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蹤者·訴訟

失蹤者·訴訟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上海譯文齣版社
作者:[奧地利] 弗朗茨·卡夫卡
出品人:
頁數:504
译者:張榮昌
出版時間:2012-8
價格:52.00元
裝幀:精裝
isbn號碼:9787532757565
叢書系列:卡夫卡小說全集
圖書標籤:
  • 卡夫卡
  • 奧地利
  • 小說
  • 弗朗茨·卡夫卡
  • 外國文學
  • 德語文學
  • 文學
  • 長篇小說
  • 失蹤者
  • 訴訟
  • 懸疑
  • 法律
  • 調查
  • 真相
  • 推理
  • 社會
  • 案件
  • 人性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失蹤者》是卡夫卡第一部長篇小說,它敘述主人公卡爾16歲受中年女傭引誘,與她生下孩子,父親一氣之下將他逐齣傢門;他隻身流浪到美國,在富人舅舅的幫助下搖身一變成瞭人上任,可他又違背舅舅的意願與"壞人"為伍,同兩個流浪漢打得火熱,淪為彆人的僕人和妓院裏的跑腿。小說富有喜劇色彩,讓人捧腹。

《訴訟》是作者最早被認識的長篇小說,它揭露瞭黑暗社會的司法內幕和腐敗的官僚機構:銀行襄理K為人正直,勤奮能乾,可在30歲生日那天突遭逮捕,他覺得此事荒唐而又滑稽,經多方打聽纔得知,原來有一個法庭在對他進行調查;他試圖尋求周圍人的幫助,可無人理會;尋求申辯也是枉然,他很無奈……小說故事情節撲朔迷離,發人深思。

著者簡介

弗蘭茨・卡夫卡(Franz Kafka,1883-1924)在西方現代文學中有著特殊的地位。他生前在德語文壇上幾乎鮮為人知,但死後卻引起瞭世人廣泛的注意,成為美學上、哲學上、宗教和社會觀念上激烈爭論的焦點,被譽為西方現代派文學的主要奠基人之一。

論年齡和創作年代,卡夫卡屬於錶現主義派一代,但他並沒有認同於錶現主義。他生活在布拉格德語文學的孤島上,對歌德、剋萊斯特、福樓拜、陽思妥耶夫斯基、易蔔生、托馬斯・曼等名傢的作品懷有濃厚的興趣。在特殊的文學氛圍裏,卡夫卡不斷吸收,不斷融化,形成瞭獨特的“卡夫卡風格”。他作品中彆具一格甚至捉摸不透的東西就是那深深地蘊含於簡單平淡的語言之中的、多層次交織的藝術結構。他的一生、他的環境和他的文學偏愛全都網織進那“永恒的謎”裏。他幾乎用一個精神病患者的眼睛去看世界,在觀察自我,在懷疑自身的價值,因此他的現實觀和藝術現顯得更加復雜,更加深邃,甚至神秘莫測。

布拉格是卡夫卡的誕生地,他在這裏幾乎度過瞭一生。到瞭生命最後的日子,他移居到柏林,試圖擺脫不再是卡夫卡的布拉格。不管怎樣,跟他的同胞裏爾剋和韋爾弗相比,卡夫卡與布拉格保持著更長時間和更密切的聯係。在這個融匯著捷剋、德意誌、奧地利和猶太文化的布拉格,卡夫卡發現瞭他終身無法脫身的迷宮,永遠也無法擺脫的命運。

圖書目錄

譯本序
失蹤者
司爐
舅舅
紐約近郊鄉村彆墅
通往拉美西斯之路
西方飯店
魯濱孫事件
避難
俄剋拉何馬露天劇場
附錄
1.殘稿
2.原齣版者後記
訴訟
被捕
先與格魯巴赫太太後與比爾斯特納小姐
談話
初審
在空蕩蕩的審訊室裏大學生 辦公室
鞭笞手
叔叔萊妮
律師工廠主畫傢
商人布洛剋解聘律師
在大教堂裏
結局
比爾斯特納的女友
檢察官
去埃爾莎那兒
同副經理的鬥爭
房屋
看望母親途中
原著齣版說明
附錄
1.作者刪去的段落
2.《訴訟》第一版後記(1925)
3.《訴訟》第二版後記(1935)
4.《訴訟》第三版後記(1946)
5.馬爾科爾姆·帕斯萊伊的補充說明(1993)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你是说昨天我在你的厨房里见到的女人吗?”      “正是。”      “那两个胖胖的娘们儿吗?”      “正是。”      ——卡夫卡《权力与女人》      卡夫卡是公认的现代派的鼻祖,若干年以后有人或许会认为,卡夫卡原...  

評分

我读的是漫步文化2015年10月姬健梅译本。 卡尔·罗斯曼经历的两次重大驱逐,似乎并不是为了使他得以流放,而是要赋予他观察和经历的角色,这个观察者自然也可以被称之为做梦人,如若被父母驱逐遣往美国是一次明显意义上的流放的话,而舅舅的驱逐,才真实地赋予了卡尔·罗斯曼...

評分

有一个名字值得铭记:马克斯·布罗德。   卡夫卡生前要求这个人不要发表他的小说,布罗德违背了他对卡夫卡的承诺,使卡夫卡的大量小说公诸于众。且写下了《卡夫卡传》。如果没有布罗德某种程度上的背信弃义,我们将无从知道卡夫卡这个人。      今天读到:除了卡夫卡外,...  

評分

初读书,往往会觉得一些人神圣。因为这些人能进教科书,因为这些人很时髦,因为这些人与另一些同样“神圣”的人相关或为其周边,因为这些人被反复传诵……在拿起书的同时,他们的光环便先笼罩上来。不要讲怀疑或说“不”,这样的光环甚至让人无法正视其文,无法搞明白他们究...  

評分

用戶評價

评分

a dream within a dream不如將這篇作品理解為一個恐懼荒誕的夢境(可以說裏麵許多的離奇情節就是對夢境的逼真描繪,夢境是人對現實的不能反饋自然包含瞭人潛意識對他人,對社會的恐懼等等,讀來真真假假自然有瞭像是達利繪畫一般的效果),讀完後再將首尾聯係起來,想必就能發現些什麼。變形記裏主角夢見自己成為甲蟲,而城堡裏卡夫卡乾脆讓主角在一個又一個仿佛相同的夢境中穿梭,真實得荒誕,這就是卡夫卡的高明之處。極度懷疑他是不是將自己的夢略作藝術加工然後寫進瞭作品裏。 還有就是卡夫卡寫給他父親的那封著名的信,很好的詮釋瞭卡夫卡的心裏,一種對父權社會的既恨又怕的心裏一種永遠徘徊在自己的世界裏的孤獨感

评分

很有趣的中篇小說。尤其是《訴訟》中守門員的故事,被轉載瞭幾次,印象深刻。《失蹤者》被評價有趣詼諧倒是沒有體會到。一如既往的風格,現實加荒誕。

评分

多年後再拾起卡夫卡,發現果然還是自己智商不夠。不過欣慰的是這次看完瞭。

评分

結閤巴黎恐怖襲擊和歐盟難民政策未改的事情來讀《失蹤者》,滿眼都是歐洲人的聖母心,有時讓人佩服,但有時真讓人捉急。《訴訟》的閱讀體驗相對差一些,心纍。卡夫卡中短篇超贊,但長篇……真有點受不瞭這種大段大段的內心推演。

评分

頭一天他們穿過瞭一座高山,暗藍色的懸岩以其尖尖的楔子嚮列車逼近,人們從窗外探身,徒勞的尋找著峰頂,幽暗,狹窄,被撕裂的山榖張開著,人們用手指頭指引著那些山榖漸漸隱去的方嚮,寬闊的山澗在連綿起伏的丘陵上像巨浪一樣匆匆湧來,夾帶著萬韆洶湧的泡沫浪花,它們從火車駛過的橋下奔騰而過,它們離人如此之近,以緻它們那涼絲絲的氣息讓你的臉冷得打戰。小說到此就結束瞭,像一場未完的夢境。真是可惜。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