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拼音可说是最平凡、也最实用的信息传输工具,更是国际间文化传播的津梁,加速了中外文化交流的步伐。被尊称为“汉语拼音之父”的周有光先生,不仅是1955年成立的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成员,而且全程参加了拼音方案委员会主导的《汉语拼音方案》的制订工作,历时三年,终获定案,并于1958年经全国人大通过,公布实施,是为拼写汉语的国际标准。2008年是《汉语拼音方案》行世五十周年,为了纪念这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周有光先生从过去五十年间所写的有关汉语拼音的文章中精心选择了五十篇,结集成为这部专业论文集。本集既有丰富的历史文献资料,也有深入的学术探讨。周有光先生介绍了拼音化的历史足迹、方案的制订过程,分析了汉语拼音的指导原则,也揭示了汉语拼音作为文化桥梁的深刻意义。它既是《汉语拼音方案》五十华诞的献礼,也不失为语文现代化研究的重要参考。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汉语拼音之父周老的文章集,可以看到许多现在所用汉语拼音在创造过程中的黑历史。
评分汉语拼音之父。
评分102岁老人的著作。从汉语拼音的发展倒可以看出些新中国的历史。另外查了一下“津梁”一词,意思是说一个便利通向彼岸的桥梁,比喻能起引导作用的事物或方法,有指点迷途的意思。
评分讲的是汉语拼音诞生背后的故事,看完才明白拼音之来之不易
评分102岁老人的著作。从汉语拼音的发展倒可以看出些新中国的历史。另外查了一下“津梁”一词,意思是说一个便利通向彼岸的桥梁,比喻能起引导作用的事物或方法,有指点迷途的意思。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