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第一等事(上下)

人生第一等事(上下)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商务印书馆
作者:[瑞士]耿宁
出品人:
页数:1190
译者:倪梁康
出版时间:2014-8
价格:95.00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100105613
丛书系列:中国现象学文库·现象学原典译丛
图书标签:
  • 现象学
  • 王阳明
  • 哲学
  • 中国哲学
  • 海外中国研究
  • 儒学
  • 思想史
  • 阳明学
  • 人生哲理
  • 自我成长
  • 幸福生活
  • 人生感悟
  • 积极向上
  • 励志
  • 人生规划
  • 情绪管理
  • 心灵鸡汤
  • 正能量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书是瑞士汉学家耿宁关于阳明心学的专著。本书的特点在于作者尝试用现象学方法论解读阳明心学,这种尝试并不是希冀将阳明心学转换为现象学的研究,而是希望现象学作为一种探寻“本心”(阳明心学语“致良知”)的工具能够为人所接受。

本书由上、下两部构成。第一部分论述王阳明的生平与思想,主要围绕其“致良知”的主张进行。第二部分致力于论述欧阳德、王艮、邹守益、钱德洪、王畿、聂豹、罗洪先对“致良知”在本体论、工夫论方面的各种相同的和不同的理解,以及因不同理解而产生的相互论辩,以及通过论辩而得以展示的种种诠释可能和修习可能。在此过程中,阳明心学于各个方向上得到实质性的充实和进一步的展开,当然也同时经历着可能的自身分化与离异。

作者简介

目录信息

前言
总引论 明代中期儒者的一些生活状况
第一部分 王阳明的“致良知”学说与他的三个不同“良知”概念
引论
第一章 王阳明的第一个“良知”概念:向善的秉性(“本原能力”)
第二章 王阳明的第二个良知概念:对本已意向中的伦理价值的直接意识(本原意识、良心)
第三章 王阳明的第三个良知概念:始终完善的良知本体
第四章 对王阳明三个良知概念之区分的一个历史证明。这三个概念之间的关系
第五章 对于伦理正确的行为而言,良知是否充分的问题:对此还需要附加的认识吗?
第二部分 王阳明后学之间关于“致良知”的讨论
引论
第一章 钱德洪与王畿之间的讨论:“致良知”究竟是通过依照良心的行为,还是通过对“良知本体”的明见?
第二章 王畿通过“觉良知本体”来“致良知”
第三章 聂豹一方面与欧阳德、邹守益,另一方面与王畿进行的讨论:“良知本体”必须在先于所有动的静中实现吗?
第四章 罗洪先与王畿之间的讨论:当下“良知”是具足的,还是需要“收摄保聚”的工夫?
第五章 王畿所列举的在他看来王阳明学派内部不正确的“致良知”观点
结尾的评论与进一步的现象学问题
附论 刘宗周与黄宗羲对王阳明“四句教”的诠释。刘宗周针对王阳明“致良知说”所提出的“诚意说”是否体现了一种哲学的进步?
第一章 刘宗周
第二章 黄宗羲对王阳明“四句教”的诠释
结语
文献索引
概念索引
人名索引
译后记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在过去几年中,我主要在探讨一些中国哲学的论题,但也从未丧失对胡塞尔现象学的强烈兴趣。相反,我一直在尝试将中国哲学中的一些问题和立场,通过胡塞尔意义上的意识分析加以现象学的理解,以便更好地领会它们。今天我能被允许在鲁汶面对胡塞尔现象学的杰出研究者和学者来提...  

评分

摘要: 耿宁对王阳明的“良知”概念曾提出不同的诠释。 在其论文集《心的现象》中,最初他将王阳明的“良知”概括为一种“自知”。 接着,耿宁区分王阳明的“良知”概念在不同时期的不同涵义:前期的“良知”概念承自孟子关于“良知、良能”与“四端”的文本,而四端“还不是德...  

评分

在过去几年中,我主要在探讨一些中国哲学的论题,但也从未丧失对胡塞尔现象学的强烈兴趣。相反,我一直在尝试将中国哲学中的一些问题和立场,通过胡塞尔意义上的意识分析加以现象学的理解,以便更好地领会它们。今天我能被允许在鲁汶面对胡塞尔现象学的杰出研究者和学者来提...  

评分

摘要: 耿宁对王阳明的“良知”概念曾提出不同的诠释。 在其论文集《心的现象》中,最初他将王阳明的“良知”概括为一种“自知”。 接着,耿宁区分王阳明的“良知”概念在不同时期的不同涵义:前期的“良知”概念承自孟子关于“良知、良能”与“四端”的文本,而四端“还不是德...  

评分

摘要: 耿宁对王阳明的“良知”概念曾提出不同的诠释。 在其论文集《心的现象》中,最初他将王阳明的“良知”概括为一种“自知”。 接着,耿宁区分王阳明的“良知”概念在不同时期的不同涵义:前期的“良知”概念承自孟子关于“良知、良能”与“四端”的文本,而四端“还不是德...  

用户评价

评分

千圣皆过影,良知乃吾师

评分

偏心分

评分

???何以至此?

评分

我是为了拉高评分来的。阳明学研究的〔范式转移〕之作。

评分

评分得我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