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是儒家传统中的重要经典,既是五经之一《礼记》中的重要篇章,后又被宋代新儒家尊为“四书”之一,地位和影响与《论语》、《孟子》、《大学》同列。作者用诠释学的方法,,把中庸作为一种人文主义构想的展开、而非一个原教旨主义的立场来进行研究,其目的在于清楚地说明《中庸》中存在着一个深层次的和完整的结构,而且只有通过对文本作出整体性的解读,才能透过它的表层语义达到对其内在意义的理解。
通过对文本的三个核心概念——君子、政、诚——进行诠释学分析,作者希望破除所谓儒学主要是一种社会哲学或伦理体系的习俗偏见,认为儒家思想作为哲学人类学的一种形式,充满了深刻的伦理宗教的意蕴,它对人的宗教性的唤起和它对人的理性的表达一样充分。所谓信仰与理性,或理性与启示的二分,对于儒家的思想方式来说,是相当陌生的。作者进而认为,儒家的终极关怀是自我转化,这种转化既是一种社群行为,又是对超越的诚信的对话式的回应。
杜维明先生是现代新儒家中最具世界影响力的一位学者。 杜先生对儒学的贡献是多方面的,而他所提出的许多主张也已然构成了今天有待于我们作进一步研讨的课题。对杜先生的思想学者已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探讨[1],而本文只打算在非常细微的层面上讨论杜先生的“社群”观念,论述对...
评分杜维明先生是现代新儒家中最具世界影响力的一位学者。 杜先生对儒学的贡献是多方面的,而他所提出的许多主张也已然构成了今天有待于我们作进一步研讨的课题。对杜先生的思想学者已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探讨[1],而本文只打算在非常细微的层面上讨论杜先生的“社群”观念,论述对...
评分杜维明先生是现代新儒家中最具世界影响力的一位学者。 杜先生对儒学的贡献是多方面的,而他所提出的许多主张也已然构成了今天有待于我们作进一步研讨的课题。对杜先生的思想学者已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探讨[1],而本文只打算在非常细微的层面上讨论杜先生的“社群”观念,论述对...
评分对于传统儒家的理解需要现代的解读…所谓现代乃指杜先生这样学贯东西的洞见…从中读出的内容乃华夏复兴之基础…
评分杜维明先生是现代新儒家中最具世界影响力的一位学者。 杜先生对儒学的贡献是多方面的,而他所提出的许多主张也已然构成了今天有待于我们作进一步研讨的课题。对杜先生的思想学者已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探讨[1],而本文只打算在非常细微的层面上讨论杜先生的“社群”观念,论述对...
题目不好,76年英文初版叫《Centrality and Conmonality: An Essay on Chung-yung》89年修订加入了《论儒学的宗教性》一文后方改名。实际对于儒学宗教性的论述并不充分,对于宗教性的定义也很值得商榷。比较有启发的是考虑了中庸文本的离散性,用“君子”,“信赖社群”,“道德形而上学”三个核心观点,以解释学的角度来分析中庸。另外一点是说了一句儒家和存在主义的矛盾,认为儒家是规定了人性的最小公约数。不过不足也很多。破坏了中庸本身的理路,名为论中庸,实际还是以中庸为切口谈儒学。另外杜氏好几处竭力维护三纲,可惜辩说并不高明。想起汤一介先生之前说杜氏早年依然维护三纲五常,今日一看,果真如此。
评分副标题取得很不好,对宗教性分析不够透彻,还是梁漱溟讲得痛快。最后,居然没提到爱默生,我觉着简直就是抄的爱默生观点。
评分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评分读到心潮澎湃处对儒家文化有一种油然而生的叹服与崇敬。很惊讶杜教授在最后一章中提到的“同心圆理论”也正是与我一直以来对世界的思索不谋而合的,读到该处有种庆幸与难以言状的幸福于心中涌起。 作品的价值不言而喻,但是阅读中总有绕圈子,和观点重复的感觉,是否是由于我道行不够?
评分这部书显然是杜维明的中庸讨论班的讲稿,内容很丰富,显然是走的解释学的道路。不过,我觉得杜维明还是有很多现实的关怀,让这部书不至于太过哲学和枯燥。当然,这是不是中庸的达诂呢?肯定不是,但是还是值得一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