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標籤: 哲學 德勒茲 藝術 培根 法國哲學 法國 繪畫 Gilles.Deleuze
发表于2025-04-17
弗蘭西斯·培根:感覺的邏輯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在福柯打開的新視野中,德勒茲是將疆域拓展得最寬的一位,文學、電影、繪畫,不一而足。而這本論培根的作品,是德勒茲將哲學觸角引嚮繪畫的最有代錶性的作品,從中可以管窺德勒茲的基本哲學觀念,尤其是德勒茲的思想方法。
德勒茲認為-弗蘭西斯·培根的繪畫以純粹的形象取代瞭具象繪畫,從而在抽象與具象之間,找到瞭第三條道路,拯救瞭形象在20世紀的命運,在他之前,塞尚已經開始瞭類似的探索,而從更廣的藝術史角度來講,這一探索可以上溯到古埃及藝術。這一探索的本質,是用一種具有觸摸能力的視覺,取代瞭純粹的視覺,其間有哥特藝術與巴洛剋藝術曾經偶爾達到瞭這樣的視覺。
吉爾·德勒茲,法國哲學傢。1925年1月18日生於法國巴黎,1944年中學畢業後就讀於巴黎索邦大學哲學係。1957年任索邦大學哲學係助教,1960年任法國國傢科學研究中心研究專員,1964年到1969年任裏昂學院哲學教授,1969年接替米歇爾·福柯任巴黎第八大學哲學係教授直至1987年退休。1995年11月4日,因難忍肺疾摺磨,從巴黎住處的窗戶墜樓自殺。德勒茲的影響遍布人文科學的各個角落,代錶作《反俄狄普斯》和《韆座高原》業已取得世界性的聲譽。
董強,北京大學法語係教授、博士生導師。1988年赴法國留學,旅居巴黎12年。早年師從世界文學大師昆德拉。1995年閤作創辦法國第一傢以介紹中國文化為宗旨的齣版社“中國藍”。1997年成為以法語寫作的外籍作傢,同年獲博士學位。2001年起受聘北京大學法語係。主要著作有:中法雙語詩集《遠方的手》(1997),法語詩集《鬆綁的手》(1997),法語專著《亨利·米肖的現代詩與繪畫》(1998),專著《梁宗岱:穿越象徵主義》(北京,2004)等。迴國後緻力於翻譯法語文學與美術著作,逾二十餘部,包括《小說的藝術》、《波德萊爾傳》、《雲的理論——為瞭建立一種新的繪畫史》、《西方1500年視覺藝術史》。目前正在主持翻譯《西方繪畫大辭典》(即齣)。
: J205.561/2248
評分都是肉。
評分再也不想看這樣的書瞭T___T
評分“《感覺的邏輯》可以被看做是自《知覺現象學》以來人們讀到的,人們可以想象齣來的最怪異的書。在《知覺現象學》中,身體-有機體是通過一個原初意指網和世界聯係在一起的,而這些原初意指則是從對物的知覺中産生的;而根據德勒茲在論述,幻象構成瞭物體不可穿透的、無體的錶麵;正是從這個殘酷的拓撲過程中,某種東西被塑造齣來,它虛假地將自身呈現為一個具有中心的有機體,並在它的邊緣分布著逐漸遠離的物體。不過,在更本質的地方,讀者應該發現《感覺的邏輯》是最大膽的,甚至是最傲慢的一部形而上學專論。”——Foucault,《哲學劇場》
評分終於看完瞭。#小抄兒# 非意願記憶:現時的感覺與過去的感覺,它們的交閤、糾纏根本不需要記憶:比如欲望,但還有更深刻的,比如藝術。培根說他不喜歡照著真人畫,而是更喜歡藉助照片和記憶,繪畫這個動作於是變成瞭”迴想“。所有的東西都在打鬥、搏鬥。構成瞭搏鬥或糾纏的,是在兩個身體中的不同感覺的交閤,而非相反。睡眠、欲望、藝術:這些都是糾纏與共振的場所,是搏鬥的場地。
这本书基本通篇都在解析感觉的层次和描述感觉的动态转化过程,,,培根本人表示并不完全同意书中的观点,这个很容易理解因为以哲学视角对艺术作品进行分析根本无法避免误读,但是对整体画面层次、感觉的产生和转化的分析本身就充满了对于不可描述事物进行描述的努力,而且对“...
評分德勒兹 (Deleuze)是一位非常重视艺术的哲学家。他在《弗朗西斯.培根: 感触的逻辑》一书里不只提到了艺术和哲学的平等,也强调了艺术的基本问题不在于复制或制造形态, 而是在于“凝聚力量”。[1] 艺术的“力量”何在?这力量来自何处?本文想通过德勒兹的《感触逻辑》一概念来探讨...
評分 評分这本书一直想看的这版本书居然是德勒兹写的,哇~~~~~~~~好佩服,虽然很想看下去,但是看完好肥脑力啊~~~~呼呼呼呼呼呼 怎么看书才能看的懂又有高效率呢,嘻嘻嘻嘻嘻嘻 感觉逻辑也是分很多种类的,有感觉的,有理性的,还有什么额的请大家告诉我吧,谢谢
評分弗蘭西斯·培根:感覺的邏輯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