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我們從沒有想過建築可以是一個敘述載體,一個療愈空間。
李布斯金的建築作品,迴歸地域、文化、族群、個人的曆史,聆聽石頭的聲音,講述流動的時間故事。傾斜的地闆、不成直角的牆角,圓弧的屋頂、由罅隙傾瀉而下的光、無盡反射的水晶體,沒有一個空間不讓人駐足反思——從刻滿世代傷痕與哀悼氣氛的柏林猶太博物館,到維多利亞與阿爾伯特博物館旁的螺鏇體,拆解衝突本質的帝國戰爭博物館,重現畫傢密閉幽室的努斯鮑姆美術館,乃至世界貿易中心重建項目中呼應自由女神火炬的“自由塔”,將雙塔崩塌時刻凝結的“光之楔”。
除瞭闡述建築師自己的創作理念,書中還穿插他對生命、傢族、文化根源及對建築這個行業的省思。這不隻是一本建築師的迴憶錄。
丹尼爾·李布斯金(Daniel Libesdind),猶太裔波蘭人,1946年生於波蘭中部的羅茲,父母是大屠殺的幸存者。1957年舉傢遷往以色列,1959年定居美國紐約。從小音樂造詣頗高,擅長演奏手風琴。後來立誌成為建築師。建築作品遍布世界各地,有柏林猶太博物館、奧斯納布呂剋的努斯鮑姆美術館、曼徹斯特帝國戰爭博物館、丹佛美術館、多倫多皇傢博物館;進行中的博物館興建方案有舊金山當代猶太博物館等;在瑞士、意大利、德國、英國都有文化及商業設計項目。1990年創立李布斯金工作室(Studio Daniel Libeskind),並擔任首席設計師。2003年2月獲選為紐約世界貿易中心重建項目的總體規劃建築師。
如果我来做书的封面,不会有这么多话。这些固然说得很好,但是配不上内容。《匡溪行》原来看过,我从里面看不出丹尼尔•李布斯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只能想象着张永和自己的样子,不知为什么张永和总是不让我觉得亲近。不像董豫赣,不过见到老董之前读他的书我也不知道他有那...
評分二零一一年十月二十四日,德国柏林爱乐音乐厅。这个晚上,一台特别的纪念演出即将开始。因为题材敏感,安保措施相当严格。而宾客也因各自身份由不同入口排队进场。音乐厅的一层,是一个盛大的社交晚会,德国政要包括总理默克尔一行人也在其中。按照我的认识,整个德国上流社会...
評分1 自由与自由塔代价非凡。 2 城市是由人类的梦想建立起来的,有时候我们会忘记这一点。 3 设法建造通往未来的桥梁,这听起来很做作吗?我希望不会。因为建筑不该多愁善感,缅怀过去;应该对我们的时代发声。光线、声音、看不见的力量、鲜明的空间感、对历史的尊敬,都在...
評分1 自由与自由塔代价非凡。 2 城市是由人类的梦想建立起来的,有时候我们会忘记这一点。 3 设法建造通往未来的桥梁,这听起来很做作吗?我希望不会。因为建筑不该多愁善感,缅怀过去;应该对我们的时代发声。光线、声音、看不见的力量、鲜明的空间感、对历史的尊敬,都在...
評分一半自傳,一半建築。所以兩邊都說得很誘人,但兩邊都沒講透。
评分“你不可能同時是建築師,又是悲觀主義者。”
评分“你不可能同時是建築師,又是悲觀主義者。”
评分希望我們的設計能多點真情實感,少點忽悠
评分電影劇本?自傳?還是一本小說?它都是。這個時代最偉大的建築師之一,李布斯金娓娓道來,石頭背後,靈魂深處。聽有故事的建築師和能訴說人的故事的建築到底會有什麼事?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