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人性(從古典學角度為通識教育改革辯護)》是作者(瑪莎·納斯鮑姆)對高等教育發展和改革的深入思考。在作者看來,高等教育的目的不是簡單地培養有技能的所謂人纔,而是應該以培養整全的人,培養有世界公民視野的人,為此,通過論述自蘇格拉底和斯多葛學派所創設的通識教育的三大核心價值,以及對美國大量高校教育狀況的考察,尤其針對這些高校在跨文化領域的研究教育狀況進行瞭一係列的評估,凸顯通識教育在當下高等教育的無比重要性。
瑪莎·納斯鮑姆(Martha C,Nussbaum) “新斯多葛派”的政治和道德哲學傢,在哈佛大學獲得博士學位,曾先後任教於哈佛大學、布朗大學和牛津大學,現為芝加哥大學法學和倫理學教授。2003年美國《新政治傢》雜誌列齣的“我們時代十二位偉大思想傢”,納斯鮑姆就是其中之一。她還擔任瞭美國哲學協會中部分會的主席,在美國國內外都是極富影響的思想傢。
李文倩 这十多年来,我们时常能在中国的媒体上,看到有关“人文教育”、“博雅教育”或“通识教育”的讨论,一些相关的教育机构,也组织实施了一些实验性的教育计划。而且,我们也可以看到,关于教育问题的讨论,在中国这样一个传统上重视教育的国度,总是能够引发广泛...
評分李文倩 这十多年来,我们时常能在中国的媒体上,看到有关“人文教育”、“博雅教育”或“通识教育”的讨论,一些相关的教育机构,也组织实施了一些实验性的教育计划。而且,我们也可以看到,关于教育问题的讨论,在中国这样一个传统上重视教育的国度,总是能够引发广泛...
評分李文倩 这十多年来,我们时常能在中国的媒体上,看到有关“人文教育”、“博雅教育”或“通识教育”的讨论,一些相关的教育机构,也组织实施了一些实验性的教育计划。而且,我们也可以看到,关于教育问题的讨论,在中国这样一个传统上重视教育的国度,总是能够引发广泛...
評分李文倩 这十多年来,我们时常能在中国的媒体上,看到有关“人文教育”、“博雅教育”或“通识教育”的讨论,一些相关的教育机构,也组织实施了一些实验性的教育计划。而且,我们也可以看到,关于教育问题的讨论,在中国这样一个传统上重视教育的国度,总是能够引发广泛...
評分李文倩 这十多年来,我们时常能在中国的媒体上,看到有关“人文教育”、“博雅教育”或“通识教育”的讨论,一些相关的教育机构,也组织实施了一些实验性的教育计划。而且,我们也可以看到,关于教育问题的讨论,在中国这样一个传统上重视教育的国度,总是能够引发广泛...
11
评分贊~
评分Nussbaum居然寫瞭這麼淺顯的書~
评分瑪莎•納斯鮑姆的《培養人性》一書,大緻堅持瞭一種中道的立場:作者既反對那種頑固的保守主義,亦對激進的後現代理論相當不滿。因為在這兩種極端的立場之間,有一個共同的取嚮,即將自身的主張意識形態化,而缺乏足夠的自我批判精神。作者主張,一種健全的多元文化教育,為培養負責的世界公民所必須。
评分開會的一個半小時內讀完的。論旨無價值,裏麵有兩個學術“段子”有點意思。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