却从制宪会议的历史中补上了民主制度的重要一课。200多年前在费城发生的一切总让我想到1949年,可惜“过激民主”、执政与立法的制衡、民主与社会整体文明程度的匹配、新闻自由等种种曾被美国初代政治家们忧虑过的,我们几乎一一蹚进坑里。但愿如林达所说,阻碍只是彗星划过夜空,我们仍有机会见识自由的星辰大海。
评分前半本略鸡肋,后半本很精彩
评分超级赞!写得特别通俗易懂,把美国建国以来制度的发展写得详略得当。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