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是儒家传统中的重要经典,既是五经之一《礼记》中的重要篇章,后又被宋代新儒家尊为“四书”之一,地位和影响与《论语》、《孟子》、《大学》同列。作者用诠释学的方法,,把中庸作为一种人文主义构想的展开、而非一个原教旨主义的立场来进行研究,其目的在于清楚地说明《中庸》中存在着一个深层次的和完整的结构,而且只有通过对文本作出整体性的解读,才能透过它的表层语义达到对其内在意义的理解。
通过对文本的三个核心概念——君子、政、诚——进行诠释学分析,作者希望破除所谓儒学主要是一种社会哲学或伦理体系的习俗偏见,认为儒家思想作为哲学人类学的一种形式,充满了深刻的伦理宗教的意蕴,它对人的宗教性的唤起和它对人的理性的表达一样充分。所谓信仰与理性,或理性与启示的二分,对于儒家的思想方式来说,是相当陌生的。作者进而认为,儒家的终极关怀是自我转化,这种转化既是一种社群行为,又是对超越的诚信的对话式的回应。
似乎英文比中文的读起来更畅通 一是杜维明先生的英文出神入化,而翻译者要追循作者的本意自然是更费劲;二可能因为英文本身语义就更简单。 杜维明先生说中庸很像一些警言绝句的集合,而这本书本身也有同样的特点,不是系统地介绍中庸,而更像是深入研究中庸的几个论文的集合。...
评分对于传统儒家的理解需要现代的解读…所谓现代乃指杜先生这样学贯东西的洞见…从中读出的内容乃华夏复兴之基础…
评分对于传统儒家的理解需要现代的解读…所谓现代乃指杜先生这样学贯东西的洞见…从中读出的内容乃华夏复兴之基础…
评分对于传统儒家的理解需要现代的解读…所谓现代乃指杜先生这样学贯东西的洞见…从中读出的内容乃华夏复兴之基础…
评分杜先生的书写的是不错的,至少在海外影响很大。可惜译者水平有限,而且缺乏常识,生生地把著名学者刘殿爵按照粤语发音译成了”D.C.劳"(D.C. Lau) 人民出版社的牌子,看来也和中央编译局差不多——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后者可以任由作者把蒋介石的常用英译Chiang Kai-shek翻...
看第二遍,收获很多,可惜看完就忘
评分有茅塞顿开之感,不过,这是虚假的,还是得多揣摩经典,变成自己的东西才行
评分目下看新儒家总会感觉到贤圣文章不过如此,仿佛通过他们的转化,前秦典籍不过是为了做另类现代性的注脚。是我打开的方式不对?
评分前言读着让人泄气,以为是一个只会高谈阔论,玩弄名词的人,正文部分写得极好。不过,我仍然觉得注疏的体例是更好的注解中庸的方式。这本书也许只适合外国人看。
评分还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